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过大云寺

出郭蹑云岑,祇园淡午阴。
林疏风叶下,坛窈雨花深。
石室僧初定,金堂梵欲沉。
寥寥方外趣,殊了去来心。

作品评述

《秋日过大云寺》是明代诗人陈有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出郭蹑云岑,
祇园淡午阴。
林疏风叶下,
坛窈雨花深。
石室僧初定,
金堂梵欲沉。
寥寥方外趣,
殊了去来心。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秋天去大云寺的情景,表达了他融入自然与宗教氛围中的心境。作者离开城郭,踏上山间小径,攀爬云岑,进入了大云寺。寺院内的庭园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宁静与素雅。在稀疏的树林下,微风吹拂着树叶。坛台之下,寺院的花雨隐约可见,给人一种幽深的感觉。石室里的僧人初次定坐,金堂中的佛像即将沉入沉思之中。这个宁静的场景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境地,超脱了尘嚣的心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和氛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秋天来到大云寺寻求内心宁静的心境。诗中的自然景物如云岑、树林、风叶和雨花,都与寺院的静谧氛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清幽的意境。作者通过寺院中僧人初次定坐和佛像沉思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寺院的宁静和超脱尘世的氛围。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宁静与精神追求的向往。通过与自然和宗教相结合的景象,诗词传达了一种超然世俗的境界,让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诗词推荐

步步入林中,山穷意未穷。偏逢僧话久,转与鹤栖同。烛焰风销尽,兰条露湿空。又须从此别,江上正秋鸿。

八珍既饱思持云,借问何如一脔尝。筍例减常犹费说,可堪余事极更张。

观堂钟响待催班,步入朱廊十二间。宣坐赐茶开讲席,花砖咫尺对天颜。

郊居谢名利,何事最相亲。渐与论诗久,皆知得句新。川明虹照雨,树密鸟冲人。应念从今去,还来岳下频。

冻杀汝阴常处士,也来骑马听朝鸡。

乱山叠叠水泠泠。南北短长亭。客路如天杳杳,归心能地宁宁。春光荏苒花期,冷落酒伴飘零。鬓影黄边半白,烧痕黑处重青。

声名少日畏人知。老去行藏与愿违。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何人可觅安心法,有客来观杜德机。却笑使君那得似,清江万顷白鸥飞。

生平意气每相期,岁晚行藏各自知。见事略同因抚掌,尤时不语其攒眉。阖棺已矣公何憾,闻笛凄然我独悲。回首秋山寒雨外,青松滴沪作枯枝。

山风飒飒木萧萧,挑尽青灯夜正遥。但得诛茅临涧水,长年饮酒咏离骚。

曹公屈指当时辈,天下英雄数使君。髀肉消来还感泣,争教汉鼎不三分。

并命登仙阁,分曹直礼闱。大官供宿膳,侍史护朝衣。卷幔天河入,开窗月露微。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冠剑无时释,轩车待漏飞。明朝题汉柱,三署有光辉。

风初寥寥月乍满,杉篁左右供余清。因君一话故山事,忆鹤互应深溪声。云门老僧定未起,白阁道士遥相迎。日闻羽檄日夜急,掉臂欲归岩下行。惊闻远客访良夜,扶病起坐纶巾欹。清谈白纻思悄悄,玉绳银汉光离离。三吴烟雾且如此,百越琛赆来何时。林端片月落未落,强慰别情言后期。

灵壁一峰天下奇,体势雄伟身巍巍,巨灵怒拗天柱掷。平地苍龙骧首尾,两片黑云腰夹之。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翠湿。乾坤所宝落世间,鬼神上诉天公泣。谓有非常人,致此非常物。可磨斫贼剑,可倚击奸笏。可祝不老年。可比至刚德。自从突兀在眼前,溪山日夜生颜色。君不见杭

过了秋风,梅口渐开,山人好归。问近来何事,半成迂阔,半添疏懒,半带憨痴。学剑不成,学书无味,却要寻仙人武夷。这些事,莫粗忒煞,恐是难为。分明说与人知。老谷子胸中奇尽奇。有真炉真鼎,龙盘虎踞,真离真坎,兔走鸟飞。待办数椽,山中静坐,却向无中生个儿。休轻笑,看

一弯月挂危楼。似藏钩。醉里不知黄叶、报新秋。征鸿断。归云乱。远峰愁。愁见绿杨凝恨、在江头。

白发丈人持竹竿,系船留我坐柴关。偶然领会一谈胜,落日使人思故山。

十月江行多北风,打头不用怨天公。清音堂下换船处,想见挂帆滩已空。

昨韵村中好客稀,今吟临水送将归。笑谈未了风吹断,何日重来款竹扉。

门前屏障绕潺湲,付与林僧夜定还。松盖作云连十里,竹龙行雨出千山。白公香火莲红后,谢氏池塘草碧间。我亦凤凰台上客,图閒却笑未能閒。

异世犹相惎,同时必见攻。区区一枝笔,悔惜与文通。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