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葺小园二首

三年辄去岂无乡,种树穿池亦漫忙。
暂赏不须心汲汲,再来惟恐鬓苍苍。
应成庚信吟枯柳,谁记山公醉夕阳。
去后莫忧人剪伐,西邻幸许庇甘棠。

作品评述

《新葺小园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新葺小园二首》

三年辄去岂无乡,
种树穿池亦漫忙。
暂赏不须心汲汲,
再来惟恐鬓苍苍。
应成庚信吟枯柳,
谁记山公醉夕阳。
去后莫忧人剪伐,
西邻幸许庇甘棠。

译文:
三年过去,怎能没有家乡?
种植树木,修葺池塘同样繁忙。
暂时欣赏,不必过分忧虑,
再次归来,唯恐白发苍苍。
应该成为庚信那样吟唱枯柳,
谁会记得山公醉倒在夕阳下。
离去之后,不必担心别人砍伐,
西邻幸运地容许庇护着甘棠花。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在自己的小园中进行整修和种植树木的情景。诗人说自己已经离开家乡三年了,但他依然对家乡充满思念之情。他忙碌于修葺和种植树木,暂时欣赏成果时并不过分焦虑,但再次回来时却担心自己已经苍老了。诗人提到了庚信,他是一个传说中的古人,以吟唱枯柳而闻名。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庚信一样,长寿并保持诗意和灵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园中树木被砍伐的担忧,但他幸运地得到了邻居的许可,让甘棠花得以庇护。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词句展现了苏轼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岁月的感慨。诗人以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情,描绘了自己在小园中忙碌的景象,并表达了对自身衰老和时间的担忧。诗中出现的庚信是一个传世的文人形象,通过与他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长寿和保持诗意的向往。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自己努力修葺的树木被砍伐的忧虑,但也传递出邻居的友善和支持。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然和人生的深深情感,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贤者逝如斯,皇天岂易知。众人皆堕泪,君子欲安碑。几世传清白,满乡称孝慈。贤哉生令嗣,遗秀在兰芝。

土龙填湖小波寂,星收闤声光历历。白鸟睡惊柘寒滴,葛轻公子巧中的。蔗浆洗襟盈淅沥,青苎畦中坐束曈,城上割风学吹笛。

陇西公,名去病。表德去华,道号去尘最紧。待悟来、去尽般般,当修完性命。心常清,意常净。法名更作,谷神相应。号通一、亦是相宜,

小仆如猿狖,贫家备指呼。未堪随马足,已惯典鱼须。时洗尘侵砚,闲收雨滴图。归田如有计,留负酒胡卢。

冲风挟雨到苏州,赢得樯乌半日留。岂是甘棠无剪伐,浪持使节几经由。群观底事多耆老,一笑犹能认故侯。回首齐云旧游处,西山端欲送行舟。

帝德由来动百神,年年圣节绝纤尘。万家喜气生和气,冬日翻疑一日春。

十岁端平旧丙申,元贞重见丙申春。几灾几难到今日,诸父诸兄皆古人。未及悬车官已解,不能负贩子俱贫。细思多少同庚者,地下先埋富贵身。

遥林带雪迷村疃,伶俜一马行无伴。故人家住丁坂头,停骖邂逅成清款。犯寒知我犹空腹,地炉然薪架红玉。花瓷汤酒欲生香,竹外庖厨闻剁肉。夫君不有中馈贤,咄嗟办此何神速。酒酣意气悲荆棘,尚忆朱甍旧时宅。豺狼得志竟何成,至今人骨如霜白。乱离少有阖门在,漂荡俄惊五年隔。

汤汤散作家家惠。莫与贪泉一样看。

越山巉巉越台孤,井以双鲤曾走吴。满坡丛竹遗旧箭,回首霸业空烟芜。诗人访古凌绝壁,危栖竟欲老深碧。声摇孤枕海涛壮,影伴瘦筇山月白。了然道者亦离尘,一龛松下分秋云。祗今虎豹满平陆,练骨谁与笺青旻。琴心剑气角寂寞,醉墨淋漓风雨落。九十九峰归梦寒,玉笙泠泠跨飞鹤。

元是户山莫逆交,宫亭西畔着衡茅。盟鸥似怯经新浪,怨鹤还知宿故巢。一沼种莲衣可制,万竿脱箨杖轻敲。不须海若逌然笑,乞与杯堂乐芥坳。

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

风尘回首几番春,案牍堆前白发新。夜半惯成林下梦,明朝依旧未归人。

学道完全性命,养身乞觅残馀。真功清净证无初。真行救人疾苦。此外并无作做,心同惊食鹑居。逍遥自在恰如愚。应过三清仙举。

我读晁子诗,十语九慨伤。长川日夜逝,鬓发空苍浪。君家出世学,无生亦无亡。乡谓法幢立,何乃槁木僵起灭不满笑,古来共揪行。岂其捏目华,解翳海印光。我酒愧薄薄,未能暖愁肠。申以春风芽,一沦万虑忘。慧刀傥未割,会且掀禅床。锦里有逢迎,谨避舍盖堂。居然足音跫,好在故

一溪之云各为雨,聊与萧王分出处。乱山深处有生涯,三尺渔竿一枝櫓。细读怀仁辅义书,先生於世未尝疏。我已飘然遗物去,斯言却以告司徒。参政树碑颂遗德,舍人作堂诏无极。高风之高高几何,下视乌龙六千尺。

俗吏才拘拘,书生志落落。均之窘几案,底处着丘壑。中山李长官,整暇非政学。庭虚吏早散,园古句频琢。问之何能尔,行道轻去就。谁如班孟坚,龌龊事元舅。纷纷名利场,风俗日益蠱。腰围黄金带,巧宦不难取。惟有佳儿孙,未易以力致。君看房杜辈,勋业照文字。徐勣尚笑之,垂诫

欲和沧浪孺子歌,东风吹皱轂纹波。幽禽哺子樱桃少,浮草一苗蝌蚪多。天与一宫□□茅亭俯芰荷。

少年有龙渊,不饰羞自售。凝尘满蒯缑,见者不知有。提携试拂试,光采射牛斗。世人轻玉璞,谅非和氏偶。

沧池漭沆凿昭明,前代风烟九曲平。锦缆不收菱叶烂,红亭半啮浪痕生。沙环凫渚邀垂钓,花积鱼床隐濯缨。客醉何劳歌《桂树》,就中山水自忘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