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门秋夕

清漏迟迟月转廊,博山销尽水沉香。
重城不锁还家梦,两夜分明到故乡。

作品评述

《蓟门秋夕》是明代熊直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清澈的流水迟迟从月亮照耀的廊道上流过,
蓟门的博山已经销尽,沉香的香气消散。
重重城门没有关上,回家的梦依然存在,
两个夜晚明亮地到达故乡。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在秋天夜晚的景象。诗人通过运用意象和隐喻,表达了自己对离乡思乡的情感和对家乡的留恋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进一步赏析:

诗的第一句“清漏迟迟月转廊”,运用了清澈的流水、迟缓的节奏和月亮照耀的廊道等意象,创造出一种宁静、寂静的氛围。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夜晚的描绘,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第二句“博山销尽水沉香”,通过描绘博山销尽和沉香消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乡的感受。博山是指离家的地方,它已经销尽,意味着诗人离家已久。而沉香则象征着家乡的气息和情感,它消散了,暗示诗人离家已久,家乡的记忆逐渐淡忘。

第三句“重城不锁还家梦”,表达了诗人对回家的渴望和憧憬。重城不锁意味着诗人可以自由地回家,而“还家梦”则指的是诗人梦想着回到家乡的情景。

最后一句“两夜分明到故乡”,表达了诗人回到故乡的欢喜和兴奋之情。两个夜晚明亮地到达故乡,意味着诗人旅途顺利,成功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运用隐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离乡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诗意深沉而含蓄,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同时,诗中运用的意象和隐喻也增强了诗歌的美感和艺术性。

诗词推荐

山高谿且深,苍苍但群木。抽条欲千尺,众亦疑朴樕。一朝蒙翦伐,万古辞林麓。若遇燎玄穹,微烟出云族。

昨日有客去分符,今朝有客来揽辔。蕨芽掇尽笋可{屈刂},送客焉知老将至。儒雅风流能有几,南宫先生无乃是。十年不复梦蓬山,万里何为隔湘水。叶公岿然地官贰,颜公领袖天下士。星联郎署尤与何,次第诸公迹连茹。一时台省旧名德,十见班行已三四。可令仆马病崔嵬,独抱兰荪吊憔

鱼龙远避水光浮,草木怒长山意豪。独立和风清宿酒,晚云收尽月痕高。

柳亸莺娇花复殷,红亭绿酒送君还。到来函谷愁中月,归去磻谿梦里山。帘前春色应须惜,世上浮名好是闲。西望乡关肠欲断,对君衫袖泪痕斑。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盘隐谁云必太行。神交李愿蹑遗芳。今朝南极一星光。野处襟期尤顺适,退藏滋味更悠长。歌中元说寿而康。

冉冉忘年往,纷纷厌事来。庭除多草莽,几砚亦尘埃。园为畦蔬到,门因汲水开。偶闻林鸟语,太息又春回。

雾敛澄江,烟消蓝光碧。彤霞衫遥天,掩映断续,半空残月。孤村望处人寂寞,闻钓叟、甚处一声羌笛。九凝山畔才雨过,斑竹作、血痕添色。感行客。翻思故国,恨因循阻隔。路久沈消息。正老松枯柏情如织。闻野猿啼,愁听得。见钓舟初出,芙蓉渡头,鸳鸯难侧。干名利禄终无益。念岁

八十五年,佛祖不识。掉臂便行,太虚绝迹。

旧数同门友,尤推令子贤。登堂愧予晚,爱客莫君先。瘦马青山外,孤帆落照边。风流无复见,执绋涕潸然。

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成三千岁。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盘献天帝。华表千年一鹤归,凝丹为顶雪为衣。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西楼见月似江城,脉脉悠悠倚槛情。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初惊桂子从天落,稍误芦花带雪平。知称玉人临水见,可怜光彩有馀清。

梦到江南梦却回。梦归何处得身归。故溪渌净看凫衣。下到瞿唐春欲杪,桃花香浪渺无涯。三台回望五云飞。

朝来处处白毡铺,楼阁山川尽一如。总是烂银并白玉,不知奇货有谁居。

碧洞何眈眈,呀然倚山根。朝云出如呕,暮云归如吞。大块气不死,兹为玄牝门。怪石攡左右,势若貙虎蹲。旁行数十步,漆黑不可扪。安得鞭烛龙,为吾前驰奔。寻尽神仙窟,一一知其源。

穷乡洗眼挹清扬,凛若重登月旦堂。骥子凤雏端不苟,吏能儒业况兼长。简孚首解秋荼密,襞积仍熏古锦香。我亦床头一经在,自公正欲共平章。

寺甚聊台余五月,户庭微细事皆知。山中菊径多归思,膝下莱衣少脱时。吏散庭空无滞牒,客来酒尽只新诗。耳闻眼见谁虚实。写与行人作口碑。

琅琊石泉清照人,里无泥沙无无尘。风翻日炙夏潦尽,古练一匹常奫沦。

溪园经岁不曾开,逸兴何妨候客回。春色堂堂辞我去,暑风咄咄逼人来。追凉故绕池边树,分坐时侵石上苔。皂盖归城鱼鸟乐,更延虚静独徘徊。

金天庙下西京道,巫女纷纷走似烟。手把纸钱迎过客,遣求恩福到神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