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姚燮的《乍浦杂诗八章(其八)》
拼音和注音
shān huǒ xīng wéi xuán jiāo jìn , shuǐ yuán shí zhá bì chéng yá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火星:1.行星名。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有两颗小卫星。属于类地行星,外观呈现红棕色,大气稀薄。表面的奥林帕斯山是太阳系的最高山峰。古称「荧惑」。2.物体燃烧或碰撞时,向四方迸射的火点。
山火:山中草木焚烧而燃起的火。包括撂荒、行猎等人为燃起的山火,以及雷电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山火。指《易》六十四卦中的《贲》卦。因其外卦为艮,内卦为离,卦象为山、火,故名。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原诗
回峰九叠耸云尖,吼月鼍蛟入海恬。
山火星桅悬礁近,水垣石闸闭城严。
官伢互厂稽关漕,汛户编牌隶海盐。
菽帛腾欢轻异物,文郎吕宋绝昆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