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般若庵

重轩瘦立曲栏头,岛屿青微冷枕流。
望眼解随沙水转,赏心真与岸云浮。
平分野色连延屋,点破江光相趁舟。
般若空宗深得义,森罗元不碍人休。

作品评述

《过般若庵》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重轩瘦立曲栏头,
岛屿青微冷枕流。
望眼解随沙水转,
赏心真与岸云浮。
平分野色连延屋,
点破江光相趁舟。
般若空宗深得义,
森罗元不碍人休。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过般若庵的情景。他站在曲折的栏杆旁边,望着青葱的小岛,微风吹过使得江水显得凉意盎然。他的目光随着沙和水的流动而变化,内心的愉悦与静谧如同岸边的云朵漂浮。

赏析:
这首诗情景交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和解脱。诗人站在般若庵的重轩之上,曲折的栏杆增添了一种凝重的氛围。岛屿青葱,微风吹过使得江水显得凉爽,给人一种清凉宜人的感觉。诗人的目光随着沙和水的转动而变化,表达了他内心的愉悦和安宁。他感受到自然景色的美丽,与云朵一起漂浮在岸边。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景物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一种宁静、解脱和超越尘世的意境。

诗中还出现了般若空宗的意象,般若空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强调“般若空”,意味着领悟空性和真理的境界。诗人通过般若空宗的意象,表达了对佛教思想的崇敬和追求。般若空宗深得义,森罗元不碍人休,意味着真正领悟佛法的人不会被尘世的琐碎所困扰,能够达到超越尘世的境界。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隽永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和追求超脱世俗的境界。通过欣赏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宗教的融入,以及他对内心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客愁春恨两茫茫。

东汉耻机权,君子多硁硁。悲哉陈与窦,谋疎功不成。其时凉州反,有人颁孝经;意欲口打贼,贼闻笑不胜。虽无补国家,尚未远人情。一变至南宋,佛行而儒名。希哲学主静,人死不闻声。魏公败符离,自夸心学精,杀人三十万,於心不曾惊。似此称理学,何处托生灵。呜呼孔与孟,九泉

可堪衰病两相缠,更苦悬车尚五年。羡杀雨中山上水,留他不住竟皈田。

三月二十有一日,絮云弄日风力薄。家人报我明日夏,草草杯盘软春脚。世人心眼最无常,景物流禅争顷刻。南风一转垂青阴,回首芳尘是陈迹。天公好事亦世情,约束花神呈未著。放开酴醾紫心香,安排芍药无留发。流莺调笙舌尚存,倦蝶依然舞还拍。杜鹃无知只催归,何物恶声谁听著。

燕敞画堂深处。夜艾不知归去。忍醉作歌词,要引遏云奇趣。娇语。娇语。似劝老人休絮。

有来闻说上封章,造膝言之外敢昌。但见诏除频宠渥,是知明圣识忠良。都司万事无不理,一语九州当致康。况此十年门下士,反从勾漏吊沉湘。

金叶犹温香未歇。尘定歌初彻。暖透薄罗衣,一霎清风,人映团团月。持杯试听留春阕。此个情肠别。分付与莺莺,劝取东君,停待芳菲节。

倚舵秋江浒,明日片帆轻。从头点检身世,百事已圆成。及第曾攀龙首,仕宦曾居鸱阁,衣锦更光荣。若又不知止,天道恐亏盈。借称呼,遮俗眼,便归耕。但馀心愿,朝暮香火告神明。一愿君王万寿,次愿干戈永息,三愿岁丰登。四愿老安乐,疾病免相荣。

骤雨送残雪,山涧没半膝。悠悠入深溪,想复高数尺。赤土流水红,青土流水碧。寸步阻烂泥,诗眼返自德。维兹九江路,巴蜀通大驿。今事既不然,取道浮梁侧。西偏数巨港,春涨辄泛溢。无桥复无船,仆曹为予戚。老夫负胆气,动为万里役。江河淮湖间,径度无怖色。恭惟天所棐,岂不

生自苍崖边,能谙白云养。才穿远林去,已在孤峰上。薪和野花束,步带山词唱。日暮不归来,柴扉有人望。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凌云胜概压西州,又作龙泓尽日游。数树寒梅香较晚,一坡修竹意藏秋。酒间健笔能千字,胸次圆机综九流。人境双清定难得,相从何处有羁愁。

玉管轻罗和气动,土牛青帻报祠归。仙盘取露朝和药,舞殿裁云暝作衣。

径畈山栖谢宦情,竹溪巷处闭柴荆。然藜曾伴刘中垒,起蕝谁招鲁两生。

送春待晓。春是五更先去了。我醉方知。春正怜伊怕别伊。留君不可。归到海边方忆我。做尽花归。欲赠君时少一枝。

霜风初应候,兰芷澹无滋。暮心依泽渚,晓驾阻江歧。地迥连山渺,天长绝雁迟。苍梧望君处,挟瑟应灵妃。

少年去国时,不忍轻出昼;晚归补省郎,但觉惭列宿。人岂不自揣,幸矣老云岫;知止讵敢希,要且避嘲诟。谁将有限身,遗臭古今宙?人诛虽或逃,阴阳将汝寇。

见说会稽郡,风流如晋时。贫惟将母去,清不要人知。修竹王献宅,春风夏禹祠。到官游有暇,好寄到中诗。

。昨晚又以乐府见示,疾读数过,不觉有起予之叹。复寻前盟,略酬二公风月溪堂,也曾是、东州行客。长记得、相逢一笑,*愁都雪。又对青山谈世事,老怀未减元龙节。恨霜蹄、蹴踏短辕间,论监铁。官里事,何曾歇。公等志,吾能说。尽纵横鞭算,玉壶冰洁。烂醉春风能几度,桃花未

朝亦随群动,暮亦随群动。荣华瞬息间,求得将何用。形骸与冠盖,假合相戏弄。但异睡著人,不知梦是梦。一家五十口,一郡十万户。出为差科头,入为衣食主。水旱合心忧,饥寒须手抚。何异食蓼虫,不知苦是苦。公私颇多事,衰惫殊少欢。迎送宾客懒,鞭笞黎庶难。老耳倦声乐,病口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