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岳冠山二首

表里江山面面来,秋风此日偶徘徊。
尘埃阅心心如鉴,一到江楼眼为开。

作品评述

诗词:《留题鉴远楼三首》

译文:
留下题记于鉴远楼三首,
展现朝代的内外江山。
秋风在这一天意外停留,
心灵如镜,扫视尘埃烟霞。
一到江楼,眼界为之开阔。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鉴远楼留下的三首题记。诗歌展现了宋代时期内外的江山景观。在一个秋日,突然出现了停留的秋风,给人们带来了些许惊喜和意外。作者的内心犹如一面明镜,能够洞察心灵的尘埃和种种烟霞。一旦登上江楼,视野立即变得开阔无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自然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江山的观察和心灵的洞察。诗中的“朝代的内外江山”意指宋代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以及自然景观,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自然景色相结合。秋风的停留象征着诗人在日常生活中偶遇的美好瞬间,让他感觉到生活的变幻和无常。作者借助“心如鉴”这个比喻,表达了他内心的纯净和清明。当他登上江楼时,眼界得到了开阔,仿佛一切都在他眼前展现。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江山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洞察力。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也可以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共鸣。

作者介绍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睡破眉山不更描,鬓鸦堆上覆鲛绡。屏间记曲拈红豆,窗下临书染绿蕉。画出鸳鸯娱独自,教成鹦鹉伴无聊。情悰暗被傍人觉,绣线逢春减几条。

金蓓锁春寒,恼人香未展。虽无桃李颜,风味极不浅。

竹实满秋浦,凤来何苦饥。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夫子即琼树,倾柯拂羽仪。怀君恋明德,归去日相思。

月沈花谢事堪伤,春树红颜梦短长;只有绣床针线在,残绒留得口脂香。

南陌绿成阴,园林正春老。能令蚕事办,更遣鸮音好。

昔在山水乐,往往失意人。公今弦歌余,乃复于此亲。搜罗既奇胜,落笔为写真。文章复何似,高处殆先秦。

枝头点检,退尽芳菲。

来雁。可怜瘦损兰成。此友人张叔夏赠余之作也。余不能记忆,於至治元年仲夏二十四日,戏作碧梧苍石,与冶仙西窗夜坐,因语及此。转瞬二十一载,今卿卿、叔夏皆成故人,恍然如隔世事,遂书於卷首,以记一时之感慨云。季道陆行直题楚天云断。人隔潇湘岸。往事悠悠江水漫。怕听楼

相君自是仙山侣,大笔如椽鄙燕许。七篇方愧不成章,肆笔相酬语冞古。

挺挺长松施女萝,平生能得几相过。繐帷远辱双絇临,泪眼犹瞻两鬓皤。曾未经年成契阔,至今一恸竟蹉跎。吉人已矣难重见,山口悽悽薤露歌。

浩浩湖之源,迤逦衡山下。有月来中天,明珠千斛泻。澂澈一尘无,并辉清不夜。嗟彼泉下人,逝莫挽逸驾。惟有不死心,清光遍华夏。

此别真成别,从今去不来。佳人难再得,恶抱向谁开。客路一归晚,家书几度催。殷勤见君意,烹鹿荐离杯。

山松径与瀑泉通,巾舄行吟想越中。塞雁去经华顶末,乡僧来自海涛东。关分河汉秋钟绝,露滴弥猴夜岳空。抱疾因寻周柱史,杜陵寒叶落无穷。

盘隐谁云必太行。神交李愿蹑遗芳。今朝南极一星光。野处襟期尤顺适,退藏滋味更悠长。歌中元说寿而康。

是定出得不得,关捩初无多子。文殊神通太过,罔明轻轻弹指。

病翁无计出愁城,喜甲科郎竞拾青。主礼尤隆真刺史,华宗相望两魁星。董生至论惟三策,韦氏单传只一经。举首爱身如拱璧,修于家肯献于廷。

雨去云来十二峰,渚宫楼阁暮重重。细腰无限空相妒,不觉瑶姬梦里逢。

慕亲五十叹姚虞,况是行年六十余。方执母丧啼若孺,虽居禫制饭犹蔬。天存屋漏人纯孝,晓到坟头暮倚庐。芝草嘉禾甘露应,少为嫠妇解生雏。

西归公子何时降,南岳先生早晚来。巡历世间犹未遍,乞求鸾鹤且裴回。

客行逢日暮。结缆晚洲中。戍楼因嵁险。村路入江穷。水随云度黑。山带日归红。遥怜一柱观。欲轻千里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