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杨士奇的《题画送欧阳广哲》
拼音和注音
shì shí bì wú tíng tíng fàn lù cǎi , cuì zhú sè sè hán qiū shē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亭亭:(书)①(形)形容高耸:~白杨|翠柏~。②同“婷婷”。
秋声:1.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2.陆游诗作。
翠竹:碧绿的竹子。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原诗
往昔送子时,春冰洞地明。
两京遂间阔,相望摇心旌。
今年子重来,几日复南征。
念子道路难,激我离别情。
是时碧梧亭亭汎露彩,翠竹瑟瑟含秋声。
踌蹰何以赠远行。子负挺特姿,潇洒梧竹清。
岂不闻峄阳之产中琴瑟,嶰谷之材谐律吕。
人生有志当大用,况遇明时事尧禹。
常保坚贞德,不随流俗迁。
不见溪头磐石重如山,时解出云腾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