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献韩公挽辞二首

两朝身与国安危,曲策哀荣此一时。
木稼尝闻达官怕,山颓果见哲人萎。
英姿爽气归图画,茂德元勋在鼎彝。
幕府少年今白发,伤心无路送露輀。

作品评述

诗词:《忠献韩公挽辞二首》

忠献韩公挽辞二首,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

原文:
两朝身与国安危,曲策哀荣此一时。
木稼尝闻达官怕,山颓果见哲人萎。
英姿爽气归图画,茂德元勋在鼎彝。
幕府少年今白发,伤心无路送露輀。

中文译文:
两朝身与国安危,曲策哀荣此一时。
在两个朝代间,我身临国家的安危,这是一个时刻充满了曲折的策略和悲喜交织。
木稼尝闻达官怕,山颓果见哲人萎。
田野中的庄稼曾听闻达官们的恐惧,山峰的倒塌却见证着智者的衰颓。
英姿爽气归图画,茂德元勋在鼎彝。
英勇威武的形象只能留在画中,德行高尚的元勋却存在于古代的器皿中。
幕府少年今白发,伤心无路送露輀。
曾经的幕府少年如今已经白发苍苍,悲伤无处可寄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韩公的挽辞,表达了对韩公忠献事业的敬佩和感慨。诗中通过对两个朝代的安危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首先,诗中提到了两个朝代的安危,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位官员身临其境的体验。他深感时局的变幻莫测,政治斗争的曲折和生死的悲欢离合。然而,作者却以哀荣的态度来对待这一切,表现出他对忠诚和奉献精神的敬佩和推崇。

其次,诗中通过对达官和哲人的对比来凸显人物形象的反差。达官们常常惧怕官场的风云变幻,而哲人则在自然界的变迁中体悟到了人生的无常。这种对比揭示了作者对政治权谋的冷峻态度和对智慧和德行的崇尚。

最后,诗中描绘了幕府少年白发苍苍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易逝的悲伤之情。幕府少年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作者深感时光不可逆转,人生无常。这种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内心纯粹感情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两个朝代的对比和人物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思考和感慨,表达了对忠诚和奉献精神的敬佩,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内心纯粹感情的追求。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王安石独特的思想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推荐

酒斗公家物,规摹取自然。无时挹香酎,有象挂高天。绿玉烧为撇,黄金打作船。何如学嘉量,深注瓦樽前。

吾母苦蚤衰,发霜齿存几。小儿得其发,大儿得其齿。予方四十时,上齶右车毁。从兹白石源,岁岁费经理。软疑梅着酸,疏类榴罅子。根浮触易兀,力弱遇辄靡。怀核忌坚栗,设胔便脆美。烂炰故自佳,急咽聊复尔。刺肥剧锄奸,剔纤难拔垒。屡搜风屡入,一快势一圯。撼摇腫贯颧,焦蠹

秋江未澄澜,秋声已先到。颇谢凉风吹客愁,何须落叶惊人老。古来此兴定何如,自愁不愁自倾倒。直尔相羊好远游,何不命驾归嵩丘。君乎不上三十六峰顶,只恐君家未是秋。

兵厨酿乏吻生烟,阮校如今作赘员。却怪渊明便归去,酒材犹自有圭田。

风涛如此,被闲鸥诮我,君行良苦。槲叶深湾,芦窠窄港,小憩倦篙慵橹。壮年夜吹笛去,惊得鱼龙嗥舞。怅今老,但篷窗紧掩,荒凉愁愫。别浦。云断处。低雁一绳,拦断家山路。佩玉无诗,飞霞乏序,满席快飙谁付。醉中几番重九,今度芳尊孤负。便晴否。怕明朝蝶冷,黄花秋圃。

难弟诗初和,难兄盖复倾。时方论名位,公独叙交情。八座使边节,舍人垂世名。用之俱未尽,衮衮看公卿。

幽居邻有万窠松,坐见京江四面峰。形若橛株随倚徙,愁如顽矿渐销鎔。尚纡轩冕心颜厚,但觉林泉兴味浓。茗饮药苗留待客,时时宾友自过从。

银筝旋品。不用缠头千尺锦。妙思如泉。一洗闲愁十五年。为公少止。起舞属公公莫起。风里银山。摆撼鱼龙我自闲。

剡曲稽山是故乡,人言景物似潇湘。三升花露春壶满,八尺风漪午枕凉。树合绿阴山鹊闹,盆镌紫石水栀香。回思乌帽京尘客,始觉幽居白日长。

昔佩兵符去,今持相印还。天光临井络,春物度巴山。鸟道青冥外,风泉洞壑间。何惭班定远,辛苦玉门关。

兄弟穷经各一时,百年义塾尚留炊。讲灯常照鹤窥坐,坛杏半红猿拣枝。未奏边功明主惜,将成京秩故人悲。挽君已老庆先尽,安得埋铭更后垂。

春雨行路难,春寒客衣薄;客衣薄尚可,泥深畏驴弱。溪桥有孤店,村酒亦可酌,凫茈小甑炊,丹柿青篾络。人生忧患窟,骇机日夜作;野饮君勿轻,名宦无此乐。

汉苑花何处,唐陵柏已空。相逢大堤柳,令我忆苏公。

渥赭随颜罢,飞霜入鬓新。夜壶寒展刻,冬晷急驰轮。名美诚堪徇,身闲我独亲。聊持一樽酒,不为画蛇人。

筑城畏不坚,城坚心自毁。秦树满平原,秦人不居此。犹为泣路者,无力报天子。

膝下当年忆教忠,此身卜与弃捐同。睿思夜半忧民切,羞见东窗日半红。

共餐鲈一箸,各饮酒三升。空去主人睡,明朝醉未兴。

九里溪头晚雨晴,松风瑟瑟水泠泠。绝无过客问奇字,只有闲云到野亭。每笑盛名传坎壈,岂陈虚语说零丁?老年恰喜精神爽,合得仙人相鹤经。

登山稍已高,旷望良亦远。危亭在山腹,物景行自变。诸峰宿露收,草木朝阳绚。盎盎云出山,溜溜泉垂坂。徐行得佳处,永日遂忘返。此乐只自知,傍人任嫌懒。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