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九日登高,倚楼人在秋空半。
汝江如练。
碧影涵云巘。
醉看茱萸,定是明年健。
清尊满。
菊花黄浅。
偏入陶潜眼。

作品评述

《点绛唇》是宋代谢逸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日登高,倚楼人在秋空半。
汝江如练,碧影涵云巘。
醉看茱萸,定是明年健。
清尊满,菊花黄浅。
偏入陶潜眼。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九月九日登高的情景。他倚在楼上,身处秋空之中。眼前的汝江像一条细细的丝绸,碧绿的倒影映照在云巘上。作者醉心地观赏着茱萸花,相信它们会在明年再度茂盛。清酒杯中满满地盛着,而菊花的黄色却略显浅淡。这样的景象正好进入了陶渊明的眼帘。

赏析:
《点绛唇》以简洁而精练的笔触描绘了登高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首句"九日登高,倚楼人在秋空半"揭示了诗人登高的时刻和位置,将读者带入了秋高气爽的氛围中。接着,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形容汝江,将其比作细细的丝绸,倒映在云巘之上,给人一种美丽而宁静的感觉。茱萸花象征着秋天的象征,诗人醉心地观赏它们,并相信明年会再度茂盛,传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和希望。清酒杯中的酒满满地盛着,而菊花的黄色却显得浅淡,这种对比可能暗示着人事如梦,世事无常的哲理。最后一句"偏入陶潜眼"表达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将这样的景象与陶渊明相联系,突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崇敬和追随。

整首诗以简洁、意境深远的笔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示了诗人对秋天景色和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同时,通过与陶渊明的呼应,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先贤文人的敬仰与追随。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赢得了读者的赞赏和喜爱。

作者介绍

谢逸(1068-1113,一说1010-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生于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汪革、谢薖同学于吕希哲,刻苦磨砺,诗文俱佳。两次应科举,均不第。然操履峻洁,不附权贵,和谢薖“修身砺行,在崇宁大观间不为世俗毫发污染”(《谢幼盘文集》卷首),一生过着“家贫惟饭豆,肉贵但羡藜”的安贫乐道的清苦生活,以作诗文自娱。在乡家居,每月召集乡中贤士聚会一次,共议古人厚德之事,并抄录成册,名为“宽厚会”。其《寄隐士诗》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这首诗为历代诗论家所赞赏,《竹庄诗话》、《诗林广记》均称其为佳作。宋徽宗赵佶政和三年以布衣终老于故土,年四十五。

谢逸的诗词成就

  谢逸是五代花间词派的传人,所著《溪堂词》“远规花间,逼近温韦” (薛砺若《宋词通论》) ,雅洁清丽,蕴藉隽妙,在北宋后期的词坛上自成一家。所著《溪堂词》,“皆小令,轻倩可人”(明毛晋《跋溪堂词》),“标致隽永”(《词统》卷四),今存词六十二首。其词既具花间之浓艳,又有晏殊、欧阳修之婉柔,长于写景,风格轻倩飘逸。

  其诗风格与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相似,清新幽折,时人称之为“江西谢康乐”。其文似汉朝刘向、唐朝韩愈,气势磅礴,自由奔放,感情真挚动人,语言流畅自如。黄庭坚说他若在馆阁中,“当不减晁、张、李商老”(晁补之、张来、李商隐)。

  谢逸的诗,文词洗炼,有古意,颇受黄庭坚欣赏,认为他诗中名句“山寒石发瘦,水落溪毛雕”、“老凤垂头噤不语,枯木槎牙噪春鸟”、“山寒石发瘦,水落溪毛凋”及词中名句“黛浅眉痕沁,红添酒面糊”、“鱼跃冰池飞玉尺,去横石岭拂鲛绡”,“皆百炼乃出治者”。其生新瘦硬之处,颇得黄庭坚诗的神髓。又如《寄徐师川》诗中的“江水江花同臭味,海南海北各山川”一联字法句法都有明显模仿黄诗的痕迹。

  但谢诗中较多的是轻隽健朗,清新疏快的句子。《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虽稍近寒瘦,然风格隽拔,时露清新”,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谢逸诗清朗健拔的特色。尤其是其七言古诗,多感情充沛,辞意流注,很有笔力。其五言古诗则多写隐居生活,气格闲雅淡远,时与陶、韦相近。

  谢逸与当时著名诗人洪刍、饶节、潘大临等人关系密切。吕本中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谢逸等25人为法嗣,这就是在宋代诗坛上颇有影响的“江西诗派”,且评其诗曰:“才力富赡,不减康乐。”谢逸与其弟谢薖被称为“临川二谢”(比作谢康乐和谢玄晖),入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

  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述《复斋漫录》:“元估中,临川谢无逸过黄州关山可花村馆驿,遇湖北王某,江苏诸某,浙江单某,福建张某等秀才。四人知其来自临川,戏以‘曹植七步成诗,诸君七步为词’相谑。逸行五步,词成,挥毫疾书《江城子》一阙于壁:‘可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落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荫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夕阳楼上晚烟笼,粉香浓,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图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标致依水,情乎俱妙,遂以‘五步成词’闻名江南。”

  谢逸诗词中有不少描写家乡旖旎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名篇:《金石台》、《北津渡》、《吴家渡》、《望江南》等。在《卜算子》词中,较好地体现了江西诗派诗人写词好化用前人诗句的特点。前人评此词为:“标致隽永,全无香泽,可称逸词”(《词统》卷四)。

  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为郑彦国编的《临川集咏》所作的序言,是其散文代表作。

  著述甚丰。著有《溪堂集》20卷,诗集5卷,补遗2卷,诗余1卷,另有《春秋广微》、《樵谈》等书,多散佚。现仅存《溪堂集》10卷,《溪堂词》1卷,有其诗216首、词62首、散文47篇。《四库全书》存《永乐大黄》辑本《溪堂集》10卷。事见《(道光)抚州府志》、《临川县志》、《江西通志》、《四库全书》、《江西诗征》。

诗词推荐

独自行藏莫倚栏,市廛野色不相干。是中门户也罗雀,何处身心更梦棺。锦水背人朝暮去,雪山随我久长寒。一生著作惊磨灭,欲借君家铁砚看。

点绛唇

秋容洗雨雁浮空,牛斗之南江以东。是处皆为群玉府,谁家不似水晶宫。君侯总是文章伯,文物差宜锦绣胸。缓马倚楼随所适,高情长在醉吟中。

点绛唇

风流青帝欲回春,先遣玉妃清路尘。过眼被渠偷笔写,虽忙犹得九分真。

点绛唇

窗纸暾红枕上知,破寒初听一声鸡。虽无风雨潇潇度,也胜邻家晓不啼。

点绛唇

乱后生涯似转蓬,何堪送客值秋风。含悽试看东归路,只见青山绕汉中。

点绛唇

等闲过了一年春,雨后风光夏景新。试把樱桃荐杯酒,欲将芍药赠何人。

点绛唇

一声远笛数声砧,月满江城夜正深。坐据胡床爱凉思,空阶移尽桂花阴。

点绛唇

泉上秦伯坟,下埋三良士。三良百夫特,岂为无益死。当年不幸见迫胁,诗人尚记临穴惴。岂如田横海中客,中原皆汉无报所。秦国吞西周,康公穆公子。尽力事康公,穆公不为负。岂必杀身従之游,夫子乃以侯嬴所为疑三子。王泽既未竭,君子不为诡。三良狥秦穆,要自不得已。

点绛唇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点绛唇

景迫桑榆欢意少,相依药碗与茶杯。忽闻有客载醪过,谁道无人裹饭来。家在恍惊如鹤化,岁丰未可罪龙乖。闲吟不与君争巧,自作村田乐散怀。

点绛唇

维此十月,岁聿云暮。惟月之良,是谓盈数。阴极于坎,阳比于子。阴阳消长,否泰攸寓。亶生哲人,盛世基柱。文章机略,册府武库。承明厌居,雄藩外护。吏畏民爱,颂声载路。维此十月,稼穑孔实。黍稷稻梁,糜芑秠秬。取陈食农,遗秉伊妇。室家胥庆,小大餍饫。我公之德,穑宝是

点绛唇

寥寥兹夏晚,秋韵已萧然。风雨疏篱外,诗书曲几前。道心勤自厉,愁绪每相牵。秦树连烽火,吴鞋落海瓀。不能先到县,岂待晚归田。丹剂谁能遘,金炉试得烟。去天真一百,奏牍旧三千。藁草纷盈架,谁今宿瘤研。

点绛唇

谁把霜林染得红,更栽绿竹与长松。家家白酒连宵醉,处处新禾彻夜舂。半落园林悬橘柚,低咽门巷映芙蓉。沙鸥性在终难狎,祇解沙头印脚踪。

点绛唇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

点绛唇

经时不出此同临,小径新摧草旧侵。欲傍江山看日落,不堪花鸟已春深。来牛去马中年眼,朗月清风万里心。故著连峰当极目,回看幽径遶双林。

点绛唇

梦中也学云峰路,未老来游蒲涧山。无数老僧闲道士,笑人骑马出松关。

点绛唇

开藩甫及四十日,籍甚治声过所闻。吏畏神明简朱墨,民怀清净乐耕耘。

点绛唇

西风吹淡白,窗户含凄清。炎凉一朝变,徂暑逝不停。山堂晓潇洒,病叟巾褐轻。平时干云树,芳叶亦复零。

点绛唇

八十一年往事,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此恋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点绛唇

皇舆向洛城,时雨应天行。丽日登岩送,阴云出野迎。濯枝林杏发,润叶渚蒲生。丝入纶言喜,花依锦字明。微臣忝东观,载笔伫西成。

点绛唇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