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写御容李长史

玉座尘消砚水清,龙髯不动彩毫轻。
初分隆准山河秀,乍点重瞳日月明。
宫女卷帘皆暗认,侍臣开殿尽遥惊。
三朝供奉无人敌,始觉僧繇浪得名。

作品评述

《赠写御容李长史》是唐代诗人李远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玉座上的尘土消失了,砚水依然清澈;
龙须没有丝毫的动静,但画笔轻盈多彩;
初次涂抹山河秀美,突然一点瞳孔明亮似月;
宫女们来回卷帘时都默默认同,侍臣们开启殿门时都惊叹不已;
三朝以来,供奉者无人可比,才觉得僧繇真是名噪一时。

诗意:
这首诗描写了李长史的画作,赞扬画作的精湛技艺和鲜活生动的效果。诗中用到了一系列象征和修辞手法,通过玉座、砚水和龙须等形象来描述画作的优美和细节,表达出作者对李长史才华卓越的敬佩之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宫廷画作的场景,既表达了对李长史的赞扬,也展示了诗人对画作细节的独特观察力。通过运用象征的手法,将玉座、砚水和龙须等形象与画作联系在一起,表现了画作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赞扬了李长史的画作技艺,尤其是他对山川的刻画,以及对光影效果的巧妙运用。同时,诗人还通过描写宫女和侍臣的反应,突出了李长史的画作在朝廷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

这首诗词充满了唐代文人的情怀和审美趣味,展示了当时文人对艺术的高度追求和对杰出艺术家的赞赏。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方式,通过对画作细节的描绘,传递出画家的才华和作品的魅力。整首诗词行云流水,用词优美,意境深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进士,官至御史中丞。李远善为文, 尤工于诗。 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交游, 与许浑齐名, 时号 “ 浑诗远赋”。

李远的文学成就

  李远善为文, 尤工于诗。 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交游, 与许浑齐名, 时号 “ 浑诗远赋”。

  他的主要活动在武宗、宣宗两朝,大约在懿宗咸通中辞世。《唐才子传》称其“夸迈流俗,为诗多逸气,五彩成文”,其人品、气度也可从此略见一斑。

  李远虽然久居官职,但他的诗则清新可读,内容以描写现实为主。李远注意在意境上有所创新。如《剪彩》诗,前六句尽在于描写女子剪彩时缠绵甜美的情思,宛如一条清清流淌的溪水。末两句紧衔前情,以“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作结,使读者产生骤然幽远的遐思,为之情动,这就使诗歌的主题得以深化,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语言运用上,李远注意选择和锤炼字句,颇见功力。如《增写御容李长史》诗,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很高。他的“杜魄呼名叫,巴江学字流”之语,也曾被宋人魏庆之誉为“绮丽”的唐人典范句法。

  李远的作品传世不多。据《全唐诗》载,计有三十五首(其中二首重出于他人集中)及二句残句。李远诗向无单行本,清人席启寓《唐诗百名家集》和江标《唐人五十家小集》录其诗。

  许浑《寄当涂李远》诗称他“ 赋似相如诗似陶”; 《诗治总龟》卷四五引 《郡阁雅谈》谓 “ 李远体物缘情, 皆尽臻妙”, 又引卢尚书哭李远诗云: “洛下已传平子赋,临川争写谢公诗”, 可见其诗名已重当时。 著有 《 李远诗集》、 《 武孝经》、 《 龙纪圣异历》、 《 历代鸿名录》名一卷。 《 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 全唐文》录其文五篇, 计序二篇, 赋三篇。

  李远今存之赋, 以 《 蝉蜕赋》、 《 题桥赋》为佳。《 蝉蜕赋》以蝉的生长阶段为切入点, 写蝉虽小, 却 “ 能变化以知机”, 历经验恶,从时而变, 终能 “ 响绕晴云”, “ 声催晚景”, 实现 “ 飞声而不朽”之愿。此赋以蝉喻人, 隐含士子入世、挣扎、上进、挫抑、出世以及奋进之寄托, 激励士子们刻苦努力, 顺应时势, “ 脱身而奋飞”, 颇含象征味。 《 题桥赋》写司马相如离旧居赴长安之时, “ 别骑留连, 乡心顾望, 铜梁杳杳以横翠, 锦水翩翩而迸浪。徘徊浮柱之侧, 睥睨长虹之上。神催下笔。俄闻风雨之声; 影落中流, 已动龙蛇之状”,借司马相如穷达之变, 表达 “ 警后进而慕前贤”的意旨。

  李远的诗赋清丽疏放, 骈俪工稳, 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远的生平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少勤学, 有大志。 唐文宗大和五年 (831)登进士第。

  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在建州建阳(今福建省建阳县)任过职,旋为福建观察使幕宾。武宗会昌初年(841),官司门员外郎。

  公元847年, 唐宣宗李忱即位, 改元大中。大中时期,历司勋员外郎、岳州刺史。大中十二年 (858), 宰相令狐绹奏荐李远为杭州刺史。 宣宗曰: “ 联闻远诗有‘ 青山不厌千杯酒, 白日惟销一局棋’, 疏放如此, 岂可临郡理人耶! ”令狐 答曰: “ 诗人托此以写兴耳, 未必实然。 ”再次进行推荐, 宣宗才说:“ 令往观之。”李远

  至杭州,治绩卓著, 颇有政声。后历官忠州、建州、江州刺史, 皆有政绩, 终御史中丞。

诗词推荐

澄江如练,远山横翠,一段风烟如画。层楼杰阁倚晴空,疑便是、支矶石下。宝奁琼鉴,淡匀轻扫,纤手弄妆初罢。拟将心事问天公,与牛女、平分今夜。

予生浙东,世业农。总角失所天,稍从里闬儒者游。年十八,婺以充贡。凡八至礼部,始得一青衫。间关二十年,仕不过县令,擢才南阳教授。绍圣改元,实六十五岁矣。秋风忽起,巫告老于有司,适所愿也。谓同志曰:任无补于上下,而退号朝士。婚姻既毕,公私无虞。将买扁舟放浪江湖

朝草天子奏,夜语思忧琴。因声含香气,其韵流水音。仙乐朱凤意,灵芝紫鸾心。翻然远求友,岂独双归林。松吹暑中冷,星花池上深。倘俾有声乐,请以丝和金。

秋向郊原静处寻,古墙围绕荜门深。迂回窈窕层苔路,青紫丹黄千树林。风定小池开竹影,日中高榭合藤阴。孤琴更在西邻北,遥领清商识隐心。

不著名身与句身,迥然超过亦无真。谁知终日腾腾者,便是当来本分人。

青春已属明年事,昼漏初知夏景长。日日南风昏成竹,残红虽有不成妆。

旧吒通家子,容干相国尊。身犹安燕幕,心每击龙门。赤舄三年去,清朝百度存。灊峰天柱折,一恸岂私恩。

短发不盈梳,年来半斑白。吾今四十二,敢望能满百。负郭苦无田,安居未成宅。况复世路艰,国步日侵迫。未必松楸旁,常得看书册。区区抱短见,贫贱中外隔。寄此乡国间,踪迹亦如客。览镜酒杯空,浩歌天地窄。

晚随酒客花间散,夜与琴僧月下期。

木落雨淅沥,灯昏鼠窥觎。早卧定不寐,鲁经略卷舒。共姬一妇人,葬与嫁之初。四十三年间,九见褒笔书。傅母夜阙一,甘就焚如枯。表此以愧彼,有躯不如无。西子沼人国,改事遨五湖。嗟嗟东昏侯,犹不失玉奴。

西风入丛竹,惨澹带秋阴。惊起中汦雁,衡阳万里心。

云物澹清晓,无风溪自闲。柴门对急雨,壮观满空山。春发苍茫内,鸟鸣篁竹间。儿童笑老子,衣湿不知还。

区区奔走漫华颠,一别王官十四年。绿玉峡中喷白玉,溉田浇竹满平川。

梦魂久不到清朝,纵遣巫咸未易招。塞北今惟一韦叡,江南前此几陈乔。扶颠个个无长策,徘闷时时引大瓢。它日松根深掩骨,何须竹帛有名标。

东堂先晓,帘挂扶桑暖。画舫寄江湖,倚小楼、心随望远。水边竹畔,石瘦藓花寒,秀阴遮,潜玉梦,鹤下渔矶晚。藏花小坞,蝶径深深见。彩笔赋阳春,看藻思、飘飘云半。烟拖山翠,和月冷西窗,玻璃盏,蒲萄酒,旋落酴醿片。

公表问东风何事,断送残红,便拚归去。牢落征途,笑行人羁旅。一曲阳关,断云残霭,做渭城朝雨。欲寄离愁,绿阴千啭,黄鹂空语。遥想湖边,浪摇空翠,弦管风高,乱花飞絮。曲水流觞,有山公行处。翠袖朱阑,故人应也,弄画船烟浦。会写相思,尊前为我,重翻新句。

鸣桡轧轧溪溶溶,废绿平烟吴苑东。水清莲媚两相向,镜里见愁愁更红。白马金鞭大堤上,西江日夕多风浪。荷心有露似骊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三楚风流信有人,先声今已彻咸秦。宁为鸡口官无小,欲试牛刀久要新。细肋卧沙勤下箸,长芒刺眼莫沾唇。山西豪杰知吾老,为说犹堪举万钧。

七十古稀有,君今迁倦游。危机直虎口,薄利只蝇头。黄发宜登用,清时忍退休。遥知江上宅,聊近水边鸥。

十日春风,又一番调弄,怕暖愁阴。夜来风雨,摇得杨柳黄深。熏篝未断,梦旧寒、浅醉同衾。便是闻灯见月,看花对酒惊心。携手满身花影,香雾霏霏,露湿罗襟。笙歌行人归去,回首沈沈。人间此夜,误春光、一刻千金。明日问、红巾青鸟,苍苔自拾遗簪。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