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作品评述

桃源行翻译及注释

翻译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川。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第一次才听说汉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请,询问那世上的消息。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

注释
(1)逐水:顺着溪水。
(2)古津:古渡口。
(3)坐:因为。
(4)一说“行尽青溪忽值人”。见人:遇到路人。
(5)隈:山、水弯曲的地方。
(6)旷望:指视野开阔。旋:不久。
(7)攒云树:云树相连。攒,聚集。
(8)散花竹:指到处都有花和竹林。
(9)樵客:原本指打柴人,这里指渔人。
(10)武陵源:指桃花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县(晋代属武陵郡)西南。武陵,即今湖南常德。
(11)物外:世外。
(12)房栊:房屋的窗户。
(13)喧:叫声嘈杂。
(14)俗客:指误入桃花源的渔人。
(15)引:领。都邑:指桃源人原来的家乡。
(16)平明:天刚亮。闾巷:街巷。开:指开门。
(17)薄暮:傍晚。
(18)避地:迁居此地以避祸患。去:离开。
(19)灵境:指仙境。
(20)尘心:普通人的感情。乡县:家乡。
(21)游衍:留连不去。
(22)自谓:自以为。不迷:不再迷路。
(23)峰壑:山峰峡谷。
(24)云林:云中山林。
(25)桃花水:春水。桃花开时河流涨溢。

桃源行赏析

  这是王维十九岁时写的一首七言乐府诗,题材取自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好的诗应当像醇酒,读后能令人陶醉。因此,要将散文的内容改用诗歌表现出来,决不仅仅是一个改变语言形式的问题,还必须进行艺术再创造。王维这首《桃源行》,正是由于成功地进行了这种艺术上的再创造,因而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得以与散文《桃花源记》并世流传。

  《桃源行》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主要表现在开拓诗的意境;而这种诗的意境,又主要通过一幅幅形象的画面体现出来。

  诗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渔舟逐水”的生动画面:远山近水,红树青溪,一叶渔舟,在夹岸的桃花林中悠悠行进。诗人用艳丽的色调,绘出了一派大好春光,为渔人“坐看红树”、“行尽青溪”作了铺陈。这里,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诗的境界,而事件的开端也蕴含其中了。散文中所必不可少的交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在诗中都成了酿“酒”的原材料,化为言外意、画外音,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了。在画面与画面之间,诗人巧妙地用一些概括性、过渡性的描叙,来牵引连结,并提供线索,引导着读者的想象,循着情节的发展向前推进。“山口”、“山开”两句,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通过概括描叙,使读者想象到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的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发现桃源的经过。这样,读者的想象便跟着进入了桃源,被自然地引向下一幅画面。这时,桃源的全景呈现在人们面前了:远处高大的树木像是攒聚在蓝天白云里,近处满眼则是遍生于千家的繁花、茂竹。这两句,由远及近,云、树、花、竹,相映成趣,美不胜收。画面中,透出了和平、恬静的气氛和欣欣向荣的生机,让读者驰骋想象,去领悟、去意会,去思而得之,而所谓诗的韵致、“酒”的醇味,也就蕴含其中了。接着,读者又可以想象到,渔人一步步进入这幅图画,开始见到了其中的人物。“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写出了桃源中人发现外来客的惊奇和渔人乍见“居人”所感到服饰上的明显不同,隐括了散文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意思。

  中间十二句,是全诗的主要部分。“居人共住武陵源”,承上而来,另起一层意思,然后点明这是“物外起田园”。接着,便连续展现了桃源中一幅幅景物画面和生活画面。月光,松影,房栊沉寂,桃源之夜一片静谧;太阳,云彩,鸡鸣犬吠,桃源之晨一片喧闹。两幅画面,各具情趣。夜景全是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充满着诗情画意,表现出王维独特的艺术风格。渔人,这位不速之客的闯入,使桃源中人感到意外。“惊闻”二句也是一幅形象的画面,不过画的不是景物而是人物。“惊”、“争”、“集”、“竞”、“问”等一连串动词,把人们的神色动态和感情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桃源中人淳朴、热情的性格和对故土的关心。“平明”二句进一步描写桃源的环境和生活之美好。“扫花开”、“乘水入”,紧扣住了桃花源景色的特点。“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两句叙事,追述了桃源的来历;“峡里谁知有人事,世间遥望空云山”,在叙事中夹入情韵悠长的咏叹,文势活跃多姿。

  最后一层,诗的节奏加快。作者紧紧扣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将渔人离开桃源、怀念桃源、再寻桃源以及峰壑变幻、遍寻不得、怅惘无限这许多内容,一口气抒写下来,情、景、事在这里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不疑”六句,在叙述过程中,对渔人轻易离开“灵境”流露了惋惜之意,对云山路杳的“仙源”则充满了向往之情。然而,时过境迁,旧地难寻,桃源已不知在何处了。这时,只剩下了一片迷惘。最后四句,作为全诗的尾声,与开头遥相照应。开头是无意迷路而偶从迷中得之,结尾则是有意不迷而反从迷中失之,令读者感喟不已。“春来遍是桃花水”,诗笔飘忽,意境迷茫,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将这首《桃源行》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作比较,可以说二者都很出色,各有特点。散文长于叙事,讲究文理文气,故事有头有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代得具体清楚。而这些,在诗中都没有具体写到,却又使人可以从诗的意境中想象到。诗中展现的是一个个画面,造成诗的意境,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想象、玩味那画面以外的东西,并从中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这就是诗之所以为诗的原因。

  王维这首诗中把桃源说成“灵境”、“仙源”,现代的人多有非议。其实,诗中的“灵境”,也有云、树、花、竹、鸡犬、房舍以及闾巷、田园,桃源中人也照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处处洋溢着人间田园生活的气息。它反映了王维青年时代美好的生活理想,其主题思想,与散文《桃花源记》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首诗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可以说,是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在早年作品中的反映。此外,全诗三十二句,四句或六句一换韵,平仄相间,转换有致。诗的笔力舒健,从容雅致,游刃有余,颇为后人称道。清代王士禛说:“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诘(王维)、韩退之(韩愈)、王介甫(王安石)三篇。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强,不免面红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池北偶谈》)这“多少自在”四字,便是极高的评价。翁方纲也极口推崇说,这首诗“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右丞而造极。”(《石洲诗话》)这正是结论性的评价。

作者介绍

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歷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瘖,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赋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復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驸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祕书监。宝应中,代宗问缙:“朕常于诸王坐闻维乐章,今存几何?”缙集诗六卷,文四卷,表上之。勅答云:“卿伯氏位列先朝,名高希代,抗行周雅,长揖楚辞,诗家者流,时论归美,克成编录,叹息良深。”殷璠谓:“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苏轼亦云:“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今编诗四卷。

诗词推荐

穷腊末垂风景和,久游诚是我陵阿。牧童笛远鸡凫散,猎户弓鸣猯鹿多。季雅濙濙疑蜜酿,木奴小小似金槎。起溲十裂吴羹酽,止酒陶诗但独哦。

乐府

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念君久不归,濡迹涉江湘。投袂赴门涂,揽衣不及裳。拊膺携客泣,掩泪叙温凉。借问邦族间,恻怆论存亡。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市朝互迁易,城阙或丘荒。坟垄日月多,松柏郁茫茫。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长。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

乐府

兰茁梅枝两竝奇,高标真不负深知。风轻雨细春寒夜,正是清香发越时。

乐府

予生背时性孤僻,自信已道轻浮名。中途失计被簪绂,目睹荣辱心潜惊。虽从鵷鸾共班序,常恐青蝇微有声。清风满壑石田在,终谢吾君甘退耕。

乐府

要路如公今著鞭,况逢圣主正需贤。长贫岂谓连三世,不调那知又十年。道在未应终困踬,时来看取即腾骞。此行会有知音者,送上通津岁九迁。

乐府

势利轻捐寄傲中,毅然高节凛秋风。耕闲钓寂千年迹,立懦贪廉万世功。须信林间无怨鹤,更知天外有冥鸿。扁舟夜泊灵祠下,慨慕先生道不穷。

乐府

西城橐驰来驾兰,入贡美玉天可汗。萧关夜开月团团,弹筝古峡鸣哀湍。前将军,不擐甲,取大官。今将军,能抚士,尚盘桓。河西五郡兵气完,骏马跃栈无箭瘢。我嗟乘劣不受鞍,焉得乞与都人看。

乐府

枢动本为荣辱主,常因户外细推寻。干坤出入无穷象,夷锹关防有限心。揜到善人非远大,开当古道自高深。九成载举箫韶奏,穆穆无凶合在今。

乐府

夭桃太繁媚,清瘦却怜梅。酌此二妙质,为君出奇开。酿作千日酒,高仙下崔嵬。

乐府

使北人争说,今回国势尊。属声坚执礼,黠虏殆忘魂。钜业此犹细,故强行复存。乡闾正关外,因梦逐西辕。

乐府

卓尔金闺彦,颀然玉笋班。周旋三友益,零落十年间。轣辘灵輀动,悠扬素旐还。暮年怀抱爱,应未辨追攀。

乐府

沅澧春风拂马鞭,客愁何事四无边。於今榛棘三州地,自昔坻京百姓天。安得鸣鸡连比屋,空余归雁落平川。一觞莫酹怀沙魄,且对桃红李白传。

乐府

松阴转处琴书润,花片飞来枕簟凉。

乐府

弹琴江浦夜漏水,敛衽窃听独激昂。风松瀑布已清绝,更爱玉佩声琅珰。自従郑卫乱雅乐,古器残缺世已忘。千家寥落独琴在,有如老仙不死阅兴亡。世人不容独反古,强以新曲求铿锵。微音淡弄忽变转,数声浮脆如笙簧。无情枯木今尚尔,何况古意堕渺茫。江空月出人响绝,夜阑更请弹文

乐府

落木包生意,来鸿定去期。如何萧瑟气,有许楚臣悲。

乐府

蚤岁单舟此水滨,雪花都蔽引舟人。重来五马真何事,笑雪空成鬓上春。

乐府

蓦想浮华痛我心。暂时荣显落沉沦。争如物外逍遥客,岂似寰中自在人。忘俗虑,乐清贫。住行坐卧哩*。炼烹玉鼎长生药,保养金炉不死

乐府

世阀高临汝,衣冠起岳州。精灵华盖晓,气脉洞庭秋。江汉称才子,潇湘托好逑。儒林苍玉满,郎署白云悠。是日江陵相,长星寓县愁。礼嫌金革变,权误墨縗留。奋笔含香勇,冲冠执法羞。燕臣随伏阙,楚客竟为囚。御挺惊魂落,丹墀溅血流。动传天诏狱,分作鬼投幽。远窜逢群魅,销冤

乐府

断蓬帆影天平入,夹镜波光水到流。

乐府

青芜满古城,白日照大泽。街荒鸡犬闹,市远喧哄寂。中有腾腾者,淮阳四年客。坐偷太仓粟,稳睡而饱食。平生愿陈力,衰老困逼迫。何曾一可意,但有百无益。偷安浅夫志,苟且志士惜。穷通有天理,誓不安苟得。朱阳方肇序,春去无辙迹。怅此复几时,抚事三叹息。

乐府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