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题宣庙画所翁画龙图

黑云作雨初收脚,似有飞龙露头角。
恍然拈笔欲写之,目眩金鳞仍走却。
所翁好龙非好真,真龙自为龙传神。
小臣稽首不敢视,龙去鼎湖经几春。

作品评述

《恭题宣庙画所翁画龙图》是明代吴宽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一个画家在创作龙图时的情景,表达了画家对龙的敬畏和对真龙之神秘力量的理解。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黑云作雨初收脚,
似有飞龙露头角。
恍然拈笔欲写之,
目眩金鳞仍走却。
所翁好龙非好真,
真龙自为龙传神。
小臣稽首不敢视,
龙去鼎湖经几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画龙为题材,通过描述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对龙这一神秘形象的敬畏和对真龙之传神力量的钦佩。

诗的开头写道:“黑云作雨初收脚,似有飞龙露头角。”这里描绘了天空中乌云渐渐散去,仿佛有一条飞龙露出了头角。画家看到这景象后,突然产生了想要写龙的冲动,但他眼前的金鳞龙形状变幻莫定,让他目眩而不得真龙的形态。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画家对所绘龙的态度和对真龙的理解。所翁表示他喜欢画龙,但这里的“好龙”并非真正的龙。真正的龙具有自己的神奇能力,能够传递神秘的力量。画家自愧不如,不敢直视真龙的存在。

最后两句写道:“龙去鼎湖经几春。”这里暗指龙去了鼎湖,经历了数个春天。鼎湖传说中是龙的栖息之地,而龙的离去则意味着它将远离现实世界,回归神秘的所在。

整首诗意蕴含深远,通过描绘画家对龙的渴望和对真龙的敬畏,表达了对神秘力量的追求和对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差距的思考。诗中对龙的描绘既有现实感受,又有超越现实的想象,展现了画家对龙的理解和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同时也折射出人类对于超越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向往和敬畏。

诗词推荐

安知后来者,所作不如今。孰可执牛耳,君能贯虱心。孤根才一寸,老干忽千寻。未必子期死,无人听古音。

吹花舞絮才俄顷,可待区区刻楮成。催动江梅傲春意,喜听冰筹滴阶声。剡溪载酒人乘兴,县圃明空月碾晴。更想捧觞天一笑,恩光旋浸凤凰城。

湖上双双新燕子。飞过垂杨,认得朱门里。回首向时歌舞地。几番惆怅寻邻里。触景愁多心似醉。倚遍阑干,目断春山翠。忽见呢喃华屋底。

诞节初开七帙祥。今秋仍喜十分凉。称觞堂下孙和息,备福人间寿且康。从庾岭,到章江。两州元自接封疆。儿曹此去分风月,莱彩潘舆乐未央。

丽正门当天阙高,景阳台下草萧萧。江围大地蟠三楚,石偃孤城见六朝。落日不将遗恨去,秋风能使旅魂消。忘情只有龙河柳,烟雨年年换旧条。

十指曾弹月下琴,已知太古有遗音。三乘四谛无非道,万法千门只此心。得句何妨闻鼓□,□机不复有魔侵。近来□□□□□,无奈□□三尺深。

初生如金钩,将满如玉盘。古人爱明月,月色疑可餐。贾岛倚长杉,精魂化蟾间。李白捉皓色,狂不如波澜。何为梅山翁,见月长兴叹。月多照予愁,未久先掩关。

去年锁宿得联华,二月墙头始见花。今日都亭公感物,明朝太学我辞家。

千枝烛树玉青葱,绿沙照人江雾空。银甲辟弦斜雁柱,薰花扑被热鸳笼。仙人掌重初承露,燕子腰轻欲受风。闲写恼公诗已就,花房自捣守宫红。

樛枝老树幽岩里,山鹧双栖掉长尾。高鸣俯搦势不停,似向春风矜爪嘴。山头锦鸡金作冠,身披五采成斑斓。远从红日霁时见,更向碧山深处看。人言此物真绝特,同是山禽不同格。休将绿水照毛衣,只恐桃花妒颜色。

一奋冲天跨六州,生前天已怒旄头。开何有意容王猛,肯使鱼羊食不留。

草烟低重水花明,从道风光似帝京。其奈山猿江上叫,故乡无此断肠声。

严之水沦漪,其山复苍苍。子陵钓游地,草木有余光。

闲想旧游都似梦,别来秦树又西东。高秋最忆樊川景,稻穗初黄柿叶红。

山深雪寒路坎坷,两死何如一生可。桃才自信不如哀,君若有功何必我。楚王好士得燕才,燕家未筑黄金台。当时周室何为哉?吁嗟乎树中饿死安足惜,何似西山采薇食。

仙歌静转玉箫催,疑是流莺禁苑来。他日相思梦巫峡,莫教云雨晦阳台。

衣食支吾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清唳数声松下鹤,寒光一点竹间灯。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

夹道红旗驻马蹄,乡人将喜又将疑。天留中子继孤竹,谁向西山饭伯夷。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寘 通:置)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常爱人间此会稀,话长终夕重开扉。孤山猿鸟西湖上,懒对寒灯咏式微。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