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沈云夫

我昔垂髫日,君来学雪斋。
宁知重骨肉,借作老生涯。
喜剧相过密,惊呈一病乖。
平生此长别,雨泪独伤怀。

作品评述

《挽沈云夫》是宋代孙应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我在儿童时代,您来学习雪斋。
不曾预料到亲情的重要,借作晚年的生涯。
喜剧的相聚过于密集,使人意外地展现了一种病态。
我这一生中与您的长久离别,雨水和泪水共同伤害我的心灵。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逝去亲情的思念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诗人回忆起自己年少时,与沈云夫共同学习的时光,意识到亲情的珍贵和重要性。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行渐远,最终面临长久的别离。诗中通过喜剧般的相聚和一种病态的展示,揭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离别之苦。雨水和泪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伤痛和悲伤。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情的思念之情。通过对自己与沈云夫相伴成长的回忆,诗人对亲情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然而,岁月无情地将他们分隔开来,诗人感叹时光流转的无情和长久别离所带来的伤痛。喜剧的相聚与一种病态的展示构成了对离别的苦涩映衬,增加了诗词的情感层次。

整首诗词以感伤的笔调贯穿始终,通过对人生离别的描绘,唤起人们对亲情和岁月流逝的思考。诗人运用雨泪的意象,将自己内心的伤痛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情的抒发。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孙应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人生离别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瘴雨蛮烟西复东,海棠岭下占春风。清肌本自同梅洁,晕脸应知是酒红。澹著燕脂春未透,半匀胡粉日初烘。此花不与凡花并,桃李休矜造化工。

久矣怀相与,翩然喜见临。清风生案□,短日过墙阴。王事何时暇,神州半陆沉。诸公宣力去,伴我水云深。

泥金检玉祝长生,万国封章止进呈。月满西宫更漏永,九重风落《步虚》

通玄峰顶,不是人门。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霭霭芳园谁氏家,朱门横锁夕阳斜。鸠鸣鹊噪闲庭馆,尽日春风吹百花。

霁色横空碧,凉飚透客襟。萦回山九锁,崭绝石千寻。爱景心虽切,怀贤意更深。摩挲旧诗刻,拥鼻独行吟。

轩昊方同德,成康粗比肩。素风惟普畅,皇道本无偏。阴魄重轮满,阳精五色圆。要荒咸率服,卓越圣功全。

空知勇锐不知兵,困兽孤军未可轻。安有长驱百馀万,身驰几旅欲先征。

朅来快阁慰吾意,更说观山传旧年。不惮笋舆穿草棘,只知野叟足林泉。半空岚影挂檐外,一径凉颸过酒边。料得涪山为拈出,当时千尽不应然。

邮亭秣马朝寒天,雪云压山山涌泉。陇头客饥欲噤口,屋底人间犹鼾眠。敲门得薪感相济,征衫如洗赖火燃。江南亦有安栖处,却羡邮亭人稳住。

天地悭英气,人皆所得偏。公乎何卓越,性乃独纯全。精学窥神{奥米换采},遗经讨圣渊。辞宗师者众,诗将敌无前。风雅一篇出,邦都万纸传。斯文知未坠,大笔救将颠。早听诸公论,仍推执事贤。松筠贞节劲,金石亮诚坚。向受严宸寄,尝持外计权。才良鱼遇水,奸墨雀逢鸇。黜陟司当

忽忽寻春恨已迟,山城浑未有花枝。东风马上哦新句,却似卢岩缑岭时。

提壼聒聒惟呼酒,杜宇喧喧只说归。坐怪鸟声皆有取,静于人事益知非。已嫌世浊胡为混,能待河清固已稀。为语夷齐既甘饿,可能分我首阳薇。

闲人州县厌,贱士友朋讥。朔雪逢初下,秦关独暮归。寒茅下原浅,残雪过风微。一路何相慰,唯君能政稀。

欠伸残梦雪髼忪,只等三茅午夜钟。传钥省门星斗湿,不知春已转苍龙。

扁舟逢野岸,试出步崇冈。山转得幽谷,人家余夕阳。被畦多绿茹,堆屋剩黄粱。深羡安居乐,谁令志四方。

性不耐闲懒,小劳方小佳。锯沉成薄片,末麝入新芽。

庭院。春浅。重门深掩。寂寞东风。睡浓。起来绣*花影重。娇慵。宿妆凝澹红。待把眉山临镜画。还又罢。却放翠帘下。画楼间。楼外山。倚阑。只愁相见难。

玄沙大用,雪峰三弄。大地山河,六遍震动。

平生三宿此招提,眼底交游更有谁。顾恺漫留金粟影,杜陵忍赋玉华诗。旋烹紫笋犹含箨,自摘青茶未展旗。听彻洞箫清不寐,月明正照古松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