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于谦的《上太行》
拼音和注音
liǎng bìn shuāng huá qiān lǐ kè , mǎ tí yòu shàng tài háng shān 。
翻译及意思
两鬓白如霜雪的我在山道孤身跋涉,策马奔行再次踏上太行山。霜华:形容如霜花一样花白。千里客:作者自称。
词语释义
太行山:山名。
千里:千里,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qiān lǐ,意思是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太行: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通道。《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一.太行》引晋郭缘生《述征记》:'太行首始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三州之界﹐有八陉:第一轵关陉在今河南济源县﹐第二太行陉在今河南沁阳县﹐第三白陉在今河南辉县﹐第四滏口陉在今河北磁县﹐第五井陉在今河北获鹿县﹐第六飞狐陉在今河北蔚县﹐第七蒲阴陉在今河北易县﹐第八军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向为河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交通要道。
马蹄:1.亦作“马蹏”马的蹄子。2.荸荠。3.《庄子》书的篇名。
两鬓:鬓:鬓角的头发。两边的鬓发白如霜雪。
鬓霜:形容鬓发斑白如霜。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原诗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