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二首

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餱粮,幽兰间重襟。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
峭蒨青葱间,竹柏得其真。
弱叶栖霜雪,飞荣流余津。
爵服无常玩,好恶有屈伸。
结绶生缠牵,弹冠去埃尘。
惠连非吾屈,首阳非吾仁。
相与观所尚,逍遥撰良辰。

作品评述

招隐二首注释

①策:细的树枝。招:寻。这句是说手持树枝去招寻隐士。
②荒涂:荒芜的道路。横:塞。横古今:从古至今被阻塞。这句是说道路荒芜,好象从古代到现在都没有通行过。
③岩穴:山洞。结构:指房屋建筑。这句和下句是说只有山洞没有房屋,山丘之中却有人弹琴。
④白云:《世说新语·任诞》篇注作“白雪”,可从。阴:山北为阴。冈:山脊。丹葩(pā趴):红花。阳:山南为阳。阳林:山南的树林。这两句是说山北停白雪,山南曜丹葩。
⑤漱:激。琼瑶:美玉,这里指山石。纤鳞:小鱼。或浮沉:时沉时浮。这两句是说泉水激荡于山石之间,小鱼沉浮于溪水之中。
⑥丝:弦乐器。竹:管乐器。这句和下句是说不须管弦乐器,山水自有清妙的声音。
⑦啸歌:吟咏。灌木:丛生的树木。这两句是说何必歌唱,风吹灌木的声音自是一种悲戚的吟哦了。
⑧糇(hóu侯):食。兼糇粮:兼作粮食。间:杂。间重襟:杂佩在衣襟上。这两句是说食物里兼有秋菊,衣襟上杂佩幽兰。
⑨踌躇:徘徊。烦:疲乏。这句是说在世途上徘徊,脚力疲乏。
⑩簪:古人用它连结冠和发。投簪:犹弃冠,指放弃官职。这句是说且弃官在此隐居吧!

招隐二首选析

  楚辞中有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文选》中有左思的《招隐》诗,题目相似,而意趣不同。《招隐士》是召唤隐士离开山林回到人群中来,到宫廷里去;而左思的《招隐》却是去招寻隐士,欲与之同隐。同题两首,这里选取第一首进行赏析。

  左思《招隐》中的第一首,招隐,是招还,寻防隐士之意,写入山招还隐士,却被隐士生活环境所吸引,决意同隐以表现社会黑暗,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第一首诗首句“杖策招隐士”,开门见山,点清题目。“策”,据扬雄《方言》,是树木细枝。中国人向来强调“见微知著”:纣设象筯(即箸字),比干以为奢侈之渐;五月披裘,即可知其人之不贪。折树枝为杖,则持杖者旧袍蔽屣的形象及厌弃豪华的性格已可见一斑。“荒涂横古今”和“岩穴无结构”两句写隐士居室及其周围的道路。既是隐士,当然就应当绝交息游,摒弃繁华。室开三径、蛙作鼓吹这些传为佳话的典故,“草堂”、“蓬户”这些常见的作为隐士(或寒士)居室代称的文字,便足以说明这一点。然而,作者笔下的隐士岂只是“草莱不翦”、“茅屋数椽”而已,他根本就没有房屋,而是像巢父一般的岩居穴处;他的住处周围也根本就没有道路,好像从古到今无人从这里走过(横,塞)。然则其人避世之深,可以想见。唯有山丘中传出的隐隐琴声,才能显示出他的存在。这几句写的是眼前近景。其中“荒涂横古今”也隐寓着与紫陌红尘的对比,“岩穴无结构”则隐与高堂华屋作比,这一点读到下文自可领悟。接下来“白云”二句写仰观,“石泉”二句写俯视。白云飘忽,去来无迹,正是隐士们最爱欣赏、最感会心的景物;树木葱茏、丹花掩映,清泉潺潺,游鱼嬉戏,这是十分宁静、自由、充满生机和自然之美的世界。庄子就是非常羡慕濠水中的鯈鱼之乐;曹孟德也是把“枕石漱流饮泉”(《秋胡行·晨上散关山》)看作是神仙生活。这些与喧嚣嘈杂、勾心斗角、扼杀人性的现实社会是非常鲜明的对比。作者对隐士生活环境的描写,处处在在,都流露出他对现实的强烈憎恶。

  以上六句多写所见,是隐士的生活环境;“丘中有鸣琴”则是写所闻,写隐士的活动。弹琴在古人诗文中向来是高雅之士、尤其是隐逸之士的爱好,这种例证太多,无烦列举,只须看不会弹琴的陶渊明也要取一张无弦琴在手上摆弄摆弄,就可知它在隐士生活中的地位了。而在这样一个幽静空寂的所在独坐拂弦,更可见其人情逸云上,非寻常隐士可比。

  “非必丝与竹”四句续写所闻。这四句的写法与上文相比稍有变化。上面都是直陈所见所闻而暗寓对比之意,这里却是首先提出了用作比较的对象。丝竹犹言管弦,指官僚贵族饮酒作乐时所欣赏的音乐。(需要说明,一般讲“丝竹”时,是指由女伎演奏的音乐,所以高士独自弹弄以遣怀的琴,是不包括在内的。所以刘禹锡的《陋室铭》既说“可以调素琴”,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把琴排除在丝竹之外了。)聒耳的笙歌与山水之音相比,前者代表的是富贵和庸俗,后者代表的却是高情雅趣。史载梁昭明太子萧统“(尝)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不答,咏左思《招隐》诗云:‘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轨惭而止”。就很可以说明这一点。啸歌则是魏晋以来名士包括隐士常常喜欢用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说诸葛亮“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西晋的阮籍也是善啸的;《晋书·阮籍传》说他遇到过一个苏门山真人名叫孙登的,啸起来“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如此看来,啸歌和弹琴一样,也是高人雅士的举动。然而作者对此却不以为然。在作者看来,再动听的人为之音也无法与泉水漱石,泠然清越,风吹阳林,呜呜悲吟的“天籁”相比。在这四句中,前两句用的是对比手法,后两句则是衬托,更突出地强调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在着力描写了隐士的居处环境之后,作者又将视线投向他的衣着食物。古来写隐士衣食,多以“黄精白术”、“石髓茯苓”以见其食之稀少而精洁;“鹑衣百结”、“短褐不完”以见其衣之破旧单寒。然而作者写食只用了一句“秋菊兼餱粮”,写衣也只用了一句“幽兰间重襟”。秋菊幽兰之为物,具芳香之性,秉贞洁之姿,正是隐士人格与形象的象征。只此一点,足盖其余。纡青拖紫、怀金佩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贵族与以秋菊为食、以幽兰为佩的隐士比起来,其蠢俗不堪愈见明显了。诗至此,已写足了隐士的居行服食,不着一主观评价,已足以使人悠然神往。于是乎诗人不由得感慨系之:“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他也要抽去帽子上的簪子,意欲挂冠弃仕,追步隐者遗迹去了。这两句是诗中唯一的直抒,但置于对隐士所居的精心描绘之后,写来犹如水到渠成,略无突兀之感。而此二句亦是画龙点睛之笔,以此收势,亦使全诗显得神完气足,发人深思。

  此诗写景简淡素朴,语言亦高古峻洁,非有如诗人者之胸襟,不得出此。这就是“诗如其人”。

诗词推荐

鹤唳蒹葭晓,中流见楚城。浪清风乍息,山白月犹明。废路开荒木,归人种古营。悬闻正讹俗,邴曼更知名。

隐士

边头奏凉风,战士送寒衣。北征夏徂秋,君王虚六师。区区彼敌人,授首讵无期。冰霜辉戈甲,勇忆临去时。去去思树功,宁复顾家为。指挥在将军,坐作看旌旗。谓是白沙漠,那知青草陂。当时均死力,顾乃用之非。

隐士

饮余晨露吸余风,噪遍高枝为俗聋。欲比伯夷清已甚,不餐周粟腹常空。

隐士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1]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隐士

我念仲氏疾,走毂不暇膏。久处田园闲,风日惯犯冒。暮过春谷溪,亭长或前劳。乃心在手足,岂得事请造。邑僚相哀怜,曾未曰简傲。朝夕论药品,况是素所好。颇能识精麤,固靡穷突奥。吾亲日倚户,西首只待报。不知羸苶剧,饮饵须谕导。既平忧已宽,胜境思一到。原田经秋霖,步履

隐士

追念生平。欢友非一。讽雩斯五。披林者七。方驾清衢。置酒兰室。离役代有。兴言涕溢。

隐士

山称明月好,月出遍山明。要上诸峰去,无妨半夜行。白猿真雪色,幽鸟古琴声。吾子居来久,应忘我在城。

隐士

奉亲营小圃,僻在水之湄。霜露蔡公赋,假山慈竹诗。人皆称寿母,我独喜佳儿。八行家风在,三迁忆旧时。

隐士

南州昔日称三楚,西国今闻又一秦。有爵与縻亡命贼,无才深愧具官臣。青冥鸾凤风尘隔,画省貔貅服色新。怅望令人忆李郭,谁能匡济想捐身。

隐士

科名得玉向昆邱,家世长淮入海流。通籍殿中钩盾省,颁条岭外桂林州。汉皇前席期清夜,楚客归帆指素秋。父老欢闻邻郡政,壶浆千里待鸣驱。

隐士

草庐抱膝方卧龙,狞飚撼户云埋峰。冻鹊依依飞堕地,饥鹰侧翅低盘空。岂知水官夜鏖战,鞭虯笞凤驱前锋。茫茫万里混一色,远近高下俱迷踪。松标特立凜生气,竹腰不折凌高风。长江一派清不泯,浩浩独行天地中。小民祁寒易咨怨,君子守道惟固穷。有雪无雪两不问,仁耕义耨无歉丰。

隐士

仙踪久矣闭禅关,忽遇高人唤得还。创就琳宫依岌页,移来真像带斓斑。路通远浦重重水,楼倚长松面面山。酌我一杯如有意,坐令衰脸变朱颜。

隐士

衣冠俨若,步武有容。公卿济济,弃礼惟恭。

隐士

蜀郡将之远,城南万里桥。衣缘乡泪湿,貌以客愁销。地富鱼为米,山芳桂是樵。旅游唯得酒,今日过明朝。

隐士

忧人何处可销忧,碧瓮红栏湓水头。从此浔阳风月夜,崔公楼替庾公楼。

隐士

袈裟影入禁池清,犹忆乡山近赤城。篱落罅间寒蟹过,莓苔石上晚蛩行。期登野阁闲应甚,阻宿山房疾未平。闻说又寻南岳去,无端诗思忽然生。

隐士

醉里三春了,山中五载留。日长知已夏,雨冷忽如秋。书贷监河粟,箱存季子裘。曲肱朝睡美,身外付悠悠。

隐士

晚进违前辈,湮才重此州。绝知他日少,预作百年忧。樵牧非身致,聪明不我谋。莫令司马藁,祗候茂陵求。

隐士

荒郊古陌时时断,野水浮云处处秋。唯有河边衰柳树,蝉声相送到扬州。

隐士

绿杨落尽白杨枯,坐石徒令岁月徂。尚想藩臣知患盗,岂期驿使似投巫。当时粳稻通辽海,今日风涛隔具区。豺獭可堪专节钺,衣冠何以拔泥涂?

隐士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