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韩非

韩子流于惨,聃书妙造微。
百年同一传,谁是复谁非。

作品评述

诗词:《杂咏一百首·韩非》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韩子流于惨,
聃书妙造微。
百年同一传,
谁是复谁非。

中文译文:
韩非陷入了困境,
聃书却构思巧妙微妙。
百年以来传世相传,
谁是重生者,谁是非韩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刘克庄所作,被收录于《杂咏一百首》之中,题为《韩非》。韩非指的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而聃书则指的是老子的《道德经》。诗中以对比的形式,表达了对韩非子和老子思想的评价。

首先,诗中提到韩非流于惨,暗指韩非子的悲惨遭遇。韩非子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宰相,他提出了一系列刑法和治国策略,但最终却遭到了韩国的诬陷和流放,以致于他的思想和学说无法广泛传播。这里的"流于惨"表达了对韩非子遭遇的同情和无奈。

而对比的另一方面,诗中提到了聃书的妙造微。聃书指的是老子的《道德经》,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返璞归真。"聃书妙造微"暗示了老子的思想构思精巧微妙,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最后两句"百年同一传,谁是复谁非"表达了对韩非子和老子思想的争议与评判。"百年同一传"指的是韩非子和老子的思想都在历代流传,但"谁是复谁非"则暗示了对两者哪一种思想更为重要和正确的质疑。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对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辩论和争鸣的提醒。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韩非子和老子思想的对比,折射出对不同思想流派的思考和质疑。同时,诗中还透露出对韩非子遭遇的同情和对老子思想的赞赏。这种对思想的思索和评判,展示了宋代士人对于历史思想的深入思考和独立见解的追求。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石上栽田世所稀,老农闻说也攒眉。有人下得泥犁种,别甑炊香供养伊。

西斋残月上窗扉,犹记挑灯共撚髭。欲见阿连惟有梦,老人无梦亦无诗。

吴缣楚练何白皙,居士持来遗禅客。禅客能裁漉水囊,不用衣工秉刀尺。先师遗我式无缺,一滤一翻心敢赊。夕望东峰思漱盥,曨曨斜月悬灯纱。徙倚花前漏初断,白猿争啸惊禅伴。玉瓶徐泻赏涓涓,溅著莲衣水珠满。因识仁人为宦情,还如漉水爱苍生。聊歌一曲与君别,莫忘寒泉见底清。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年高汉贾谊,官过楚荀卿。望古君无憾,论今我未平。有风吹画翣,无日照佳城。空复文章在,流传世上名。

世事无穷似弈棋,不如常采故山芝。萧萧鸡犬三家聚,莽莽风烟十里陂。幸有浊醪从客醉,常忧黠鬼笑人痴。清秋乐处君知否?庭下幽花渐可移。

三槐诸孙有奇士,才高特未遇时尔。作诗尤能备众体,短章大篇仍杂拟。解纷使掉三寸舌,随陆苏张何足比。雕鹗犹未离风尘,蛟螭尚尔蟠泥滓。平生曳裾向侯门,豪杰闻风竞瞻企。只今交游亦凋落,凛凛一身嗟独峙。槐阴满庭渺何在,久寓瀛壖成故里。濒湖小楼太孤露,何殊玉川洛城里。

身閒类莫收,心静情不流。片月自炯炯,孤云长悠悠。颠毛衰白高山雪,眉目寒清古涧秋。把似春风些子妙,施於草木十方周。

曾见双鸾舞镜中,联飞接影对春风。今来独在花筵散,月满秋天一半空。

闲庭落景尽,疏帘夜月通。山灵响似应,水净望如空。栖枝犹绕鹊,遵渚未来鸿。可叹高楼妇,悲思杳难终。

两水汇长江,绝壁上苍翠。前头风浪恶,危樯且深避。

甲光射曾云,雨脚不敢到。西山明古雪,秋日一竿照。先偏井络密,後拒参旗掉。分弓滴博平,鸣剑伊吾小。君看天山箭,狐兔何足了开边吾岂敢,自治有余巧。归来翠帷卷,聊共黄花笑。虽无落帽风,亦复接{上四下离}倒。余闲校笔阵,刻烛龙蛇扫。毛锥乃更勇,我亦鼓旗噪。

去妇两眼泪,为君滴平生。一滴致妾意,再滴感君情。三滴眼欲枯,血点淋香缨。不滴堂前花,死株有时荣。不滴阶畔草,苦心展芳萌。请滴桥下水,长煎呜咽声。

北斗城高禁漏多,汉家宫殿奏笙歌。漫教青鸟传消息,金简长生得也么。

我怀元佑初,圭璋满清班。维时南隆老,奉使独未还。迂叟向我言,青齐岁方艰。斯人乃德星,遣出虚危间。召用既晚矣,天命良复悭。一朝失老骥,寂寞空帝闲。至今清夜梦,枕衾有余潸。喜闻二三子,结发师闵颜。高论逼河汉,清诗鸣佩环。遥知三日雪,积玉埋崧山。谁念此幽桂,坐蒙

涉尽江湖道,嗟嗟寸步难。风敲芦叶响,雨作菊花寒。市酒无嫌薄,征衣正怯单。家山在何许,回首路漫漫。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四山木叶绿交加,数架茅茨是我家。窗隙微风入飞絮,竹边清露养孤花。得眠稳寐梦须好,无句不幽诗可夸。底事年来祗流汗,文书埋没鬓毛华。

君子事行役,再空芳岁期。美人旷延伫,万里浮云思。园槿绽红艳,郊桑柔绿滋。坐看长夏晚,秋月照罗帏。

忌口年来积渐除,君王方信是真儒。稍移全活一州手,再使江西十郡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