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普圆寺二首

仙巾鹤氅与云轻,晚出岩梯最上层。
复复陇头归去雁,阴阴松下远来僧。
风吹寒水光成叠,木落重峦碧有稜。
行到湖边归兴尽,画桥临水与谁凭。

作品评述

《宿普圆寺二首》是宋代赵企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仙巾鹤氅与云轻,
晚出岩梯最上层。
复复陇头归去雁,
阴阴松下远来僧。

风吹寒水光成叠,
木落重峦碧有稜。
行到湖边归兴尽,
画桥临水与谁凭。

译文:
仙巾和鹤氅轻飘扬,
晚上离开岩梯最高层。
一群又一群的雁回归,
在阴暗的松树下,远方来了一位僧人。

风吹拂着寒冷的水面,波光闪烁,
树木凋零,重重叠叠的峰峦苍翠有棱角。
行至湖边,心中的兴致已尽,
画桥依靠在水边,不知是谁在凭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晚上离开普圆寺的岩梯,远离尘嚣,享受自然的宁静。诗中通过描写仙巾、鹤氅和云轻,表达了诗人超然世俗的心境,将自然界中轻盈、神秘的元素与人的精神境界相融合。

诗中提到的陇头归去的雁,以及松下远来的僧人,增添了一丝寂静和宁谧的氛围。雁是秋天的象征,它们的归来预示着季节的变迁和静谧的时光。僧人的到来,更是给诗中的景象增添了一份宁静和祥和,使得整个山林的意境更加深远。

诗的后半部分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风吹拂湖水的情景,以及凋零的树木和峰峦的景象。这些描写展示了山水的变幻与美感,同时也突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比。行至湖边的诗人感叹自己的兴致已尽,画桥临水,凭借者的身份不明,暗示了人与自然的交融与互动。

整首诗以细腻、幽静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结合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示了作者超脱尘俗的情怀和追求。赵企运用了精湛的描写技巧和意象的烘托,使得诗意深沉而富有内涵,给人以静谧、宁静的美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境界的向往,并通过与自然景物的对比,塑造了自己超然物外的心境。

诗词推荐

寂寂感离群,前期何足云。人从秦岭别,蝉向楚江闻。村送孤烟起,山空白日曛。更逢疏叶落,愁续转纷纷。

中秋隔明日,月色比常佳。晨气早已肃,暮云深更遮。巡檐徒四立,顾影晚兴嗟。桂旱犹藏蕊,橘秋反吐花。

峡水都是泉,非雨元自足。不知几滴珠,成此一川玉。旁将山染翠,仰为天写绿。何当雪月夜,孤艇苇间宿。

干羽能柔远,前阶舞正陈。欲称文德盛,先表乐声新。肃肃行初列,森森气益振。动容和律吕,变曲静风尘。化美超千古,恩波及七旬。已知天下服,不独有苗人。

古庙清淮口,相传烈女祠。孤舟不同载,行露有深悲。日向菰蒲落,山随洲渚移。千秋一感慨,为诵浣纱词。

金壶漏滴正迢迢,灵匹相從在此宵。月魄婵娟乌绕树,河流清浅鹊成桥。云轻天上榆花没,风细炉中麝炷飘。寂寞堪怜观渡女,无眠耿耿望青霄。

一声残角绕千门,霜气涵空乱宿氛。车马往来无僻地,星河收去有闲云。余生惨淡身宜佚,人事崎岖足反勤。渐喜太阳浮海面,群鸦鸣噪尚纷纷。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东湾暖无沙,有蜮渊泥下。轻舠复翠竿,预致曾谁舍。刳肉不知数,持为楚乡鮓。嗜味固足珍,况亦椒橙假。

柱史静开筵,所思何地偏。故人为县吏,五老远峰前。宾榻寒侵树,公庭夜落泉。会当随假务,一就白云禅。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卷帆江皋日西斜,散步聊纵腰脚麻。有鼋如箕谁所得,绳贯四足尚喘呀。偶然相值不忍去,倚杖却立空咨嗟。客囊虽云甚羞涩,数金何惜死可赊。破筐解缚置池上,初犹不动如磔蛙。舟人共观各呼舞,稍稍有力能爬沙。须臾一跃不复睹,去侣蛟鳄朋鱼虾。隣翁又传可愕事,宜志简牍懲凶邪。

高人买山隐,百万犹恨少。客儿最省事,有屐一生了。东庄良不遥,十里望缥缈。萦纡并麦垅,翠浪四山绕。先生滞鹿车,去程通凤沼。暂来山泉上,思与飞云杳。云北接云南,一迳绝纷扰。竹林怀风雨,目断极窈窈。从来无世尘,相对真不挠。龙儿争地出,头角已表表。先生嘱支郎,勿使

满节甘滋渗齿寒,醍醐谁与酿琅玕。不知佳境何时入,试似前人取倒餐。

高志爱官闲,来从玉笋班。离家买湖名,开印对巾山。风月添新句,朋游记旧颜。桃花元有约,猥贱未能攀。

衰疾怜新鬼,狂豪尚故吾。棋常先客著,行不许儿扶。砚润闲蟾滴,香残冷鸭炉。自怜风味在,尚欲泛江湖。

身游城市发将华,眼见人情似槿花。惟有梁间双燕子,不嫌贫巷主人家。

红亭出鸟外,骏马系云端。万岭窗前睥,千家肘底看。开瓶酒色嫩,踏地叶声干。为逼霜台使,重裘也觉寒。

巡行掠布,既饱且醉。无用心处,打个喷嚏。更言是真弥勒,想见别有假底。

久旱吴田半不收,子今西浙往东州。且图有展炊巾处,佛法从教烂却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