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纯甫独往至德上方避暑

敝屋数楹隘,炎曦一线长。
梅仙厌烦溽,萧寺得清凉。
山鸟聒幽耳,涧泉蠲渴肠。
兹游君独胜,河朔浪飞觞。

作品评述

《和纯甫独往至德上方避暑》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一同远离炎热的城市,前往德上方(可能是一个山区)避暑的情景。

诗中描述了作者所居的房屋简陋,只有几根狭窄的柱子,而炎热的阳光透过窗户射入,只有一线之长。梅仙(指友人)对于潮湿闷热的气候感到厌烦,而在这座萧寺(空寂的寺庙)中却能感受到清凉。山中的鸟儿不停地鸣叫,使得环境更加幽静,涧泉的流水滋润了口渴的内脏。

这首诗意味深远,表达了作者远离纷扰、寻求宁静和清凉的愿望。作者通过描绘简陋的居所和高温下的不适感,更加突出了德上方的清凉和宜人之处。山鸟的鸣叫和涧泉的流水,为整个环境增添了一份生机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这首诗赏析了自然的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者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传达了对炎热夏季的厌倦和对清凉山水的向往。在纷繁喧嚣的世界中,通过远离尘嚣,寻找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使人心灵得到慰藉和滋养。这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的追求,也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总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自然景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追求宁静和清凉的心境。同时,它也唤起了读者对大自然的向往和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感共鸣。

作者介绍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芷葺莲巢唤客游,芦鞭席帽为君留。未论吹水堪添酒,且要移床学枕流。乍霁却阴梅酿雨,暂暄还冷麦催秋。石湖也似西湖好,烦向苍烟问白鸥。

春睡起。小阁明窗儿底。帘外雨声花积水。薄寒犹在里。欲起还慵未起。好是孤眠滋味。一曲广陵应忘记。起来调绿绮。广陵应忘记。起来调绿绮。

小雨廉纤仅滑泥,强随年少更攀跻。欲凭最上浮图望,晚稻如今齐未齐。

卧疾阅三时,冥冥不自持。婢谙曾制药,犬识旧迎医。质贷交亲厌,呻吟里巷知。有时推枕起,清啸尚能奇。

涉秋得雨便生凉,起我萧然病在床。径自典衣谋一醉,要令清梦略还乡。

寒食初过天气佳,帝城名园绿藏鸦。白绵红雨互飘泊,莺啼燕哢纷交加。司成领客当暇日,不惜醉脸生红霞。坐中宾客皆贤豪,一一圭璧无纖瑕。夕郎风采照今古,封驳不贷奸与衺。紫微笔语妙天下,文锋凛凛森莫邪。左史声名动六合,岂特畴昔传三巴。一朝樱笋德星聚,离骚可奴玉可衙。

疾风卷溟海,万里扬砂砾。仰望不见天,昏昏竟朝夕。是时军两进,东拒复西敌。蔽山张旗鼓,间道潜锋镝。精骑突晓围,奇兵袭暗壁。十月边塞寒,四山沍阴积。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昔我事讨论,未尝怠经籍。一朝弃笔砚,十年操矛戟。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可嗟牧羊臣,海上

春深桃李争时节,千团红云万堆雪;东风一夜吹欲空,曲径平池烂如缬。城门猎猎双青旗,羲和促辔西南驰。中原未有澄清日,志士虚捐少壮时。

闻说南轩下,澄然洗客心。不风兰自馥,非雾竹常阴。檐影閒云过,棂光淡月侵。兴来谁与语,抚弄膝间琴。

一片秋天碧万寻,月华初上水沉沉。遣愁不用先愁醉,更看清光到夜深。

久玷畴咨地,新蒙策免恩。往非堪咋舌,来宠梦惊魂。病与疑弓释,身随散栎存,惟馀太阳照,终不礙孤盆。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个侬居处近诛茅,枳棘篱兼用荻梢。尽日风扉从自掩,无人筒钓是谁抛。城方四百墙阴直,江阔中心水脉坳。我亦好闲求老伴,莫嫌迁客且论交。

翠玉楼台映碧虚,上皇曾此驻鸾舆。当时官从皆能事,只说相如有谏书。

好风先雨到危栏,却送残云过别山。不用开襟强披拂,自然凉意满人间。

斜斜整整暗江湾。蓑笠有无间。应与君家却暑,冷看白满群山。想来何处,金炉焰兽,玉斝酡颜。好是溪涵寒影,山阴一棹人还。

风高木落雁山秋,鞭起无依穴鼻牛。村草步头挂不住,大方随处有良畴。

细水涓涓似泪流,日西惆怅小桥头。衰杨叶尽空枝在,犹被霜风吹不休。

名宦老慵求,退身安草野。家园病懒归,寄居在兰若。薜衣换簪组,藜杖代车马。行止辄自由,甚觉身潇洒。晨游南坞上,夜息东庵下。人间千万事,无有关心者。

寄语今年主雨神,当知小雨未康屯。人心正切滂沱望,农事深愁晼晚春。朽壤旧尝封蚁穴,停云空复叠鱼鳞。鯫生宿蕴天人学,无计王前拜手陈。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