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州

文华要是山川气,看到眉州四海空。
尊者庵前双石笋,令人真见两苏公。

作品评述

《眉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由孙应时创作。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文化之华若山川气,
眺望眉州,四海皆空。
尊者庵前矗立着双石笋,
令人仿佛亲眼见到了两位苏公。

诗意:
这首诗以眉州为背景,表达了对眉州文化繁荣的赞美和对两位杰出文人苏洵、苏轼的景仰之情。诗人通过山川的气势来比喻眉州的文化繁华,然而眺望之时,却感慨四海皆空,意指眉州文化的辉煌似乎已逐渐衰落。尊者庵前的双石笋象征着苏洵和苏轼两位文学巨擘,它们的存在让人仿佛亲眼见到了这两位伟大的文人。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眉州文化的景仰和对两位苏公的仰慕之情。通过山川和庙宇的意象,诗人将眉州文化的繁华与两位苏公的伟大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文化传统的思考。整首诗字数不多,却能通过简洁的表达传达出浓厚的情感和深远的意义。通过对眉州和苏洵、苏轼的描绘,诗人展示了对文化兴衰的思考,并唤起了读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文化传承的思索。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月坠镜中,无灭无生。月虽缺半,影像圆成。

髻拥春云松玉钗,眉淡秋山羞镜台。海棠开未开?粉郎来未来?

十年足不到承庵,抚事兴思重怆然。风急雁行斜漠漠,夜深蟾影弄娟娟。炉亭暖彻通宵火,鱼板惊残向晓眠。欲识本来真面目,杖藜未免再留连。

竹叶孤斟久,梅花远信疏。如何穷巷辙,忽枉故人车。伯仲俱佳士,云霄政望渠。相从又相别,欲别重踌躇。

云台高议正纷纷,谁定当时荡寇勋。日暮灞陵原上猎,李将军是故将军。

连岁芙蕖照眼明,今年荷叶又青青。老夫去此无他恋,只忆看花水上亭。

苍苔散啄旁清江,被服委蛇未肯忙。清唳九皋天听在,也知雅意笑鹈梁。

百摺榴花照画筵,八千椿历记遐年。东公西母朱颜老,玉女金童彩服鲜。梅雨涨添春色酒,麦秋黄起寿炉烟。铜壶未下三更水,犹是清和四月天。

朱游英气凛生风,濒死危言悟帝聪。殿槛不修旌直谏,安昌依旧汉三公。

茅竹荒墟地,菰蒲野水天。故园长莽莽,归兴自翩翩。文字留身后,瓶罂满眼前。海棠知我意,故作小春妍。

紫皇宴服出瑶台,杖下凉宵水殿开。初月上弦光泛滟,横河案户势徘徊。扇分兰露侵衣滴,帘卷天香拂帐来。阁道森沉飞绛节,龙敖凤吹凌霄发。琥车缥缈际烟浔,釦砌迢遥望云阙。百子池深列宿分,九微灯淡纤尘绝。云屏轻箑贯双针,彩楼萦风势不任。露挹琼苏敷碧席,明霞照地光无极。

江南江北八九月,葭芦伐尽洲渚阔。欲下未下风悠扬,影落寒潭三两行。天涯是处有菰米,如何偏爱来潇湘?

奉君五彩凤凰之绮幄,七宝鸳鸯之锦床,博山氤氲之冰屑,金盘沆瀣之琼浆。春风无情不相待,朱颜绿鬓年年改。姑苏台上鼓如雷,四时歌舞百花开。当年意气今安在,鬼火如灯秋似海。

湖光门外草连空,万壑千崖紫翠丛。纵未便能营隐墅,也须先画作屏风。

报慈有一公案,诸方未曾结断。幸遇改旦拈出,各请高著眼看。

莫倚行台怯酒醺,一杯父老送殷勤。白云岭上虽无数,未敢持来玷使君。

造面人,听予属。硬搓薄赶,挨刀细*。烧锅灶不可迟迟,便频添火烛。觉馨香,良久热。甜淡调和,虚心实腹。斋罢后、慎勿狂思,清本来

玉帐元侯重,黄枢上宰雄。缘情词律外,宣力庙谋中。震耀恭天讨,严凝助岁功。行看画麟阁,凛凛有英风。

虚室有秦筝,筝新月复清。弦多弄委曲,柱促语分明。晓怨凝繁手,春娇入曼声。近来唯此乐,传得美人情。

心事芬芬流品胜,一生清友是梅臞。可怜介甫交游尽,岁晚钟山进二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