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九日大风雨雷电

雷车动地电火明,急雨遂作盆盎倾。
强弩夹射马陵道,屋瓦大震昆阳城。
岂独鱼虾空际落,真成盖屐舍中行。
明朝雨止寻幽梦,尚听飞涛溅瀑声。

作品评述

《七月十九日大风雨雷电》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解析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雷车动地电火明,
急雨遂作盆盎倾。
强弩夹射马陵道,
屋瓦大震昆阳城。
岂独鱼虾空际落,
真成盖屐舍中行。
明朝雨止寻幽梦,
尚听飞涛溅瀑声。

诗意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七月十九日的大风雨雷电的景象。首先,诗人描述了雷电纷飞的壮观场面,雷声如车动地,电光如火明。接着,急雨如盆倾泻而下,形容雨势之猛,整个天空仿佛被倾盆大雨所覆盖。然后,诗中提到了强弩夹射的画面,暗示战争的残酷。马陵道和昆阳城分别代表了两个战场,弓弩声震动了马陵道上的战士,屋瓦也在雷电中震动,昆阳城中也不安宁。

在第三节中,诗人表达了对雨中的小生物的同情。鱼虾被雨水冲落空中,没有了栖身之地。盖屐舍指的是民居,诗人认为这些小生物真正成为了居民们的伙伴,与他们一同在屋中行走。

最后两句表达了雨过天晴的景象。明朝雨停,诗人寻找幽静之地,进入梦境中寻求宁静。他仍然能够听到飞瀑的声音,这是一种自然的音乐,给予他一种安慰和慰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威力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运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风雨雷电的磅礴和恢弘。同时,诗人通过对小生物遭遇的描写,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关注,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诗中所描绘的景象虽然带有一定的恢弘气势,但又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忧伤。诗人在描写战争和自然现象的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困境和无奈。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虽然自然带来了破坏和灾难,但它也给予人们一种力量和启示。在诗的结尾,诗人通过寻找幽静之地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表达了对安宁和宁静的向往。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展示了陆游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的感悟。同时,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也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点,具有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的特点。这首诗词展现了陆游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作者介绍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子。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爲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復置前列,爲桧黜落。桧死,二十八年始爲福州宁德主簿(清干隆《宁德县志》卷三)。三十年,力除敕令所删定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五)。三十一年,迁大理寺司直(同上书卷一九一)兼宗正簿。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九)。因论龙大渊、曾觌招权植党,出通判建康府,干道元年(一一六五),改通判隆兴府,以交结臺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论罢。六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记》)。八年,应王炎辟,爲四川宗抚使干办公事。其后曾摄通判蜀州,知嘉州、荣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范成大帅蜀,爲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渭南文集》卷一四《范待制诗集序》)。三年,被劾摄知嘉州时燕饮颓放,罢职奉祠,因自号放翁。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监(《省斋文稿》卷七《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一八《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以奏发粟赈济灾民,被劾奉祠。十三年,起知严州(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十五年,召除军器少监。光宗即位,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未几,復被劾免(《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四)。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诏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祕书监(《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三年,致仕。开禧三年(一二○七),进爵渭南县伯。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陆游是着名爱国诗人,毕生主张抗金,收復失地,着作繁富,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等。《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陆游诗,以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挖改重印本爲底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初印本(简称初印本),宋严州刻残本(简称严州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残本(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刘景寅由《瀛奎律髓》抄出的《别集》(简称别集本)、明弘治刊《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简称涧谷本)及《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简称须溪本)等,并参校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简称钱校)。底本所附《放翁逸稿》、《逸稿续添》编爲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辑自《剑南诗稿》之外的诗,经营爲第八十八卷,凡出自《渭南文集》者,以明弘治十五年锡山华珵铜活字印本爲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诗词推荐

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秋云淡不飞,霜水清欲落。维舟坐近浦,悲风满衡薄。良游未为晚,佳节止在昨。湛湛觞醪醇,娜娜菊枝弱。天时倏代去,所恃有行乐。何能学次公,忉咄谢多酌。

我亦扁舟一散人,江湖为洗十年尘。笔床茶灶经过地,风月相望亦有神。

鹤者冲虚之梯兮冥冥,朱霞弁兮翠锦熭,浩然归兮辽东。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

诗翁名字简思陵,死去人疑化鹤丁。败絮当年犹自拥,褐衣今日可忘情。

步屐寻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鹁鸠啼。堕梅残白犹明树,着柳暗黄初映堤。风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悬规。最怜碧涨侵沙尾,更傍横桥一杖藜。

西风一夕狂,古屋吹可恐。微变蜻蛚吟,斗摧蚊蚋勇。朝惊露坠梧,远爱云飞陇。还忆旧溪游,水清渔箔壅。

好景在西林,晴边取次寻。路融山脉山,屋戴树毛阴。动脚影为仆,举头天见心。清风知酒病,吹我两衣襟。

鶗鴃一声天地闭,谁知风月有遗音。清醒已脱尘中蜕,枯槁何妨泽畔吟。渔父不来湘水阔,重华一去楚云深。青灯半夜书帏冷,照破三闾万古心。

纳交以道,不殊乎丘图。观政以人,叹息于求贤。言情惟真,无事乎胁肩。此前辈之流风,今不复见者几百年矣。使览者跫然曰:古道之存,存乎尺笺,盍思乎勉旃。则如宝真者,亦将预有荣焉。

露洗风吹未遽央,登山临水总心降。明年此夕知何处,自古中秋不可双。尚倚人琴温似玉,更能诗酒浩如江。披襟拄颊浑无寐,斗转参移莫下窗。

秋风好,秋风好,吹起栖鸾上云表。邑人欲留留不住,彩旗绣帐长安道。歌者相和舞者蹈,欲说遗爱知多少。朱弦直,青铜照,奸回百巧终莫欺,正大一交如夙好。处事无难轻车就熟路,据理必争疾风加劲草。三年任满如始至,万里当远到。拥箳篂,植旌纛,分内功名非外求,时来为之特谈

披衣未冠栉,晨起入前林。宿露残花气,朝光新叶阴。傍松人迹少,隔竹鸟声深。闲倚小桥立,倾头时一吟。

入门何所有,弥望只林泉。尘垢人间世,云霞洞里天。閒亭藏复见,小径绝仍连。勿说桃源地,幽深自一川。

苍壁新煎第二泉,慱山深炷古龙涎。草玄顾我非扬子,能赋如公是仲宣。诗社自甘编下户,醉乡何苦不开边。穷州地主惭司业,不解时时与酒钱。

云麓烟峦知几层,一湾溪转一湾清。行人只在清湾裹,尽日松声杂水声。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亲居。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黜官自西掖,待罪临下阳。空积犬马恋,岂思鹓鹭行。素多江湖意,偶佐山水乡。满院池月静,卷帘溪雨凉。轩窗竹翠湿,案牍荷花香。白鸟上衣桁,青苔生笔床。数公不可见,一别尽相忘。敢恨青琐客,无情华省郎。早年迷进退,晚节悟行藏。他日能相访,嵩南旧草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