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赴渭北使府留别

结发逐鸣鼙,连兵追谷蠡。
山川搜伏虏,铠甲被重犀。
故府旌旗在,新军羽校齐。
报恩身未死,识路马还嘶。
列嶂高烽举,当营太白低。
平戎七尺剑,封检一丸泥。
截海取蒲类,跑泉饮鸊鹈。
汉庭中选重,更事五原西。

作品评述

再次前往渭北使府告别
结发逐鸣鼙,连兵追谷蠡。
山川搜伏虏,铠甲被重犀。
故府旌旗在,新军羽校齐。
报恩身未死,识路马还嘶。
列嶂高烽举,当营太白低。
平戎七尺剑,封检一丸泥。
截海取蒲类,跑泉饮鸊鹈。
汉庭中选重,更事五原西。

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李益写给他的朋友、也是上级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行军征战的画面,表达了李益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的祝福之意。

诗中描绘了结发逐鸣鼙、连兵追谷蠡等景象,表达了李益遵从上级的征战命令、一路追击敌军的决心。山川搜伏虏、铠甲被重犀等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和艰辛。故府旌旗在、新军羽校齐则显示了战胜敌军的自信和希望。

诗中的报恩身未死、识路马还嘶表达了李益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友情的坚固。列嶂高烽举、当营太白低则表达了李益对友人前途的看好和祝福。平戎七尺剑、封检一丸泥等则强调了友人的勇猛和忠诚。

最后两句汉庭中选重、更事五原西则表达了李益对朋友的赞许和祝福,希望他在未来的征战中更加成功。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描绘和深刻的感情表达,展现了忠诚、友情和战胜敌人的决心与信心。整首诗节奏明快,用词精准,给人一种激昂奋进的感觉。

诗中通过对战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军人的勇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和对友人未来的祝福。整首诗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独特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唐代战士的英勇和忠诚。

作者介绍

李益,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登进士第,授郑县尉,久不调。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宪宗时,召为祕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衆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俄復用为祕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画为屏障。集一卷,今编诗二卷。

诗词推荐

天气欲阴还欲晴,病多愁绝两关情。梅花已是飘零尽,底事春风恨未平。

忆昔并居封驳地,相期叶力共推车。惯看东阁批黄敕,同向南衙沮白麻。高兴竟归安石墅,大疑犹访魏舒家。仅存一鉴今亡矣,想见昕朝亦叹嗟。

陂水初含晓渌,稻花半作秋香。皂盖却迎朝日,红云正绕宫墙。

洛阳昔陷没,胡马犯潼关。天子初愁思,都人惨别颜。清笳去宫阙,翠盖出关山。故老仍流涕,龙髯幸再攀。

治平寺南湖翠昏,柳枝茭叶见滩痕。楞伽不管无情雨,一夜吹花落范村。

九溪漓水接潇湘,万壑千岸罗水旁。七星高耸生辉光,连天一色皆苍苍。倚江景物似钱塘,况有万户新醅香。古洞相对举清觞,文渊遗迹徒悲凉。安得石枕与藤床,梦想昔人风味长。满车薏苡胜琳琅,流传千载事微芒。男儿生即志四方,将军异代犹封王。感时抚事心茫茫,顾我岂有筹策良。

久不作诗诗律废,时须饮酒酒皆悭。翠微云外宣平宅,一棹归欤隐此山。

此花不是施朱手,醉里何妨取次开。地近恐遭繁杏污,月明先遣暗香来。为君绕树须千匝,老我逢春复几回。诗到扬州定清绝,向来安得比传杯。

上直蓬山远,轻轩截九逵。晓光衔睥睨,秋色静罘罳。渐觉苏裘敝,行嗟潘领衰。鹪鹩自有志,不羡帝梧枝。

客至何妨送与迎,门前罗爵亦人情。可怜寒士犹相望,时有饥来柳絮轻。

春院绣帘垂??,一天风月横陈。慈亲初度纪嘉名。每从歌舞地,犹记杰魁人。大句忽随乌鹊至,恍如前岁逢春。只祈岁岁及兹辰。天风吹宝唾,华彩动文星。

奉水微微洒,恭提帚与箕。室堂须净扫,几案亦轻麾。

雁雁西北来,亦复东南翔。动物各有时,吾当谨行藏。厚墐违严风,密袂御凛霜。陶然茅檐下,一笑生春阳。

笋石清琤入紫烟,陆云题处是前年。苔侵雨打依稀在,惆怅凉风树树蝉。

独居学道坐柘禅,鹿豕交游七十年。能以幻躯当雨雪,终无虚腹坐神仙。平生文字知谁爱,老死山林绝可怜。他日钱塘耆旧传,三高宜入画图传。

山一抹于天之末兮,弥隐隐而弥妍。松矫矫龙其脊兮,飒张髯而自全。有美一人兮,桥之外水之边。意其悠然有见兮,双鹭飞飞而在天。

白菊欹倾拥玉钿,黄花零乱委金钱。饥寒未免交为累,金玉繇来枉现前。

西接蓝田东武关,有唐名郡数商颜。二千石尽非吾道,一百年来负此山。重叠晓岚新雨後,参差春雪夕阳间。唯供迁客风骚兴,醉望吟看不暂闲。

花气醺人似酒醇,东风随处扫香尘。不知画舫琵琶月,载得南湖几度春。

忘餐为恋满枝红,锦障频移护晚风。客散酒酣归未得,栏边独立月明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