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华州郑大夫

此官出入凤池头,通化门前第一州。
少华山云当驿起,小敷溪水入城流。
空闲地内人初满,词讼牌前草渐稠。
报状拆开知足雨,赦书宣过喜无囚。
自来不说双旌贵,恐替长教百姓愁。
公退晚凉无一事,步行携客上南楼。

作品评述

《赠华州郑大夫》是一首唐代王建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此官出入凤池头,
通化门前第一州。
少华山云当驿起,
小敷溪水入城流。
空闲地内人初满,
词讼牌前草渐稠。
报状拆开知足雨,
赦书宣过喜无囚。
自来不说双旌贵,
恐替长教百姓愁。
公退晚凉无一事,
步行携客上南楼。

诗意:
这位华州的郑大夫,常常进出凤池头,华州在通化门前是第一州。少华山的云笼罩着驿站,小敷溪水流入城中。官府内闲适的氛围逐渐被人填满,词讼牌前的草渐渐丛生。接到上报的奏状,打开后欣喜地得知足够的雨水降临,赦书公告传达了喜讯,没有囚犯被释放。长久以来,这位大夫从未提及自己的官职显贵,他只是担心会给百姓带来忧虑。大夫退休后,晚凉时节没有任何烦心事,步行带着客人上南楼。

赏析:
这首诗词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华州郑大夫的生活和境遇。诗中凤池头、通化门、少华山等地名和景物的描绘,为诗词增添了一种具体的空间感。通过描写华州的官员、人民的生活,诗人展现了官府内外的平和景象,表达了对安定和谐的向往。

诗中提到郑大夫从未提及自己的官职显贵,只是担心给百姓带来忧虑,体现了他的谦逊和为民着想的品质。他退休后的晚年生活也被描绘为安逸、无忧无虑的状态,表达了对宁静退休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平和、宁静的语调,展示了作者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通过对华州郑大夫的描写,诗人给人以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对简朴、无忧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作者介绍

王建,婺源(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曾知鄂州崇阳县。事见清道光《婺源县志》卷一五。

诗词推荐

当年闻奏雍门琴,话著池台泪满襟。何况今朝陵谷畔,池台无迹可追寻。

闻道谁知铁笛声,石崖轰裂老龙惊。当年人已服丹去,千古荒亭秋草生。

故交南北去,谁复念幽人。夕别惊初见,相知乐似新。竹声当暑净,茶味得泉珍。贫与诗相涉,诗清不怨贫。

清露香浮黄玉枝,使君未到意低迷。极知有日交铜虎,可使无情向木犀。

折得荷花伴我幽,更搴荷叶伴花愁。孤芳欲落偏多思,一片先垂半不收。

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林荣曜植天庭。定知此后天文里,柳宿光中添两星。

暮春浴罢振春衣,正是流觞修禊时。世事藏机应落落,人情忘我总熙熙。醉能辞醉原非醉,诗到无诗乃是诗。伟矣兰亭众君子,不将文字看藩篱。

十门纲要掌中施,机会来时自有为。作者不须排位次,大都首尾是根基。

季世遭奇祸,烦冤痛可论。交情伤死别,亲属恸遗言。空想还家梦,难招去国魂。一朝成万古,斜日下平原。

病添败絮肌犹凛,老饮新醅力不支。独有脾神无恙在,饼如筛大菜如丝。

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我若真是我,祗合长如此。若好恶不定,应知为物使。堂堂大丈夫,莫认物为己。

欲作一男子,须了四般事。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

绍熙又见四番春,春日春盘节物新。独酌三杯愁对影,例添一岁老催人。菊芽冒土如争出,柳色摇村已渐匀。身是兰亭山下客,未容逸少擅清真。

客途终日忆归山,今得重来岂等闲。万别千差俱屏却,一轮落照梦魂间。

昨日见张三,嫌他不守己。归来自悔责,分别亦非理。今日见张三,分别心复起。若除此恶习,佛法无多子。

冬令常温客不愁,日来还用理衣裘。浪开易落惊花雨,过暖成寒似麦秋。木叶摇风摧宿鸟,江烟带暝起沙鸥。何人有酒生春意,驱我新诗到笔头。

得莫欣欣失莫悲,古今人事若花枝。桃红李白蔷薇紫,问著介总不知。

著处篮舆得小停,偶寻奇诡对屏星。山南山北有幽啭,树底树头惟落英。两鬓已脱吾种种,三眠欲罢渠青青。招得故作疏钟晚,更约杖藜来细听。

郡境时虽泰,江乡腊已深。群情忧雪晚,精意喜天忱。夙驾才分祷,春空倏变阴。银成佛氏界,琼掩帝家林。始向风前舞,还逢水面沉。乾坤方一色,埃滓莫相侵。薄畏晨光铄,清宜夜魄临。撒监矜巧喻,授简喜知音。月窟埋仙兔,霜毛碎猎禽。验深儿植杖,听落女停针。扃户人安卧,乘舟

妙刮筠篁制,纤柔玉柄同。拂蝇声满室,指月影摇空。敢舍经行外,常将宴坐中。挥谈一无取,千万愧生公。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