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

羡君超然鸾鹤姿,江湖欲下还飞去。
空使吴儿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闽路。
门前江水去掀天,寺后清池碧玉环。
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

作品评述

《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羡君超然鸾鹤姿,
江湖欲下还飞去。
空使吴儿怨不留,
青山漫漫七闽路。
门前江水去掀天,
寺后清池碧玉环。
君如大江日千里,
我如此水千山底。

诗意:
这首诗是苏轼送别张职方吉甫前往闽漕六和寺创作的。诗中表达了对张职方吉甫超然出尘的风采的羡慕,他即将离开江湖,却仍然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苏轼感叹自己无法留住这位有才华的吴儿,而青山漫漫的七闽路将会成为他们分别的道路。诗中描绘了门前江水奔流的景象,仿佛掀起了天空,而寺后的清池则像碧玉一般环绕。苏轼将张职方吉甫比作大江,日行千里,而将自己比作这条江水,沉默在千山之下。

赏析:
这首诗以苏轼的典型风格展现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苏轼对张职方吉甫的超然风姿表示了羡慕和赞叹,他将张职方吉甫比作鸾鹤,形容其飞扬的气质和独立的个性。诗中的江湖象征着浩渺的世界,而张职方吉甫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苏轼感叹自己无法留住这位才子,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诗中的描写充满了自然景色的意象,通过门前的江水和寺后的清池,展示了苏轼对离别场景的感受。江水的奔流掀起天空,寺后的清池如同碧玉环绕,这些景物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苏轼内心的激动和思绪的纷繁。

最后两句诗以比喻手法点明了苏轼和张职方吉甫的差距。苏轼将张职方吉甫比作大江,日行千里,而将自己比作这条江水,沉默在千山之下。这种自我贬损的表达增加了离别情感的痛苦和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离别之情,描绘了江湖的壮丽景色,并通过自然景物的比喻,展示了苏轼内心的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素节清明照水台,夷涂行骋忽徘徊。惊人险句何妨露,向阙丹心未可灰。马勒春风朝弁集,鸡呼晓日禁门开。从来早赐清閒对,不信君王肯弃才。

瘦不缘诗不为春,只教悬罄未教行。清和天理不归去,六月长途作麽生。

荆江水阔烟波转,荆门路绕山葱蒨。帆势侵云灭又明,山程背日昏还见。青青麦陇啼飞鸦,寂寞野径棠梨花。行行驱马万里远,渐入烟岚危栈赊。林中有鸟飞出谷,月上千岩一声哭。肠断思归不可闻,人言恨魄来巴蜀。我听此鸟祝我魂,魂死莫学声衔冤。纵为羽族莫栖息,直上青云呼帝阍。

岁去如奔马,残日十有三。侄为当嫁女,甥是未婚男。丛然猥俗并,殊非力所堪。嗟予本支离,尘事素不能。东床书一架,西榻经一函。如是岁月深,吻舌如滕缄。惟有陶渊明,常欲共清谈。床头酒盈壶,亦欲同醺酣。二十一二间,烦事如扫芟。期使堂下空,宴笑同所耽。清尊酌宜深,古语

别远心更苦,遥将目送君。光华不可见,孤鹤没秋云。

水容静若鉴,天影倒虚明。勿使川风动,波生便不平。

急霰打窗纱,正是愁时候。无柰愁多着酒消,反被愁消酒。又灭又明灯,还短还长漏。为问梅花有甚愁,也似愁人瘦。

酌。廷秀求词,醉中赋此紫宸朝罢,东风吹到谪仙家。貂裘抖擞尘沙。一室窗明几净,人境独清华。有息斋名画,殿帅高茶。主人意佳。道分手、即天涯。何事相逢不饮,戚戚嗟嗟。黄封旋拆,有鹅腊、鸡朐与兔*。公不饮、孤负梅花。

寺前寺事花如锦,相见游人拨不开。好把春光供一笑,从渠尘袜涴苍苔。

踏碎羊山黄叶堆,天飞细雨相车回。二皇应讶来何晚,不忍听君话别杯。

历历从何起,冷冷与耳谋。人言衰相现,我以妄心求。远磬山房夜,寒蜩陇树秋。圆通无别法,但自此根修。

爱之不我疏,狎则不我亲。山耶其竹欤,君子哉若人。

桃根桃叶。一树芳相接。春到江南三二月。迷损东家蝴蝶。殷勤踏取青阳。风前花正低昂。与我同心栀子,报君百结丁香。

不怕春寒更出游。兰桡飞动却惊鸥。烟光佳处辄迟留。屏曲未曾歌醉梦,眉尖空只锁闲愁。从教丝柳绊行舟。

矫矫虎臣,捍城於并。殚其智力,为国长城。攻逾两时,敌不能乘。无食无援,百雉乃倾。负像赴水,义不苟生。大节卓伟,千载光明。

茫茫衰草没章华,因笑灵王昔好奢。台土未干箫管绝,可怜身死野人家。

一食复何如,寻山无定居。相逢新夏满,不见半年馀。听话龙潭雪,休传鸟道书。别来还似旧,白发日高梳。

木桥横野水,竹迳踏晴沙。桑苧交阴处,吸藏隐士家。

推云不动雨声苦,醖雪未成风力乾。瘖鹜一庭淘墨汁,也烦老子坐深寒。

野蔌随宜酒半醺,富儿盘馔拥红裙。兰亭会上无丝竹,芥蔕区区笑右军。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