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氏旷远亭

高人心迹喜双清,旷远幽亭谁与名。
檐外落花仍落絮,坐中倾国与倾城。
松声传壑风初急,帆影飘空浪未平。
不尽樽中今日醉,匆匆轻去得无情。

作品评述

《题吴氏旷远亭》是宋代仲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高尚的人的心迹喜欢清静,广阔幽远的亭子谁能与其名列齐名。屋檐外的花朵依然飘落着花瓣和绒絮,坐在亭中,让国家和城市迷倒。松树的声音传遍山谷,微风初起。帆影在空中飘荡,海浪还未平息。在酒杯中,今天喝得醉醺醺,匆匆轻飘地离去,没有任何约束。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一个幽静远离尘嚣的亭子为主题,表达了高尚人物内心的喜悦和追求清静的愿望。诗人通过描述亭子周围的景物,如落花和绒絮,以及自然界的声音和景象,如松树的声音和帆影,传达出一种宁静和宽广的感觉。诗中还通过倾国和倾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酒杯中醉卧人事外的心境和匆匆离去的无情,凸显了人生短暂和时光流转的主题。

赏析:
《题吴氏旷远亭》通过描绘亭子以及周围的自然景物和声音,展现了作者追求宁静和远离尘嚣的心境。诗人运用了独特的意象和形象描写,如屋檐外的落花和绒絮,松树的声音和帆影,使诗词充满了生动和浪漫的意境。同时,诗中所表达的对美和追求的情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也给人一种深思和共鸣之感。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诗词推荐

秦女侣萧史,日夕吹参差。崇台骑彩凤,渺渺不可追。天地以永久,那识人间悲。妾泪不可忍,此生长别离。

汲汲复营营,东西连两京。关繻古若在,山岳累应成。各自有身事,不相知姓名。交驰兼众类,分散入重城。此去应无尽,万方人旋生。空馀片言苦,来往觅刘桢。

陛兵偏近羽林营,夜静仍传禁号声。应笑执金双阙下,近南犹隔两重城。

草阁临春浦,蓬扉惊曙鸦。水明残夜月,云傍隔溪花。

月明正午一声雁,山静如秋两袖风。鹤与苍头齐睡着,无人知我此山中。

意到景自到,荣荣窗下花。一张彭泽琴,一瓯阳羡茶。

小艇悠扬只信风,岸边霜叶似花红。不同雪夜雪安道,侬自看山到剡中。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步步溪山转几重,五云深处敞琳宫。峰慈秀拥神仙门,门径清无世俗风。尽静棋声深院裹,月明琴弄夜堂中。丹成仙子无馀事,祗待蟠桃信息通。

庆历故家忠惠后,性酷喜文疎嗜酒。飘风聚雨蛙蚓寂,草玄献颂龙蛇走。古人道大何不容,回空赐殖同升堂。若遇韩门亲指画,岂有不在籍湜行。水心可怜地如掌,读罢君诗一惆怅。文星今直正莆中,去觅掀天无底浪。

骑鹤峰前第一人。不应著意怨王孙。当时艳态题诗处,好在香痕与泪痕。调雁柱,引蛾颦。绿窗弦索合筝?。砌台歌舞阳春后,明月朱扉几断

夜久叶露滴,秋虫入户飞。卧多骨髓冷,起覆旧绵衣。

病叶常先霣,寒潮只暗生。扶衰赖药石,随意出柴荆。细路牛栏湿,疏篱绩火明。枯荣不须计,千古一棋枰。

过山秋雨响临池,深夜书斋枕独欹。正似蓬船倚江浦,梦回牢落听潮时。

蟠桃花发景争新,流水漂香几换春。洞口霞光长蔽日,须知中有武陵人。

日轮浮动羲和推,东方一轧天门开。风神为我扫烟雾,四海荡荡无尘埃。

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鬓边旧白增新白,树底深红换浅红。漏刻已随香篆了,钱囊甘为酒杯空。向来行乐城东路,青草池塘乱活东。

白日街头独自行,夜间屋里独自卧。山高不碍白云飞,竹密不妨流水过。

移春小槛绿樽前,记得花头数尺圆。传语郑庄修故事,锦薰笼畔过年年。

典郡治中总得贤,郊原一出万人传。山行野渡时时雨,妇饷夫耕处处田。说与老农无罪岁,但当力作有逢年。驱儿播种贫家事,可奈西畴只仰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