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歌三首

十万鸣弦小十王,曾驱叛寇入河湟。
青海便为胡部落,赤斤元是汉封疆。

作品评述

《河西歌三首》是明代赵时春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十万鸣弦小十王,
曾驱叛寇入河湟。
青海便为胡部落,
赤斤元是汉封疆。

中文译文:
十万弓弦齐鸣,小将领十位王。
曾经驱逐叛乱之寇,进入河湟之地。
青海转变为胡人的部落,
赤斤山依然是汉族的封疆。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明代时期在河西地区进行边疆防御和统一的情景。诗中提到的"十万鸣弦"指的是数以万计的弓箭手齐声鸣弦,象征着军队的威武和壮丽。"小十王"是指跟随主将的十位年轻将领,他们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具有一定的统治地位。诗中还提到了"叛寇",指的是叛乱分子,他们曾经被明朝军队击败并驱逐出河湟地区。而在这之后,青海一带逐渐变为胡人的部落,而赤斤山仍然是汉族的边疆。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明代时期在河西地区进行边疆防御的场景。诗人通过"十万鸣弦"和"小十王"等词语,展示了明军的威武和英勇。诗中的"曾驱叛寇入河湟"表达了明朝军队曾经成功击败叛乱分子,确保了河湟地区的安全。然而,诗人也提到了青海变为胡人部落的情况,这可能揭示了明朝在边疆地区统一和巩固的困难。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边疆防御的艰辛和明朝边疆的形势变化,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危和疆土统一的关注。

诗词推荐

高湖回首恰周期,别后青山几度思。丹灶烟霞空入梦,夜窗风雨忆论诗。百年相会宁无约,九日来游竟失期。去去但坚金石操,岁寒松柏有深知。

偶对先生尽一樽,醉看万物汹崩奔。优游共我聊卒岁,肮脏如君合倚门。只恐掉头难久住,应须倾盖便深论。固知严胜风流在,又见长身十世孙。(戣,字君严;戡,字君胜。退之志其墓云:孔子世卅八,吾见其孙,白面长身。今君亮四十八世矣。)

忆得甲辰重九日,宣和遗恨几番秋。蒋陵依旧西风在,一度黄花一度愁。

一十三度溪花红,一百八下西溪钟。卿家沧桑卿命短,渠侬不关关我侬。

闻公久矣空诸妄,止酒真成一事无。旧说蜜殊惟饮蜜,不妨试候小风炉。

离家凡几宵,一望一寥寥。新魄又将满,故乡应渐遥。独临彭蠡水,远忆洛阳桥。更有乘舟客,凄然亦驻桡。

明窗内,晃晃绝尘无覆草。指作菩提却不真,白顶门开全领会。

归去田园好,饥餐抵万钱。愁从身外散,乐向酒中全。蚕出柔桑绿,秧齐小麦鲜。一廛何所寄,华发绕江天。

三年独立已成僧,欲与何人说葛藤。夜夜隔墙囚叫佛,三生因果伴孤灯。

朔风嗥枯枝,远雁不能起。日色寒无光,原野澹千里。所思在南国,遐路阔音旨。潜鳞亦安托,冰结长河水。峨峨既未泮,猎猎终不已。悠然伤我心,历乱非可拟。

哭别亲人泪未消,山精出洞变人妖,装腔作势调门高。有意重研擒鬼法,无心轻信狗皮膏,留神拭泪认花招。

从横事捭阖,揣摩相抵巇。兹为富贵术,咄嗟乃自知。相形直误人,俾无百年期。遂汝齿肥心,庙食饱牲牺。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泉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夐,直是当时梦里听。三峡迢迢几千里,一时流入幽闺里。巨石崩崖指下生,飞泉走浪弦中起。初疑愤怒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令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作流泉镇相续。

崑崙失却大龙蟠,迸出层岩一角寒。初日烟霞翻锦箨,九天风露混琅玕。香涵老翠山灵护,根透鸿蒙地轴安。天柱直疑为竹祖,仙翁图作子孙看。

云僧凿山井,寒碧在中庭。况是分岩眼,同来下石瓶。旁痕终变藓,圆影即澄星。异夜天龙蛰,应闻说叶经。

忠清千古灿奎文,盖世功名富贵生。旌佩拥云何处去,毗卢楼阁款经行。

淮南木叶惊,淮上使君行。天外高帆出,沙头侯吏迎。夜渐通废埭,秋月满孤城。正迟文翁化,从来楚俗轻。

金石凝虚筍,旌旗落暗尘。唐尧遂不见,空有进羹人。

一登君子堂,满目是秋光。桂是月中桂,花非今日春。

霁雪园林粲陆离,九峰山下探梅时。三川风月醉中见,百里襟怀琴上知。老树著花春到早,长街笼烛夜归迟。奚囊一路生光采,中有琴堂唱和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