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

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
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
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
中流容与,画桡不点清镜。
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
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
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
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

作品评述

【注释】:
注一:读shu1,纺粗丝。

原序:长溪杨声伯典长沙楫棹 ,居濒湘江,窗间所见,如燕公、郭熙画图,卧起幽适。丙午七月既望,声伯约予与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大舟浮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凄然其为秋也 。坐客皆小冠綀服,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 。鬲指亦谓之“过腔”,见晁无咎集。凡能吹竹者,便能过腔也。

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7 月16 日,酷暑方消,夜晚月光明亮,作者的好友,当时在长沙任职的长溪人杨声伯邀请他与家人一同泛舟游江 。游玩中,大家畅所欲言,十分开心,尽兴,尽兴之余,作者便萌发了填一词的念头,于是,迷人的湘江月夜景色就被生动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上片用一问句开头。到太湖揽胜,早有所约,却一直未能成行,是什么给耽误了呢?词人为自己长年奔波劳碌,无暇亲近山川胜景而感到悔恨,反衬出这次出游的难能可贵,和作者对这次出游的重视,因而兴致勃勃。接着触景生情写出游经过和江上风物。夕阳西下,暮色苍茫,游伴们相互招呼着坐上一艘大船,乘兴打桨,从从容容向江心驶去。此时,劳碌了一天的渔民都收网回家歇息去了,只有归鸟不时掠过水面。月亮露出笑脸后,四周便万籁俱寂了。岸边的沙汀和江心的小洲在烟月辉映下静静地躺着,显得格外幽冷。
船到中流,但见四周水平如镜,一片空明,真是美极静极。大家情不自禁地停止划桨,让船儿慢悠悠地随水漂行,唯恐损坏这美的画面和静的氛围 。“画桡不点清镜”一句,以虚写实,情景相生,成功地勾画出那种特有的优美环境和恬适的心境。
下片从想象入手。换头三句应词序中的“或弹琴”。从湘江上响起的琴音联想到湘灵鼓瑟的古老传说,于是思绪象脱缰的野马一样奔腾不息:是谁唤起那“烟鬟雾鬓”的湘灵,在这里理弦奏曲?“鸿阵”即雁行。筝弦下有承弦之柱,斜列如雁字,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这就是“理哀弦鸿阵” 。作者《解连环》词:“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即此 。琴、瑟、筝,同是弦乐器,湘灵亦出于想象,故无妨活用,令其弹筝了。下边收回现境,说座中游客都是当今的风流名士,也是大可令人赞叹的赏心乐事,坐客们挥动着玉柄的麈尾拂尘或高谈阔论 ,“或弹琴 ,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场聚会呵 !下边由近而远,把笔触再伸向自然界。夜色渐浓,岸边的柳树丛被凉风吹得瑟瑟作响,遥挂在蓝天上的星星曳着长长的尾巴向下坠落。这秋的信息最易引发人怀念故土的情思。结尾说自己也象晋代的张翰那样见秋风起而思吴中鲈鱼之美一样,深深地怀念着“旧家乐事”。隐隐约约透露出怀旧情思。
这首词通篇记游写景,象是一幅长长的画图。画图上的景物,不论是山是水,是鸟是树 ,是月是星,是游船还是渔网,都在摇曳着融成一片,笼罩在清冷的辉光里,显得淡雅而又有些朦胧,结尾处的怀旧情思尤为朦胧。总的来说,这首词是作者通过写月夜泛舟湘江,来抒发自己的感想。王国维说姜夔写景的作品“虽格调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人间词话》)。其实,雾里看花,别有一番风味,未必就比“不隔”逊色。就构造意境的功能来说,它似乎高明得多 。因为诗词作品纯然为写景而写景的极为罕见,它们大都缘情而发,或睹物思情,或借景抒怀。这样,出现在作品中的“景”就不再是纯自然的东西,而带有浓厚的主观因素,被情的“ 烟云 ”所缭绕。借用《谈龙录》里的话来说,它已由首尾爪角鳞鬣毕具的常龙化作屈伸变幻莫测的“神龙” 。神龙穿行云中,忽隐忽现,故而显得兴象玲珑。写景的诗词只有达到了如此境界 ,才可能有超然于畦封之外的恬情雅志。
这首词含蕴深厚 ,读后有悠悠不尽之感,引人入胜,原因盖在于此。词中所描摹的清幽景色,和词人幽远的情怀相表里 ,相契合,恰如覆盖其上的朦胧月色,使之摇曳变幻,风姿别具,从而构成迷离浑化、耐人寻味、使人流连忘返的美妙境界。

作者介绍

姜夔(一一五五?~一二二一?),字尧章,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噩,高宗绍兴进士,歷新喻丞,知汉阳县,卒于官(《宋史翼》卷二八)。夔孩幼随父宦,继居姊家,往来沔、鄂近二十年(本集《以长歌意无极好爲老夫听爲韵奉别沔鄂亲友》)。孝宗淳熙间客湖南,识闽清萧德藻。德藻以其兄子妻之,携之同寓湖州。居与白石洞天爲邻,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其卒年约爲宁宗嘉定十四年。夔诗词均自成一派。诗格秀美,爲杨万里、范成大等所重;词尤娴于音律,好度新腔,继承周邦彦的词风,在当时和后世词人中有较大影响。晚年自编诗集三卷,已佚。今存《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白石诗说》等。事见夏承焘《姜白石繫年》,《宋史翼》卷二八有传。 姜夔诗,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白石道人诗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到》影印清干隆水云渔屋刊本(简称四部丛刊本),并酌校清嘉庆石门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与新辑集外诗合编爲一卷。

诗词推荐

蔌蔌落红都尽,依然见此清姝。水沈为骨玉为肤。留得春光少住。鸳帐巧藏翠幔,燕钗斜亸纤枝。休将往事更寻思。且为浓香一醉。

暮登海子桥,西绕红门归。霜风著宫树,叶叶带红飞。据鞍吹短笛,乘月捣征衣。江南冰雪里,音信寄来稀。

江源南去永,野渡暂维梢。古戍悬鱼网,空林露鸟巢。雪晴山脊见,沙浅浪痕交。自笑无媒者,逢人作解嘲。

上置书堂下钓矶,漫郎陈迹尚依稀。无端一首黄诗在,长与江山起是非。

德量维昔该乾坤,艺成而下道乃尊。堂堂魏公古大臣,劫火同燬灵光存。直躬致主无间言,余事翰墨何足论。百年剑佩纷如云,不於其书於其人。

九日长年客异乡,今年又复到南昌。眼看黄菊依然好,心着青山只自伤。已是岁华成晼晼,可堪秋色更凄凉。诸公不用羞吹帽,且试登高共一觞。

园杏红萼坼,庭兰紫芽出。不觉春已深,今朝二月一。去冬病疮痏,将养遵医术。今春入道场,清净依僧律。尝闻圣贤语,所慎斋与疾。遂使爱酒人,停杯一百日。明朝二月二,疾平斋复毕。应须挈一壶,寻花觅韦七。

好个马山居士,功名富贵浮云。庵儿侧傍万杉阴。烟里时横小艇。律中林锺将半,华堂寿斝频斟。声声齐祝百千龄。坐看云仍贵盛。

端居广文舍,暑服似纯绵。绿竹尘蒙合,红榴日炙蔫。披襟风入幌,洒面雨连天。莫借角巾垫,勤来坐马鞯。

麦浪浮浓绿,山眉晕远青。光风来婉娩,客意独伶俜。回雁鸣何许,轻鸥下远汀。人家总幽隐,烟雨竹门扃。

阀阅方成一段奇,三湘况是古来稀。弟兄同岁乘槎去,父子连科折桂归。诗礼传家人共羡,欢华过眼事俱非。秋风寂寞萱堂露,染尽当年戏彩衣。

一笑无秦帝,飘然向海东。谁能排大难?不屑计奇功。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

众真霞佩上三天,谁见回飚□驾旋。洞府后门人不信,片云鹤鹤是归仙。

雨落湿孤客,心惊比栖鸟。空阶夜滴繁,相乱应到晓。高会枣树宅,清言莲社僧。两乡同夜雨,旅馆又无灯。谤议不自辨,亲朋那得知。雨中驱马去,非是独伤离。离室雨初晦,客程云陡暗。方为对吏人,敢望邮童探。纵酒常掷盏,狂歌时入室。离群怨雨声,幽抑方成疾。

天高列岫出林外,霜落大江流地中。晚日桥边数归牧,牛羊部分听儿童。

欲知垂岁尽,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试场未动文书静,官舍相联步履过。千丈苍波争倚薄,十围便腹有森罗。登临已结骚人恨,填委终翻劳者歌。后夜中秋佳月色,惟予不饮奈明何。

玉倚风轻,粉凝冰薄,土花祠冷无人。听吹箫月底,传暮草金城。笑红紫、纷纷成雨,溯空如蝶,恐堕珠尘。叹而今、杜郎还见,应赋悲春。佩环何许,纵无情、莺燕犹惊。怅朱槛香消,绿屏梦渺,肠断瑶琼。九曲迷楼依旧,沈沈夜、想觅行云。但荒烟幽翠,东风吹作秋声。

桃李六宫寂,君王在石渠。临鸾悔梳洗,女色不如书。

青楼绮阁已含春,凝妆艳粉复如神。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讵障尘。樽中酒色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紫燕欲飞先绕栋,黄莺始哢即娇人。撩乱垂丝昏柳陌,参差浓叶暗桑津。上客莫畏斜光晚,自有西园明月轮。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