出自清姚燮的《粮船汹如虎》
拼音和注音
shí shí wǔ wǔ wú liú tíng , gū chuán bù gǎn míng luó shē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鸣锣:敲打铜锣。常用以警众﹑聚众。
不敢:1.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2.谦词,不敢当。3.不要。
五五:《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五五相乘为二十五,汉时因用以代称三年之丧。二十五。以五为行列。谓以五人为伍,犹如古代军队编制。
十十五五:谓十个一群,五个一组。形容错乱不齐。谓每十里五里。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原诗
粮船汹如虎,估船避如鼠。
粮船水夫缠青巾,上滩下滩挽长绳。
十十五五无留停,估船不敢鸣锣声。
催粮吏官坐当渡,皂隶挥鞭趱行路,趱尔今朝入关去。
估船偶触粮船旁,旗丁一怒估船慌,蛮拳如斗乌能当?
愿输烛酒鸡鸭羊,庙中罚祭金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