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氏旷远亭

高人心迹喜双清,旷远幽亭谁与名。
檐外落花仍落絮,坐中倾国与倾城。
松声传壑风初急,帆影飘空浪未平。
不尽樽中今日醉,匆匆轻去得无情。

作品评述

《题吴氏旷远亭》是宋代仲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高尚的人的心迹喜欢清静,广阔幽远的亭子谁能与其名列齐名。屋檐外的花朵依然飘落着花瓣和绒絮,坐在亭中,让国家和城市迷倒。松树的声音传遍山谷,微风初起。帆影在空中飘荡,海浪还未平息。在酒杯中,今天喝得醉醺醺,匆匆轻飘地离去,没有任何约束。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一个幽静远离尘嚣的亭子为主题,表达了高尚人物内心的喜悦和追求清静的愿望。诗人通过描述亭子周围的景物,如落花和绒絮,以及自然界的声音和景象,如松树的声音和帆影,传达出一种宁静和宽广的感觉。诗中还通过倾国和倾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酒杯中醉卧人事外的心境和匆匆离去的无情,凸显了人生短暂和时光流转的主题。

赏析:
《题吴氏旷远亭》通过描绘亭子以及周围的自然景物和声音,展现了作者追求宁静和远离尘嚣的心境。诗人运用了独特的意象和形象描写,如屋檐外的落花和绒絮,松树的声音和帆影,使诗词充满了生动和浪漫的意境。同时,诗中所表达的对美和追求的情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也给人一种深思和共鸣之感。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诗词推荐

娇滴滴。婵娟影里曾横笛。曾横笛。一声肠断,一番愁织。隔墙频听无消息。龙吟海底难重觅。难重觅。梅花残了,杏花消得。

瞻彼日月,有望有弦。慨彼中年,别友实难。有芹於池,有芝於山。式遄其归,勿远其还。

移溪实壑误明君,惊动沿江十十国。幸是不沈湘水死,有何面目见灵均。

少壮从戎马上飞,雪山童子未缁衣。秋山年长头陀处,说我军前射虎归。

秋茂喜禾壮,官河带野桥。水光欺日白,寒气得风饶。觅火邻船并,沽醪市店遥。传闻征税急,不忍见渔樵。

社燕催归,宾鸿欲返。雪点白蘋洲。锦铺红蓼岸。

满帽秋风入剡,半帆寒日游吴。问子行装何在,带间笑指葫芦。

绣川池阁记曾游,落日栏边特地愁。白首即今行万里,淡烟依旧送孤舟。归心久负鲈鱼鱠,春色初回杜若洲。会买一蓑来钓雨,凭谁先为谢沙鸥?

起步寒梢百尺长,骤惊触目尽琳琅。直疑霜月能为幻,作意槛之还有香。

斫得块柴担不起,和云颺下枕头边。梦魂不涉人间世,肯把黄梅破钵传。

画舫茭中出,青山树上斜。浪醒孤客酒,尘盍万人家。

涉水穿云殊好在,自知元是个中人。何时粗毕尚平志,衡岳匡庐收此身。

阶蓂舞,才半小春天。青女霜前犹避暖,素娥月里乍羞圆。蓬岛降天仙。称寿处,琼液拍浮船。长伴瑶池金母宴,蟠桃花下驾云軿。结实看千年。

轻阴酝酿勒花天,节物撩人接禁烟。沂上未成曾点服,杖头聊挂阮生钱。

昔我离家日,今皇即位年。同时辞北极,共载入西川。雪里赓诗句,江边醉酒船。重来一访旧,风影故依然。

李生富汉亦贫儿,人不知渠只我知。跳过六轮中耍峭,养成三界外愚痴。

湖浅霜雁寒,天高老龙蛰。悠悠瀛海间,时运递消息。黄钟一龠回,槁瘁亦敷泽。茹茅趣连征,墐户同一辟。向来屯阴地,有果终不食。存之乃天意,斯道古根极。公论无消磨,物情自喧寂。喧寂安足计,秋云卷无迹。请公护景光,春事勤种植。明朝拨初度,万象好颜色。

珠帘怕卷春残景。小雨牡丹零欲尽。庭轩悄悄燕高空,风飘絮、绿苔侵径。欲将幽恨传愁信。想后期、无个凭定。几回独睡不思量。还悠悠、梦里寻趁。

红芳销歇后,天质最分明。剪衬青云薄,团成白雪轻。官途荣进取,时样妄推评。本色相看处,幽窗不世情。

杨柳丝丝一径斜,碧溪循绕野人家。东风二月春如海,开遍一山桃杏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