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经台

康乐悟玄机,寂寥此栖息。
经翻贝叶文,台近莲华石。

作品评述

翻经台

康乐悟玄机,寂寥此栖息。
经翻贝叶文,台近莲华石。

中文译文:

翻经台

康乐悟玄机,寂寥此栖息。
经翻贝叶文,台近莲华石。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悟禅者在翻阅经书的台上感受到的宁静和灵感。他身处寂静的环境中,闭目冥思,渐渐领悟到佛理的奥妙。他品读经书的文字,仿佛和莲华石上的台子如此近,近到可以感受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禅境和领悟佛理。诗人运用简洁而凝练的文字,表达了禅修者在翻阅经书时的超凡体验。他通过描述禅修者的心境和所感受到的景象,传达了宁静与启发的美好。

诗中的“康乐悟玄机”表达了禅修者的心境。禅修的本质是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快乐,并通过悟透生命的奥秘来获得智慧。而“寂寥此栖息”则描绘了禅修者所处的环境,这是一个安静与宁谧的地方,有助于他们专注于思考与感悟。

“经翻贝叶文”展示了禅修者所阅读的书籍。贝叶书是佛教经典的一种形式,禅修者通过对这些经书的研读,培养智慧和领悟能力。

最后,诗人将禅修者所处的翻经台与莲华石联系在一起,表达了禅修者与佛理之间的紧密关系。莲华石是寺庙中常见的装饰物,象征着纯洁与智慧。禅修者与莲华石上的台子如此近,正是因为他们通过寻找平和与智慧,与佛理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总之,这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的境界和体验,通过内省与领悟,使读者感受到佛理的智慧与启迪。

诗词推荐

湖上桃花坞,扁舟信往还。浦中浮乳鸭,木抄屾平山。

际晚江风刮面来,晓寒已去却重回。也知青女嫁滕六,巽二何须强作媒。

玉窗掣锁香云涨。唤绿袖、低敲方响。流苏拂处字微讹,但斜倚、红梅一饷。濛濛月在帘衣上。做池馆、春阴模样。春阴模样不如晴,这催雪、曲儿休唱。

自将吴津骑,谁婴泰一锋。旄头连夜落,京观隔江封。舞武三成备,书文九译重。修攘遗策在,嗣圣续车攻。

屋下何妨架屋重,规模不与俗人同。君看万象森罗处,岂有织毫碍太空。

閒里光阴趣渐长,下帘深护一炉香。游心华藏众香国,绝胜争名翰墨场。

何年锡杖斫清甘,天遣深源寿此庵。金魇万枝浮倒影,为君题作菊花潭。

山公偏爱习家池,每出游时醉不知。既是国侨如旧识,何须阮籍乃吾师。亭边菡萏铺新锦,水际闾阎近布棋。欲作宣城十日饮,留连梦得似敦诗。

昨夜同云犹未合,晓来一色变山河。料应天上梅花早,吹落人间柳絮多。酒兴处怜今老矣,诗肠无奈此情何。银杯逐马天阶路,何似寒江伴钓蓑。

诅楚楚如桀,诅秦秦则纣。桀罪使信然,纣语安足受。牲肥酒醪洁,夸诞鬼不佑。鬼非东诸侯,岂信辩士口。碑埋祈年下,意绕章华走。得楚不付孙,但为刘季取。吾闻秦穆公,与晋实甥舅。盟郑绝晋欢,结楚将自救。使秦诅楚人,晋亦议其后。诸侯迭相诅,祸福果谁有。世人不知道,好古

修眉刷翠春痕聚。难翦愁来处。断丝无力绾韶华。也学落红流水、到天涯。那回错认章台下。却是阳关也。待将新恨趁杨花。不识相思一点、在谁家。

争似我,随时临风对月,畅饮更高歌。

剑浦犹残堠,螺江始问津。向来风浪恶,回首谢灵均。

淡柳平芜,乱烟疏雨。雁声叫彻芦花渚。亭前落叶又西风,断送离怀无著处。切切归期,盈盈尺素。断魂正在西兴渡。满船空载暮愁来,潮头一吼推将去。

一马春风过微雨,竹问归路净无尘。

竹几藤床石砚屏,薰风帘幕篆烟清。空斋数点黄梅雨,添得芭蕉绿满庭。

水晶宫殿玉花零,点缀空槐卧素屏。特敕下帘延墨客,不因风雪废谈经。

超然台上雪,城郭山川两奇绝。海风吹碎碧琉璃,时见三山白银阙。盖公堂前雪,绿窗朱户相明灭。堂中美人雪争妍,粲然一笑玉齿颊。就中山堂雪更奇,青松怪石乱琼丝。惟有使君游不归,五更上马愁敛眉。君不见淮西李侍中,夜入蔡州缚取吴元济。又不见襄阳孟浩然,长安道上骑驴吟雪

空山寂寂朋游少,为爱风姿手自栽。九十日秋犹暖热,一枝谢又一枝开。

胸次富盘错,笔端妙苍翠。霜枝岂人为。烟叶有生意。与可骨已朽,此法谁复嗣。伟哉寻丈姿,绰有万心势。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