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致仕张郎中春昼

投绂归来万事轻,消磨未尽只风情。
旧因莼菜求长假,新为杨枝作短行。
不祷自安缘寿骨,苦藏难没是诗名。
浅斟杯酒红生颊,细琢歌词稳称声。
蜗壳殳卜居心自放,蝇头写字眼能明。
盛衰阅过君应笑,宠辱年来我亦平。
跪履数従圯下老,逸书闲问济南生。
东风屈指无多日,只恐先春鶗鴂鸣。

作品评述

《和致仕张郎中春昼》是苏轼的一首诗词,写于宋代。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轼致仕后的闲适生活和他对诗歌创作的热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投绂归来万事轻,
消磨未尽只风情。
旧因莼菜求长假,
新为杨枝作短行。
不祷自安缘寿骨,
苦藏难没是诗名。
浅斟杯酒红生颊,
细琢歌词稳称声。
蜗壳殳卜居心自放,
蝇头写字眼能明。
盛衰阅过君应笑,
宠辱年来我亦平。
跪履数従圯下老,
逸书闲问济南生。
东风屈指无多日,
只恐先春鶗鴂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致仕后的心境和对诗歌创作的追求。苏轼将致仕归来比作脱下官帽,感受到了万事轻松自在的心情。他说自己的才华尚未消磨殆尽,只是表现出了一种风情。他曾因为渴望休息而以采摘莼菜为借口请假,而现在他则以写杨柳枝的短诗为乐。他不需要祈祷得到内心的宁静,因为这是与他的寿命和骨骼有关的,而他真正的安宁来自于自己内心深处的苦乐藏于诗中,难以完全被人理解。他轻轻地品尝着酒,红润的颊色展示出他的愉悦,细心雕琢的歌词稳定地传达着声音。他将自己比作一个居住在蜗壳中的卜卦师,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内心局限,他用细微的字眼来表达深刻的意义。他经历过盛衰的变迁,看透了世间的荣辱,他说君主应该对这些事情微笑,而他自己多年来也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他曾经跪拜过许多长者,向他们学习,他现在变得年老,不再向人们跪拜,而是自由自在地写下自己的思考。他以逸书的方式,闲散地询问济南的生活。他感受到春天的脚步临近,但他担心在春天来临之前,先听到了鶗鴂(一种鸟类)的歌声,暗示时光的流逝。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致仕后的闲适生活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他以自由自在的心态,享受着写诗的乐趣,并表达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他用细腻的字眼和婉转的语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忧虑。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苏《和致仕张郎中春昼》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脱去官袍回家归,
万事轻松不再追。
过去因莼菜请假长,
如今为杨枝写短诗。
无需祈祷自我安宁,
苦难蕴藏诗名声。
微醺杯酒红晕脸,
细磨歌词字音鲜。
像蜗壳般放心自在,
简单文字意义明。
人生荣辱已尽览,
你应嘲笑,我平淡。
曾跪拜老者多次学,
闲时书信问济南生。
东风不久即将来,
只怕早春鶗鴂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退休后的生活情景和对诗歌创作的态度。苏轼脱去官袍回家,感受到万事变得轻松,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过去,他因为想要休息,以采摘莼菜为由请长假;而现在,他为了写一首关于杨柳枝的短诗而兴奋。他不需要祈祷来获得内心的平静,因为这与他的寿命和骨骼有关;而他真正的安宁来自于他苦难的经历,这是他作诗的基础,但很难被完全理解。他轻轻地品味着杯中的酒,红晕的面颊表达出他的快乐,他细致地琢磨着歌词,稳定地吟唱出动听的声音。他自比为一个放在蜗壳里的卜卦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心胸狭窄,他用简洁的文字来表达深刻的意义。他已经经历了人生的盛衰荣辱,看透了这些,因此他建议君主应该嘲笑这些事情,而他自己多年来也保持着平淡的心态。他曾多次跪拜长者,向他们学习,但现在他已经年老,不再跪拜,而是自由自在地询问济南的生活。他感受到东风不久即将到来,但他担心在春天之前,先听到早春的鶗鴂鸣声,暗示时光的流逝。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退休后宁静自在的生活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情。他以宽容的心态享受写诗的乐趣,表达了对人生的淡然态度和对时光流逝的忧虑。他用细腻的词句和巧妙的语言,抒发了内心的感受。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诗意和才华。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江上双峰一草堂,门闲心静自清凉。诗书发冢功名薄,麋鹿同群岁月长。句里江山随指顾,舌端幽眇致张皇。莫欺九尺须眉白,解醉佳人锦瑟傍。

映水色不别,向月光还度。倾在荷叶中,有时看是露。

海内文章非画师,能回笔力作枯枝。豫章从小有梁栋,也似郑公双鬓丝。

展画发古香,弄笔娱昼寂。是中亦何好,使我喜忘食。

一叶两叶病木霣,一点两点疏萤流。水底星河秋脉脉,发根风露夜飕飕。

十月天犹雨,三更月失明。溟蒙才洒润,点滴不成声。辟户风烟入,投林鸟雀轻。旅怀终易感,倏起别离情。

去岁兹辰始息肩,俄然日月已周天。经营小隐虽云毕,栽种清阴苦未圆。湖畔百年多古木,山前一望足平川。从嗟白发催吾老,能享林泉得几年。

斋心礼仙圣,不是爱山游。山中笑何等,白发故诸侯。

兽炉烟断,残烛照庭帏。

琱兴彩仗,祗谐慈宫。宝册前奉,龙挟云从。言备兹礼,于宫之中。惟天子孝,于昭祲容。

旋插杉枝蔽晓曦,缓摇轻箑自融怡。调琴不用求成曲,得句何须凑作诗。无复趋炎同褦襶,但能寻睡学希夷。太仓日食五升米,老矣不嫌人更嗤。

残梅零落不禁吹,真是无花空折枝。堪笑老人风味减,三年不作送梅诗。

春愁无力。酴醿娇软难禁摘。风流彻骨香无敌。积玉团珠,明月夜同色。花时易失欢难得。尊前半是将行客。为花一醉何须惜。明岁花时,何处谩相忆。

客亭多少路,花信几番风。折柳赠新翠,种桃思旧红。渊明节已异,潘岳趣还同。政治有余力,归来辞赋工。

楚国中分后,东南世泽长。发祥曾王父,磨勘成典章。王父声益振,主客尚书郎。考庙绪丕顕,直鲠在岩廊。历历一精白,敬事持人网。顾维予小子,念释兹忽忘。晴空丽皎日,清秋凛严霜。金石磨不磷,松柏寒逾芳。旦评犹足信,清议讵虚张。梦寐滋洗涤,俯仰随否臧。所值匪所思,盈亏

青天碧海路悠悠,兔老蟾饥亦倦游。锁定玉楼云不卷,两街灯火作中秋。

师似蜚云未定居,我方薄宦走江湖。鼎山他日过从约,借问今犹记得无。

送春归,在何处。禾黍正离离,江城匝屯戍。杨花零点旌旗,天涯芳草连云暮。旧园桃李遍荆棘,故国楼台尽狐兔。衣冠不见洛阳花,胡马犹嘶汉宫树。吴江水绿吴山青,春到春归别有情。柳色迎人下关塞,随军万里清胡尘。黄金台榭未埋没,当年勿秦无人。

绮陌寻芳惜少年。长楸走马著金鞭。玉楼春醉杏花前。憔悴如今谁作伴,别离还近养花天。碧云凝处忆婵娟。

静极闻檐佩,慵来爱枕帏。隙虹飞永昼,帘影碎斜晖。燕踏花枝语,蜂萦柳絮归。轻颸宜白紵,时节近清微。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