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梁总挽郑舜举侍郎四首

几度除书下紫宸,从容千骑拥朱轮。
圣朝若第循良课,公是当时第一人。

作品评述

《代梁总挽郑舜举侍郎四首》是宋代刘宰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咏史抒怀的方式,表达了对郑舜举这位侍郎的赞扬和景仰之情。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几度除书下紫宸,
从容千骑拥朱轮。
圣朝若第循良课,
公是当时第一人。

诗意:
诗的第一句"几度除书下紫宸"表达了郑舜举多次受命去朝廷上任的经历。"紫宸"指的是紫禁城,意味着皇帝的宫殿。诗的第二句"从容千骑拥朱轮"形象地描绘了他在朝廷上的威仪和荣耀。"千骑"表示庞大的随从队伍,"朱轮"则代表了郑舜举的高官身份。

接下来两句"圣朝若第循良课,公是当时第一人"表达了郑舜举忠诚履职的态度和杰出的才干。"圣朝"指的是宋朝,"第循良课"表示郑舜举遵循圣朝的政治准则,勤勉尽责。"公"指郑舜举,"当时第一人"则是对他在政治上的卓越地位的称赞。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郑舜举的称赞,展现了宋代朝廷官员的风采和他们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作者通过描绘郑舜举在朝廷上的辉煌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景仰和崇敬之情。诗中使用的"紫宸"、"朱轮"等词语,形象生动地揭示了郑舜举的身份和地位,展示了他在朝廷中的荣耀。

诗中的"圣朝若第循良课"一句,表达了郑舜举忠诚履职的精神和对朝廷政治的坚持。他以身作则,遵循圣朝的准则,成为了那个时代政治上的楷模。整首诗通过对郑舜举的赞美,彰显了忠诚、勤勉和杰出才干的价值观。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展示了宋代朝廷政治的风貌,并通过对郑舜举的称赞,呈现了那个时代杰出官员的形象。同时,诗中蕴含着对忠诚、勤勉和政治才干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这些品质的崇高认可。

作者介绍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歷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徵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崙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八张机,回文知是阿谁诗?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厌厌无语,不忍更寻思。

寒意无多晓色交,云随疏雨又还消。山行全似三春日,林际一声婆饼焦。

小岫嶙峋炷宝熏,卷书闲对一窗云。雁声忽向天边过,起立中庭看断群。

地下无馀恨,人间得盛名。残篇续大雅,稚子托诸生。度日山空暮,缘溪鹤自鸣。难收故交意,寒笛一声声。

繁华朽腐休相溷,冷淡幽闲大逼真。断得世间烟火气,前身恐是首阳人。

抚掌相逢一笑同,自言参学百无功。密甜忘却十年苦,雷吼吓羞三日聋。

水仙分地葬诗人,一片荒山野火焚。荐菊有亭今作圃,埽松无地漫留坟。蜗牛负壳黏碑石,老鹳攜雏入陇云。欲把长箫歌楚些,却怜度曲不如君。

日上西山舞鸾鹤,波翻碧海斗蛟龙。直钩到了成何事,消得君王四履封。

我生山窟里,终朝面孱颜。独此岩未到,抱恨知几年。兹游信奇绝,一览小众山。更得师为主,二妙为易言。

净里传章句,清中悟句章。通玄达妙得嘉祥。自是绝炎凉。玉户三封清浅。金鼎一溪云篆。蓬瀛方丈是家乡。卧月醉云堂。

阶前紫蔓金丝草,篱角红垂锦带花。梓泽平泉易消歇,春留富贵与诗家。

山中何所有,古松与清泉。一泓涵素月,千尺摇苍烟。我生乏世用,乐此山林闲。临流或倚树,物我两悠然。慎勿作梁栋,斧斤斲其天。慎勿入江海,汹涌生波澜。流荡易忘返,正直难自全。我欲叩其理,水去松无言。

江城驿路长,烟树过云阳。舟领青丝缆,人歌白玉郎。葛衣行柳翠,花簟宿荷香。别有心期处,湖光满讼堂。

回首大江秋水西,杖藜閒步菊花篱。百年清白甕中酒,万事安危枰上棋。梦入庄生迷蝶处,歌穷宁子饭生时。西风徐榻独栖惯,屋枕濂溪云锦池。

鏦金伐鼓催行丹,拦街祖帐云如稠。祥刑使者入奏事,诏书趣发不可留。居人争门挽衣住,行人十步九回雇。公言为汝五年留,便是数旬终一去。居人向前为公语,情知不是留公处。一春风雨寒凄凄,牛羊满地鸿酸嘶。乾坤尔阔无处着,惟有此地恬不知。桑麻鸡犬桃溪曲,身住主家数椽屋。

晚妆慵理瑞云盘。针线停灯前。燕子不归帘卷,海棠一夜孤眠。踏青人散,遗钿满路,雨打秋千。尚有落花寒在,绿杨未褪春遗。

病肺还沽竹叶青,小园春去尚深扃。春衫红药强相比,婢子可怜无性灵。

天低日暮。清商一曲行人住。著人意态如飞絮。才泊春衫,却被风吹去。朝期暮约浑无据。同心结尽千千缕。今宵魂梦知何处。翠竹芭蕉,又下黄昏雨。

见自长台数,于今十五年。虽云公偃薄,政坐我迍邅。苦志思重写,愁肠不易煎。却怜难掩处,霜发半萧然。

湖水林风相与清,残尊下马复同倾。久判野鹤如霜鬓,遮莫邻鸡下五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