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百尺朱楼临大道。
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
独倚阑干人窈窕。
闲中数尽行人小。
一霎车尘生树杪。
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
薄晚西风吹雨到。
明朝又是伤流潦。

作品评述

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翻译及注释

翻译
那百尺高的红楼,正临着宽阔的大路。不管黄昏还是清晨,楼外总传来轻雷似的车声。窈窕的佳人啊,孤独地凭倚着楼畔的阑干,无聊中把路上的行人一个个细数。
霎时间车子驶过,卷起飞尘,扑向树梢。唉,路上的行人和楼中的女子,都在这红尘中不知不觉地老去了。傍晚时候,西风吹来了冷雨。到了明朝,当更为路上积满潦水而忧伤。

注释
①朱楼:华丽的红色楼房。
②轻雷,喻车声。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像君之车音。”
③不间:不间断的。
④窈窕:形容女子的美好。
⑤一霎:一阵。树杪:树梢。
⑥陌上:指游子。楼头:指思妇。
⑦薄晚:临近傍晚。
⑧流潦:指雨后路上流水或沟中积水。

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鉴赏

  这是王国维最有名的一首词,其隐喻多义的文学意象、自然流露的哲理思致和悲天悯人的意识形态,在《人间词》中最具代表性。

  判断一首词有无言外之意,要看作者的身世经历和思想状态,还要看他所处的时代大环境,更要看作品本身的口吻和姿态。为什么说这首词不是一首传统性质的思妇之作,而是包含了哲理与意识形态之隐喻的作品?因为,当我们读到“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这一句的时候,会强烈感觉到: 那“陌上楼头”之辽阔广泛,那“尘中”的痛苦,“老”的悲哀,都已超越了思妇的狭窄范围;那种悲天悯人的感情和对世界透彻的了解,已不属于作品中的思妇而属于作者本人了。当有了这种感受,再品味整首词就会发现,这首词几乎每一句都包含隐喻之义。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这是写思妇居住的环境。古人常以居处之高来象征楼内人的高洁与脱俗,所以这是在烘托人物形象。“临大道”,是为引出下一句“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轻雷”是指大道上的车马声。杜甫《乐游园歌》云 “白日雷霆夹城仗”,李商隐《无题》诗云 “车走雷声语未通”,都以雷声形容大道上的车马声。“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的是思妇,那是一个孤独寂寞的美丽女子,站在高楼上盼望爱人归来,颇有温庭筠《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公式洲”的意味。如果我们单从这个角度看,则这上半阕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思妇词。

  但下半阕中“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的口吻却提醒我们:作者在上半阕之所以这样写,是有隐喻含义的。首先,“楼外轻雷”似可代表世俗的尘嚣,而“百尺高楼”则象征一种精神境界和智慧高度,二者本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可以互不相干,但那“闲中数尽行人小”的行为却把二者联系起来了。这种居高临下又与红尘难舍难分的意境,在《人间词》中不止一次出现过,如“夜起倚危楼。楼角玉绳低亚。惟有月明霜冷,浸万家鸳瓦”(《好事近》);如“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点绛唇》);最具象征意义的则无过于《浣溪沙》的“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了。其次,那思妇似乎也象征着一种关怀着人间的精神与理念。盖因旧时养家糊口、争名逐利都是男子之事,所以往往是男子在红尘中陷溺较深。相比之下,女子对名利之事看得比较淡一些,所以古代有许多故事和神话,常常塑造一些女神的形象去安抚和慰藉那些在红尘中失意的男子。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是老庄之徒,他们总是站在高高的云端,讽刺嘲笑这个世界的庸常和忙碌;另一类是儒家之徒,他们从感情上与这个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从理智上又不接受这个世界的肮脏,他们致力于改变世界,却又常常遭受到沉重的甚至致命的打击。王国维属于后一类。他在词中登高望远,但他的视线永远关注着人间而不是天上。

  因此,那“百尺朱楼临大道”的“临”,不免令我们联想起屈原《离骚》“忽临睨夫旧乡”的“临”。“百尺朱楼”中的那个女子,她居处之地的高远和“人窈窕”的娴静美好,本来都是超凡脱俗的,但“不间昏和晓”的“楼外轻雷”却使她不能与红尘隔绝;“独倚”的孤独寂寞也暗示了她有无法与红尘痛绝的爱情;“闲中数尽行人小”的行为则流露出她所有的希望与理想都寄托在红尘之中。不仅如此,“闲中数尽行人小”的口吻也含有从高处俯视红尘中人的一种旁观者的观察和反思。

  “一霎车尘生树杪”的意思是说:楼上的思妇注意着远方驰来的每一辆车子,希望有一辆是她爱人乘坐的。但那些车子都没有在楼前停下,而向前驰去,只留下令人失望的车尘。所谓“尘”,其实是一种污染。陆机说“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为顾彦先赠妇》),那京洛的尘土是用来比喻世俗污染的。楼外的行人固然避不过,楼上的观察者也避不过。“都向尘中老”的“老”字,有零落凋伤的意思。你可以是清高的也可以是理性的,但是只要你没有割断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你所爱和所关怀的人和事,你就无法摆脱同他们一起零落的命运。所以,“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是出自苦难众生的叹息,是自古至今所有善于观察人生却无力把握命运的智者的共同悲哀。

  “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傍晚时下起雨来,明天大街上将到处是污水与泥泞,路人将如何行走?纵观整个人类的历史,不也一样贯穿着许许多多无常的变化吗?

  从高楼俯视大道,会产生这么多联想,大概也只有王国维这种兼有诗人和哲学家气质的人才能做到。其实他还写过一首咏蚕诗,诗中说,蚕辛辛苦苦操劳,繁殖子孙,然后再“辗转周复始”,它这一生到底为什么呢?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人活着到底为什么”的问题。人之不同于其他生物,是因为人有理想而且有实现理想的智慧。但人的短暂一生往往不但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还要忍受许多苦难。这当然是一种悲观的人生观,也许是应该被批判的。但须看到,王国维的这种悲观正是由于他对人生的极度执著造成的。楼中那个窈窕女子,尽管楼外有“轻雷”的噪音,有“树杪”的车尘,有“薄晚”的风雨,有“明朝”的流潦,但她所关怀、所期待、所爱的,仍然都在楼外的大地而不在飘渺的虚空,她与大地上的那个世界始终休戚相关。

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赏析

  王国维致力于填词,主要在光绪三十年(1904)至三十三年(1907)间。这期间,他曾饱尝生离死别的滋味。如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他为谋生两度北上,一次归来奔父丧,一次归来赋悼亡,都是生离之继以死别。因此他的《人间词》甲、乙两稿中有不少写离恨别苦的篇什,而由于有切身感受,往往写得极其凄惋悱侧。

  词人看透了世间疾苦,生离死别,于是词人作此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首词是词人也以居者之相思、行者之旅愁为抒写内容,。是词人努力跳出“人间“进行观察、思索,最终仍无法摆脱得出“悲剧”结论的体现。也是作者厌世世界观的艺术表达。

诗词推荐

寺凉高树合,卧石绿阴中。伴鹤惭仙侣,依僧学老翁。鱼沉荷叶露,鸟散竹林风。始悟尘居者,应将火宅同。

蝶恋花

岭下为迁客,人中得老成。传经汉丞相,授讲鲁诸生。五斗青衫色,三湘白发茎。话言犹未尽,要作道州行。

蝶恋花

因思上党三年战,闲咏周公七月诗。竹帛未闻书死节,丹青空见画灵旗。萧条井邑如鱼尾,早晚干戈识虎皮。莫笑一麾东下计,满江秋浪碧参差。

蝶恋花

泛水浅红荷十里,蔽云浓绿木千章。旁无俗子山居巷,中有臞仙一瓣香。今夕还知是何夕,吾乡终胜似他乡。双凫便合青冥上,笑看儿孙乐未央。

蝶恋花

平生志气隘九州,直欲濯足万里流。讵期功名坐蹭蹬,不意岁月成缪悠。防闲拟铸铁门限,牵挽忽作金濑游。栖巢未稳乌鹊月,归梦已熟鲈鱼秋。连宵风雨正僵卧,何时临壑容奇搜。可人喜接一日雅,此地判作三年留。说诗解字屡握手,感时怀古频搔头。吴郡才子止丘沈,梁园旧赋余枚邹。

蝶恋花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蝶恋花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蝶恋花

函谷非无士,登庸乳臭儿。空令园绮辈,头白不逢时。

蝶恋花

鲁教寂寥邹辨已,异端塞路日殷繁。宝丝远缉千年绪,古鉴新磨一世昏。正道以身为屏翰,真儒於此见渊源。缄来遗像知君意,百世师模俨若存。

蝶恋花

边云四顾浓,饥马嗅枯丛。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偷营天正黑,战地雪多红。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

蝶恋花

旧别雪鳞鳞,重来及仲春。马能穿绿竹,鹤亦认乌巾。山沼松舟小,春茶石灶新。鹿门堪避俗,他日愿为邻。

蝶恋花

异暑歊然金欲流,缟裙练帨两宜秋。笑他山谷夸黄钿,欲学令狐赋白楼。粉笔有心争试巧,红妆无面可障羞。明来自足映茆屋,况有诗轻万户侯。

蝶恋花

南荣曝腹饫黄粱,卧看春晖上缥墙。有位乘轩惭野鹤,出钱邀沐羡山郎。神交自爱蘧蘧适,怪事非论咄咄狂。瓠穷不穿樗质散,只应何用是吾乡。

蝶恋花

相见不在久,见久未必亲。无为岁月浅,岂不胶漆均。犹嗟欲别日,事叠如排鳞。安得独携酒,远送秋水滨。

蝶恋花

杜陵无厚业,不得驻车轮。重到曾游处,多非旧主人。东风千岭树,西日一洲蘋.又渡湘江去,湘江水复春。

蝶恋花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得、离人肠断。诗书事业,青毡犹在,头上貂蝉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蝶恋花

新竹将谁榷重轻,皎然评里见权衡。非无苦到难搜处,合有清垂不朽名。疏雨晚冲莲叶响,乱蝉凉抱桧梢鸣。野桥闲背残阳立,翻忆苏卿送子卿。

蝶恋花

王郎立志谁能似,适远宁为中道止。愚斋之名岂真愚,用心盖欲师颜子。圣门之徒三千人,回独好学学何事。箪瓢陋巷不自贫,看此力量如何尔。愿君勿作岁月计,有为要之亦若是。它年究竟所归宿,莫负名斋本来意。

蝶恋花

年加心地转如灰,书箧经旬亦懒开。诗句偶吟皆感事,文章无用独伤才。秋蝉残韵摇疏树,夕照寒光下古台。闲绕岸莎看野水,暗流红叶不重回。

蝶恋花

廿载金陵九还往,何如三宿在桑间。还家更有江南兴,只取囊诗子细看。

蝶恋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