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作品评述

伐檀翻译及注释

翻译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

注释
1.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2.寘:同“置”,放置。
3.干:水边。
4.涟:即澜。
5.猗(yī):义同“兮”,语气助词。
6.稼(jià):播种。
7.穑(sè):收获。
8.胡:为什么。
9.禾:谷物。
10.三百:意为很多,并非实数。
11.廛(chán):通“缠”,古代的度量单位,三百廛就是三百束。
12.狩:冬猎。猎,夜猎。此诗中皆泛指打猎。
13.县(xuán):通“悬”,悬挂。
14.貆(huán):猪獾。也有说是幼小的貉。
15.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16.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17.辐:车轮上的辐条。
18.直:水流的直波。
19.亿:通“束”。
20.瞻:向前或向上看。
21.特:三岁大兽。
22.漘(chún):水边。
23.沦:小波纹。
24.囷(qūn):束。一说圆形的谷仓。
25.飧(sūn):熟食,此泛指吃饭。

伐檀鉴赏

  全诗充满了劳动者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不公的斥责。三章诗重叠,意思相同,按照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头两句直叙其事,第三句转到描写抒情,这在《诗经》中是少见的。当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的时候,面对微波荡漾的清澈水流,不由得赞叹不已,大自然的美令人赏心悦目,也给这些伐木者带来了暂时的轻松与欢愉,然而这只是刹那间的感受而已。由于他们身负沉重压迫与剥削的枷锁,又很自然地从河水自由自在地流动,联想到自己成天从事繁重的劳动,没有一点自由,从而激起了他们心中的不平。

  因此接着第二层便从眼下伐木造车想到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和打猎,而这些收获物却全被占去,自己一无所有,愈想愈愤怒,愈无法压抑,忍不住提出了严厉责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第三层承此,进一步揭露剥削者不劳而获的寄生本质,巧妙地运用反语作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对剥削者冷嘲热讽,点明了主题,抒发了蕴藏在胸中的反抗怒火。

  此篇三章复沓,采用换韵反复咏叹的方式,不但有利地表达伐木者的反抗情绪,还在内容上起到补充的作用,如第二、三章“伐辐”“伐轮”部分,在点明了伐檀是为造车之用的同时,也暗示他们的劳动是无休止的。另外各章猎物名称的变换,也说明剥削者对猎取之物无论是兽是禽、是大是小,一概毫不客气地据为己有,表现了他们的贪婪本性。全诗直抒胸臆,叙事中饱含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实感与揭露的力量。另外诗的句式灵活多变,从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纵横错落,或直陈,或反讽,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发,称得上是最早的杂言诗的典型。

伐檀创作背景

  这里将此篇作为反剥削诗歌看,对于当时的社会性质及诗人身份,因史料不足难以确认,姑且保留《诗经选注》的看法,即:一群伐木者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剥削者不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这些劳动果实,非常愤怒,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问责。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诗经

君行君文天合知,见君如此我兴悲。只残三口兵戈后,才到孤村雨雪时。著卧衣裳难办洗,旋求粮食莫供炊。地炉不暖柴枝湿,犹把蒙求授小儿。

诗经

连日霏霏湿夕阳,洒衣沾席碎声长。暑天不是苦多雨,爱与人间生晚凉。

诗经

独凌清景出,下视众山中。云日遥相对,川原无不通。自致高标末,何心待驭风。宛演横半规,穹崇翠微上。云扃掩苔石,千古无人赏。宁知后贤心,登此共来往。仙弈示樵夫,能言忘归路。因看斧柯烂,孙子发已素。孰云遗迹久,举意如旦暮。仙僧会真要,应物常渊默。惟将无住理,转与

诗经

儒冠鼎盛缙绅多,海内如今数永嘉。士习艺文争擢第,君明经术合传家。莫言黄绶官犹小,须信青云路不赊。好上汉廷晁董对,要令吾道益光华。

诗经

归来默坐似心斋,南北曾穿几緉鞋。踏遍关河才思古,名知草木宦情佳。桐江胜景归吟卷,练水寒云入壮怀。试数时贤谁敢并,苏黄端的是同侪。

诗经

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

诗经

送君诗者悉豪雄,男子身穷道不穷。为问何凭游海内,唯应所恃在胸中。渡过淮水即河水,路背南风多北风。谁料褐衣抱珠璧,九霄夜月贯长虹。

诗经

知君念我欲别难,我今此别非他日。风里杨花虽未定,雨中荷叶终不湿。三年磨我费百书,一见何止得双璧。愿君亦莫叹留滞,六十小劫风雨疾。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水南卜宅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诗经

山为眉黛水为裙,十二峰头一片云。寄与罗帏孤凤影,欲教无地不随君。

诗经

秋山悬夕照,客意已悲凉。况复当此时,送君归故乡。相对茅檐下,灯火吐清光。佳人抱瑶瑟,促柱倾壶觞。殷勤须尽醉,明发各茫茫。

诗经

头上黄花记别时,樽中渌酒慰清悲。画船牵挽故不发,红粉留连未遽离。小雨无端添别泪,遥山有意助颦眉。十分酒盏従教劝,堆案文书自此辞。

诗经

丫髻唐衣八尺长,试看风骨已昂藏。丹成屡诧飞升去,客至多称吐纳忙。近习星文兼卖卜,每寻洞穴不赍粮。或云曾与阵抟遇,拟问先生乞睡方。

诗经

绵绵风雨暗西窗,闷拥残编对夜釭。稚子何知泥污土,良朋共叹陆成江。负山鳌重应将压,战野龙骄未易降。此去城东无百步,明当相就一渔艭。

诗经

后宫任姒古今希,前殿弦歌凤已知。孔子孟轲真薄命,不生建武永平时。

诗经

去国独依依,羁臣泪湿衣。梦中燕月冷,望里楚山微。世变人惊老,身全诏许归。舟前枫叶落,应到故园扉。

诗经

君听取,尺布尚堪缝。斗粟也堪舂。人间朋友犹能合,古来兄弟不相容。棣华诗,悲二叔,吊周公。长叹息、脊令原上急。重叹息、豆萁煎正泣。形则异,气应同。周家五世将军后,前江千载义居风。看明朝,丹凤诏,紫泥封。

诗经

箯舆幸自到山南,尚有清杯可共衔。何似更行三二里,大家相伴看云岩。

诗经

三旬不出口如钳,君到空斋话不厌。才及老庄忘楚越,忽闻世事奋髭髯。欢来岂曰非朋友,贫也无须讳米盐。赤脚层冰何处所?白云恒岳在荒檐。

诗经

山县寒儒守一经,出山姓字各芳馨。要令天下消兵气,争说湘中聚德星。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书生自有平成量,地脉何曾独效灵!

诗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