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苏州

说法雄音敌海潮,一栖京寺叶频凋。
水田三事衣将弊,香积多年饭顿销。
忽忆虎邱飞梦到,更闻莲社寄书招。
好传祖印归南土,莫遣宗风渐寂寥。

作品评述

《送僧归苏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杨亿。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说法雄音敌海潮,
一栖京寺叶频凋。
水田三事衣将弊,
香积多年饭顿销。
忽忆虎邱飞梦到,
更闻莲社寄书招。
好传祖印归南土,
莫遣宗风渐寂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送别僧人返回苏州的情景,并抒发了诗人对僧人的思念和对佛教的赞美。

诗的开头,诗人以"说法雄音敌海潮"来形容僧人的声音威严壮大,足以与汹涌的海潮相比。这种比喻表达了僧人宣扬佛法的声音高亢有力,具有感召力和震慑力。

接下来,诗人写到僧人在京城的寺庙中度日,但树叶频繁凋零,暗喻着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消逝。这里,寺庙的景象与僧人的心境相呼应,诗人通过描绘这种凋散的景象,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在下一节中,诗人提到了农田中的三件事:水、田、衣。这些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诗人指出僧人的衣袍将要破旧,表现出僧人清贫的生活状况。

诗的第四节,诗人写到了寺庙中的香火减少,暗示着僧人的食物也变得稀少。这种描写表现了僧人的清苦生活和对物质生活的超越。

接着,诗人忽然回忆起虎丘山中的飞梦,虎丘山是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诗人可能在那里做梦。诗人又提到了莲社,莲社是佛教讲经授徒的地方,诗人听到莲社那边有人寄来书信,并邀请他前去。这里,诗人通过回忆和听闻的方式,表达了对佛教和僧人的向往和敬仰。

最后两句话,诗人表达了对僧人归还南方家乡的祖印(可能是指佛教的印信)的赞美,希望佛教的传承不会逐渐寂寥。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僧人的生活和思想境界,以及对佛教的赞美和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和对僧人的思念之情。通过对生活和信仰的描绘,诗人展示了自己对于人生、时光和宗教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诗词推荐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北地不知春,惟看榆叶新。岑牟多武士,玉麈重嘉宾。野磷惊行客,烽烟入远尘。系书沙上鴈,时寄日边人。

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吾家大江南,生长惯卑湿。早衰坐辛勤,寒气得相袭。每愁春夏交,两脚难行立。贫穷医药少,未易办芝朮。人言常食饮,蔬茹不可忽。紫苏品之中,功具神农述。为汤益广庭,调度宜同橘。结子最甘香,要待秋霜实。作腐罂粟然,加点须姜蜜。由茲颇知殊,每就畦丁乞。飘流无定居,借屋

枢掖调梅暇,林园艺槿初。入朝荣剑履,退食偶琴书。地隐东岩室,天回北斗车。旌门临窈窕,辇道属扶疏。云罕明丹壑,霜笳彻紫虚。水疑投石处,溪似钓璜馀。帝泽颁卮酒,人欢颂里闾。一承黄竹咏,长奉白茅居。

避暑府西亭,晚归有闲思。夏浅蝉未多,绿槐阴满地。带宽衫解领,马稳人拢辔。面上有凉风,眼前无俗事。路经府门过,落日照官次。牵联缧绁囚,奔走尘埃吏。低眉悄不语,谁复知兹意。忆得五年前,晚衙时气味。

山头种石悬苍云,山下急流风卷纹。何年荒碑当岭立,龟趺圭首犹鳞皴。神龙驱毫鬼输墨,羊公精神荆楚色。想当意匠经营初,已尽东南烟雾迹。从来登览非真游,襄人正乐吴人愁。尊前邹湛亦不恶,江山千古同悠悠。君不见征南后来人姓杜,自喜作碑心更苦。祗留陈迹笑痴迷,行客何曾泪

复寄满瓢去,定见空瓢来。若不打瓢破,终当费酒材。

茂德为邦久,丰貂旧相尊。发生传雨露,均养助乾坤。晓肆登楼目,春销恋阙魂。女墙分吏事,远道启津门。湓浦潮声尽,钟陵暮色繁。夕阳移梦土,芳草接湘源。封内群甿复,兵间百赋存。童牛耕废亩,壕木绕新村。野步渔声溢,荒祠鼓舞喧。高斋成五字,远岫发孤猿。一顾承英达,多荣

曲崦藏云树老藤,碧山秧稻一层层。回寻二十年前梦,犹是当时识面僧。

海上聊一望,舶帆天际飞。狂蛮莫挂甲,圣主正垂衣。风恶巨鱼出,山昏群獠归。无人知此意,吟到月腾辉。

寂寂江山晚,苍苍原野暮。秋气怀易悲,长波淼难溯。索索风叶下,离离早鸿度。丘壑列夕阴,葭菼凝寒雾。日落亭皋远,独此怀归慕。

三国名臣宅,千楹释子宫。但求除橘籍,不见老松公。怀抱凌云上,规模偃盖同。须防雷雨际,恐复化为龙。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

画莫难於工写生,獐猿移得上幽屏。相逢平野初惊顾,共向薰风适性灵。引子昼游新草绿,啸群时望故山青。可怜官省沈迷处,每到中轩顿觉醒。

腊尾春头半月期,寒欺人日雪销迟。才升晴旭扶桑树,便拂东风细柳枝。和气满城真可掬,丰年击壤已先知。侏儒温饱皇天赐,行续中和乐职诗。

小桧新移近曲栏,养成隆栋亦非难。当轩不是怜苍翠,只要人知耐岁寒。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君家勋业在盘盂,莫把头颅问钃镂。汉地不埋王莽骨,唐天难庇禄山躯。不随召奭始求老,便学孔明终托孤。十庙英灵俨如在,谩于宗社作穿窬。

一枝秾艳对秋光,露滴风摇倚砌傍。晓景乍看何处似,谢家新染紫罗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