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寄子与》
拼音和注音
hú hǎi dì xiong yú sǎ lèi , yún xiāo cí fù zú zhī yī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知音:(名)传说伯牙弹琴,在旁听琴的钟子期能十分准确地理解音乐的含义。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得他的音乐,因此不再弹琴。后来用“知音”比喻知己。
弟兄:(名)所有的哥哥和弟弟。
云霄:云块飘浮的高空。哭声直上干云霄。——唐·杜甫《兵车行》
洒泪:挥泪;落泪。
湖海:湖泊与海洋。指湖泊。泛指四方各地。指浪迹江湖﹐不与朝政。
词赋:词赋cífù词和赋的合称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何言雨雪蓟门深,明日褰帷是上林。
湖海弟兄馀洒泪,云霄词赋足知音。
犹堪一起中原色,莫使长悬万里心。
不为故人劳问讯,十年书札总浮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