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徐孺子亭

昔贤久矣埋黄土,独有清风翳环堵。
曾将一束奠生刍,今与游人闹歌舞。

作品评述

《登徐孺子亭》是宋代诗人李吕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场景,同时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中的"贤人"指过去的伟人,他们的事迹已经深深地埋葬在黄土之下,不再有人提及。然而,清风仍然绕着这座孺子亭飘荡,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那些贤人的故事。这清风犹如一道幕帘,将孺子亭隔绝在外界的喧嚣之外,使其成为一个宁静的地方。

诗中提到"奠生刍",意味着过去曾经有人在这里供奉过一束鲜花和玉米穗,向那些贤人致敬。然而,现在孺子亭已经成为了游人们的嬉戏之地,歌舞声此起彼伏,与当初的肃穆截然不同。

这首诗意味深长,通过描绘孺子亭的变迁,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贤人们的功绩已经逝去,他们的故事已经被遗忘,只有清风还在默默地诉说。曾经的肃穆场所变成了游人嬉戏的地方,历史的庄严和现实的轻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对照,展现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比,传达出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和感慨,显示了他对逝去时光的敬仰和对现实的反思。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李吕,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诗词推荐

挟弹飞霜醉落花,歌儿笑引入倡家。归来万树垂杨下,一路骄行白鼻襜。

未尝无果菜,何至取吴中。祭我必土产,遗言敢不共。

袅缆宿前湾,平芜泱漭间。舫移星在户,岸迥斗藏山。浅濑不胜揭,浮竹何日閒。夜深闻过櫓,知自溧阳还。

百万长驱入战尘,几人能保去时身。古来战将知多少,尽作青青塞草春。

小姝先行,老爷踵去。无意奔丧,急寻死路。哭泣煞孤孀这老娘,钁头边事难分付。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欹枕覆鸳衾。隔帘莺百啭,感君心。

彭祖八百乞延寿,秦皇登位更求仙。昨向天津桥上过,石崇犹自送穷船。

成性存存,用志不分。又何患乎,不到古人。

久欲寻高隐,今朝信马行。闲看花上蝶,静听柳间莺。披豁尘襟尽,从容乐事并。醉来犹有恨,未许见倾城。

此心生不背朝日,肯信众草能蘙之。真似节旄思属国,向来零落谁能持。

万人歌舞乐芳辰,长养恩深第四春。令下风雷常有信,时来草木岂知仁。璇玑已正三阶泰,玉琯初知九奏均。更欲年年同此乐,故应相继得元臣。

才及中年便买山,山中何事可怡颜。当时白传登临眼,物色浑归几案间。

紫萼红英细细装,新枝短短旧枝长。未经晓日谁言艳,可藉春风自有香。却恐折残妨把酒,若为遮住莫临墙。关中气候由来晚,二月花开岂是忙。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晓莺。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先帝乘龙厌九州,行宫花柳不胜愁。伤心更有秦淮水,故绕宫墙日夜流。

地载万物,民资迺功。报本称祀,太稷攸同。礼乐既备,讫埋愈恭。神其降嘏,时和风丰。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飞棹中流救屈平,俚歌宁复楚遗声?危冠更在门楣上,但觉萧敷与艾荣。

息存东涧三汤老,文我平生尽见之。身到黄龙山几度,却惭欠读惠璋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