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山

草径蜿蜒十里闲,云关若在画图看。
万松密翠地无影,一水长清天自寒。

作品评述

《疏山》是宋代诗人曾丰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疏山的草径蜿蜒十里,宛如在画图中观赏云彩的景象。茂密的万松在翠绿的大地上投下了浓密的阴影,而一道清澈的小溪从远处流过,使天空显得更加寒冷。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描绘为主题,通过描写山脉、草径、云彩、松树和小溪等元素,营造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山水画卷。诗中的"疏山"可以理解为山脉中的开阔地带,草径蜿蜒其中,展现了山间幽静的氛围。"云关若在画图看"这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仿佛置身于一幅画卷之中,观赏着云彩的美妙景象。

诗人通过"万松密翠地无影"的描写,突出了松树的茂密和阴影的浓郁,给人以绿意盎然、清凉宜人的感觉。而"一水长清天自寒"的句子则展现了清澈的小溪,使整个景色更加凄美而寒冷。

整首诗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山水景色,既表达了自然山水的美丽和宁静,又透露出一丝寒冷之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慨,呈现出一种宁静与凄美交织的意境。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同时,诗中运用意象的手法,以景写情,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和情感,进而引发共鸣。

作者介绍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涂山女德茂,京室母才难。具美多前志。余光永後观。遗衣迁馆御,祖载出宫菆。终始神孙孝,长留万国欢。

簸船綪缆北风嗔,霜落千林憔悴人。欲问江南近消息,喜君贻我一枝春。

製宅何其巧,连山复带溪。芳樽长有酒,嘉树自成蹊。学舍祥鱣堕,歌梁贺燕迷。调琴明月树,系马绿杨堤。好畤田园美,南华物我齐。终当解簪组,同此味天倪。

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常恐众毁至,春叶成秋黄。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

小疾有根柢,忽之当日深。养苗先去草,省事在清心。蚁梦能看破,狐妖可坐擒。一杯藜粥罢,听雨拥秋衾。

山鸟初鸣麂度滩,少焉还叫火炎山。仆来告我为晴候,穴雨巢风不可删。

烈焰澜翻为说时,百千诸佛尽攒眉。梵音深远难明辨,只许韶阳雪老知。

使印星车适旧游,陶潜今日在瀛洲。科条尽晓三千罪,囹圄应空十二州。旧绶有香笼驿马,皇华无暇狎沙鸥。归来重过姑苏郡,莫忘题名在虎丘。

日云暮兮下嵩山,路连绵兮树石间。出谷口兮见明月,心裴回兮不能还。

宾王校本改)中元已来,例宦游四方。仆二十年间,三至乡里,慨然有离索之叹。今岁投绂自济南来归,而诸公颇集。所欠者惟王尚书子勉,傅漕使士开耳。因赋乐府以见欢会之不恒,聚敬之有数也。至于义安分定,词兼六客,倚声者当自知之。恐酒酣耳热后,不无倒冠落佩之谪也淇水当年

秋水蓝桥一尺强,愁闻玉杵捣玄霜。东篱老子乌纱薄,西郭佳人翠袖长。古寺竹深禅榻静,晴窗花落砚池香。西风鹤背三更梦,笑看璚花作醉乡。

好在登高屐,东西类此身。游频齿几折,用久蜡还新。晚步怜今日,幽寻忆古人。莫随珠履客,且伴白纶巾。

日暮横斜又一枝,水边记我独吟诗。不妨更作江南雨,并写青青叶下垂。

独卧苦不寐,灯残知夜深。青毡犹是客,白发最关心。绕屋鸟三匝,隔江龙一吟。谁家催寄远,孤泪滴清砧。

九州城曲楼三层,披襟御气欢吾登。窗开晓色拂桑树,帘卷夜光横玉绳。上头端堪谒紫府,下面更可窥玄廷。天帝垂衣日杲杲,海龙稳卧云冥冥。方壶三神指顾里,渤澥百谷琉璃明。栖身饮露老亦足,理乱黜陟无关情,时听玉管鸾凰鸣。

江头千树纷纷,纸上不堪狼藉。翻思洞口风流,忽见半梢横出。

朅从歙浦来湓浦,闻自全州入桂州。倚俟先生还北棹,定容小子到南楼。甘留旅琐缘何事,积受恩私愧未酬。但愿岁时一相见,萍踪从昔惯漂浮。

啄木侵云起,流金正日中。涧深犹断港,山崦略无风。自是人来去,何关暑蕴隆。羲皇正高卧,多愧北窗翁。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鸣钟报夕阳。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直下无君回避处,声色全彰第一义。取相凡夫承不知,顿悟圆音方了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