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书堂自警三十五首

知以达其行,行以精其知。
二者互相发,不容偏废之。

作品评述

《隆兴书堂自警三十五首》是宋代陈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知以达其行,行以精其知。
二者互相发,不容偏废之。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知识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作者认为,知识的目的在于指导行动,而行动则使知识得以更加深入精细。知识与实践相辅相成,二者相互促进,不容忽视或偏废其中任何一方。

赏析:
陈淳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阐述了知识与实践的重要性。首先,他提到知识的价值在于指导行动。纯粹的理论知识如果无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知识应该被运用于实践,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情境。

其次,作者指出,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精进知识。实践是对知识的验证和实际运用,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探索,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应用方式。同时,实践也能够让我们在具体操作中不断完善和精进知识,使之更加丰富和实用。

最后,陈淳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相互发展和互动关系。知识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同时,他也提醒我们不可偏废其中任何一方,即使在强调实践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知识与实践的重要性和互动关系。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将其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和提升知识,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作者介绍

陈淳(一一五五~一二一九),字安卿,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乡贡进士。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朱熹知漳州,淳执贽从学,延置学宫。曾权长泰簿(本集卷四《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预特试,明年授安溪簿,未及上,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门生陈沂《北溪先生叙述》,《宋史》卷四三○有传。 陈淳诗,以明弘治三年抚州守周梁石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溪大全集》(简称四库本)、清干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简称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诗词推荐

早作田文去,终无苏武留。偷生宁伏剑,忍死欲焚舟。逸骥思超乘,飞鹰志脱鞲。登楼望江上,日日数行艘。

人居城市虚华馆,秋入园林著晚花。落日临池见蝌斗,必知清夜有鸣蛙。

闭息含真抱叶枯,春风将尽蜕寒肤。绿槐忽作仙人啸,长曳一声山日晡。

精庐残夜景,天宇灭埃氛。幽磬此时击,馀音几处闻。随风树杪去,支策月中分。断绝如残漏,凄清不隔云。羁人方罢梦,独雁忽迷群。响尽河汉落,千山空纠纷。

秦山未尽蜀山来,日照关门两扇开。刺史莫嫌迎候远,相公新送陕西回。

得米还忧无束薪,今年真欲甑生尘。椎奴跣婢皆辞去,始觉卢仝未苦贫。

开花空道胜于草,结实何曾济得民。却笑野田禾与黍,不闻弦管过青春。

寸长尺短,三平二满。觌面相呈,语言道断。

风高微退鷁,云好合从龙。萧艾长贪雨,松筠却耐冬。禁途今不远,归兴未应浓。莫羡朱双毂,相期禄万钟。

黄金柳嫩摇丝软。永日堂堂掩。卷帘飞燕未归来。客去醉眠欹枕、殢残杯。眉山浅拂青螺黛。整整垂双带。水沈香熨窄衫轻。莹玉碧溪春溜、眼波横。

沙平路软足力健,麦细桑柔春意深。绿水一湾浮野鶒,青山两岸唤幽禽。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少年鞍马勤远行,卧闻龁草风雨声,见此忽思短策横。十年髀肉磨欲透,那更陪君作诗瘦,不如芋魁归饭豆。门前欲嘶御史骢,诏恩三日休老翁,羡君怀中双橘红。(黄有老母。)

南山之麓上腴田,当守犁锄业玛迁。昨日三山降除目,长沮同拜地行仙。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匆忙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知何处?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侵晓潇潇雨。

做了高官职,双眉皱不开。譬如三日妇,锦袜著珠鞋。

金雀双鬟年纪小。学画蛾眉红淡扫。尽人言语尽人怜,不解此情惟解笑。稳着舞衣行动俏。走向绮筵呈曲妙。刘郎大有惜花心,只恨寻花来较早。

彭州昔号小成都,城市繁华锦不如。尚有遗儒头雪白,见人犹自问诗书。彭州又曰牡丹乡,花月人称小雒阳。自笑我来逢八月,手攀枯干举清觞。

林表秋山白鸟飞,此中幽致亦还稀。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飞鹊台前晕翠蛾,千金新换绛仙螺。最难加意为颦多。几处睡痕留醉袖,一春愁思近横波。远山低尽不成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