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诗(六首)

抛却长竿卷却丝,手携蓑笠献新诗。
果然月照池如镜,不是渔人下钓时。

作品评述

诗词:《颂古诗(六首)》

抛却长竿卷却丝,
手携蓑笠献新诗。
果然月照池如镜,
不是渔人下钓时。

中文译文:

抛弃长竿,收回鱼线,
手持着蓑衣和斗笠,奉献新诗。
果然,月亮照耀着如镜的池塘,
并不是渔夫下钓时的景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明代海舟慈禅所作,是《颂古诗》系列中的第六首。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诗人抛却钓鱼的工具,手持蓑衣和斗笠,写诗吟咏的情景。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他放下俗世的琐碎和物质的追求,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脱。

首句“抛却长竿卷却丝”,诗人将钓鱼的长竿和鱼线抛弃,意味着他不再追逐世俗的功名利禄。第二句“手携蓑笠献新诗”,诗人手持着蓑衣和斗笠,象征着他追求自然和朴素的生活方式,同时以写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接下来的两句“果然月照池如镜,不是渔人下钓时”,通过描绘月光照耀下的池塘如镜般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清澈。而“不是渔人下钓时”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超脱,他并非为了物质的渴望而下钓,而是以诗歌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悟和境界。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超越和对自由境界的追求。诗人以放弃钓鱼的形象,表达了他放下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同时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写诗的方式展现出来。这首诗词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超脱,寻求真正的精神境界。

诗词推荐

畴昔侍严亲,俱为采服人。游兰已多益,得桂复同春。风树悲驭异,萍波聚散频。峡中尽遗事,何处不沾巾。

山与矶名从地志,姑兼郎号出江民。世间称谓无真实,闻说双祠自有神。

孤芳常恐百花知,桃李纷纷亦强追。照雪精神应自喜,逼人风味不吾亏。幽香隐约留衣袂,疏影玲珑鉴砚池。欲识东君好消息,夜来青鸟宿南枝。

逸步脱讥谗,高踪不混凡。独甘巢绝谷,人似说游岩。自制幽人笔,妻裁隐士衫。世交空见忆,无处寄书函。

平叔曾过魏秀才,何如老子致元台。苍松翠竹青苔迳,也不傅呼宰相来。

酒弄三竿日,诗成一枕风。寒声落鸿雁,秋意著梧桐。

闰年春过后,山寺始花开。还有无心者,闲寻此境来。鸟幽声忽断,茶好味重回。知住南岩久,冥心坐绿苔。

翡翠香烟合,琉璃宝地平。龙宫连栋宇,虎穴傍檐楹。谷静唯松响,山深无鸟声。琼峰当户拆,金涧透林明。郢路云端迥,秦川雨外晴。雁王衔果献,鹿女踏花行。抖擞辞贫里,归依宿化城。绕篱生野蕨,空馆发山樱。香饭青菰米,嘉蔬绿笋茎。誓陪清梵末,端坐学无生。

白鹿何年养,惊猜未肯驯。轩除非本性,饮食强依人。照影冰浮水,飞毛雪洒尘。独游应已倦,忽见乍疑神。野色明幽步,烟芜荐卧身。异姿人共爱,清意尔谁亲。日暖山苗熟,风微涧草春。何缘解缰絷,奔放任天真。

栟榈子嫩供香饭,皁筴芽新簇冷淘。常使先生饱扪腹,其余万事一秋毫。

安乐窝前小曲江,新蒲细柳年年绿。眼前随分好光阴,谁道人生多不足。

古寺隐山腹,苍苔行地衣。岑寂少人迹,路才一线微。问谁促公行,一句山谷诗。间来就汤沐,聊叩幽人扉。相投一杯水,气味如曹溪。兴尽即云返,重到还无期。

动叶复惊神,声声断续匀。坐来同听者,俱是未归人。一棹三湘浪,单车二蜀尘。伤秋各有日,千可念因循。

自古根深枝叶蕃,百年乔木到今存。只留谏草传家世,莫着轺车辱户门。

昨日炙手,今日张罗。人间常事,何诧何嗟。

千古黄州,雪堂奇胜,名与赤壁齐高。竹楼千字,笔势压江涛。笑问江头皓月,应曾照、今古英豪。菖蒲酒,窊尊无恙,聊共访临皋。陶陶。谁晤对,粲花吐论,宫锦纫袍。借银涛雪浪,一洗尘劳。好在江山如画,人易老、双鬓难C159。升平代,凭高望远,当赋反离骚。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依依人境外,削迹散幽情。放棹晚潮至,开门春草生。青旌溪上浴,黄犊雨中耕。长日江村静,惟闻伐木声。

珠状崔嵬里,兰衢入好诗。远岑如竞秀,近岭似争奇。雨过风来紧,山寒花落迟。亭遥先得月,树密显高枝。湖平无涌浪,雾净少多歧。脉脉金明液,溶溶积翠池。常忧思解愠,乐志余清悲。素学臣邻老,耆年自不知。

高枝曾折记前回,晚路重逢叹滞才。天上移来和月种,人间占得及秋开。香浮翠葆花藏叶,景动燃犀酒映杯。犹有黄花堪殿后,为渠留恋为渠催。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