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秋

林僻来人少,山长去鸟微。
高秋收画扇,久客掩荆扉。
懒慢头时栉,艰难带减围。
将军犹汗马,天子尚戎衣。
白蒋风飙脆,殷柽晓夜稀。
何年减豺虎,似有故园归。

作品评述

《伤秋》

林僻来人少,
山长去鸟微。
高秋收画扇,
久客掩荆扉。

懒慢头时栉,
艰难带减围。
将军犹汗马,
天子尚戎衣。

白蒋风飙脆,
殷柽晓夜稀。
何年减豺虎,
似有故园归。

【中文译文】
这个地方林木偏僻,来人很少,
山长之处鸟儿稀少。
深秋时节收起了画扇,
作为久客,隐居着。

懒散的头发时不时梳理一下,
身心的困惑不断减少。
将军们依然在训练汗血洒马,
天子仍旧穿着戎装。

秋风吹动白蒋发出脆响,
夜里箫柽声稀稀。
何时能减少豺虎的猖獗,
似乎已有故园的归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秋天的景象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忧伤和思乡之情。诗人身处僻静的山林之中,几乎看不到来人,听不到鸟鸣,景色萧瑟。秋天的收获之季,他却在静观,收起了自己的画扇,暗示着他的闲居岁月远离喧嚣。这是一位久客,闭起了自己的荆扉,意味着他的隐居与纷扰的世界疏离。

他遗憾地自责自怨,形容自己懒散慢慢,不能及时整理头发,同时也指出了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将军们依然在训练,承受着艰难的征战,而天子仍然身穿戎装,这表现了时局的动荡和社会的不安定。

诗中的白蒋风飙和晓夜稀是对秋天的叙述,秋风吹动白蒋发出脆响,晓夜之间的箫柽声稀少,暗示了秋天的凄凉和孤寂。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渴望重归故园的情愫,他希望能够平息战乱,减少豺虎的猖獗,早日回到故土。诗中的“似有故园归”暗示了诗人对返回家乡的期望,并以此作为结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留恋之情。整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体验,展示了他对世道动荡、家园遭弃的忧虑和思考。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北风凛凛生祁寒,阴云万里何{上雨下漫}{上雨下漫},群木尽槁叶尽丹。日月迅駃犹飞湍,人间光景亦易殚。离家不如在家安,胡为夫君乃游般。自古共嗟行咱难,摧轮折轴良可叹。客中忧绪常万端,何当对面同歌欢。愿得此身生羽翰,与君相逐同鸳鸯。有怀未遂宁容宽,耿耿不寐遥夜阑。

平生五湖兴,梦想白苹洲。只今何处,卷帘波影漾风钩。况值晚天新霁,菱叶荷花如拭,香翠拥行舟。却为湖山好,牵思绕皇州。柳边堤,竹里阁,旧曾游。恍然重到,不知身世此淹留。且对碧梧修竹,领略好风凉月,大白与重浮。欲和凌云赋,佳思苦难酬。

殊俗聊相值,空堂谁与同。灯明深雪里,岁尽漏声中。野暗孤城柝,庭高古树风。频年远为客,此夕意何穷。

忆昔江南未起兵,吴山越水共知名。瑽萍日暖游鱼出,桃李风和乳燕鸣。紫陌尘埃嘶步景,画船歌管列倾城。于今征戍诛求尽,翻对莺花百感生。

前年过语漫匆匆,今喜追随数日同。诗里固知俱有味,酒边宁复重言功。

孰名为佛,礼者是谁。设或未辨端倪,看四棱塌地。

己田自种乐为农,不肯勤耕奉主翁。劝汝回心毋见错,秋成获利两家同。

君家小谢城,为客洛阳里。绿发方少年,青衫喜为吏。重湖乱山绿,归梦寄千里。洛浦见秋鸿,江南老芳芷。自言北地禽,能感南人耳。京国本繁华,驰逐多英轨。争歌白雪曲,取酒西城市。朝逢油壁车,暮结青总尾。岁月倏可忘,行乐方未已。忽尔畏简书,翻然浩归思。江山故国近,风物

铺翠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块。铺翠被,待君睡。

木落山空独占春,十分清瘦转精神。雪疏雪密花添伴,溪践溪深树写真。三弄笛声风过耳,一枝筇影月随身。吟罢欲断相逢处,恐是孤山隐逸人。

江东东畔更东山,又过东山数里间。试问招提在何处,万山深处白云环。

无情却被多情恼。

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清晨且拔擢,父子争提携。既沐青满握,再栉根无泥。及时趁芒种,散著畦东西。

窗眼蟏蛸粟许微,早能结网伺虫飞。都来口腹容多少,狼虎操心伏杀机。

只这一闲田,古今无变迁,泥牛耕不尽,宝月镇长圆。岩桂和烟翠,溪花含露鲜。甘藏青嶂里,懒更谒时贤。

稠红乱紫正芳菲,寒食青门客自归。江上酒醒闻燕语,日斜睡足看花飞。功名老去真何在,丘壑平生岂愿违。尚喜系船探禹穴,稽山云淡雨霏霏。

绰约去朝真,仙源万木春。要知窃桃客,定是会稽人。

残雪初晴后,鸣珂奉阙庭。九门传晓漏,五夜候晨扃。北斗横斜汉,东方落曙星。烟氛初动色,簪珮未分形。雪重犹垂白,山遥不辨青。鸡人更唱处,偏入此时听。

病马不妨骑,出门常便归。见人无事说,是物与心违。通塞元关命,驱驰转觉非。莫教尘里汗,坏却箧中衣。

春水悠悠春草绿,对此思君泪相续。羞将离恨向东风,理尽秦筝不成曲。与君形影分吴越,玉枕经年对离别。登台北望烟雨深,回身泣向寥天月。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