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胡奎的《苍雪堆》
拼音和注音
zhǒng dé láng gān sān bǎi gè , dāng chuāng fēi cuì bù céng qiá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琅玕:(书)(名)像珠子的美石。
不曾:没有,从来就没有。一生不曾见过这种人。
三百:《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胡奎
不详
原诗
种得琅玕三百个,当窗飞翠不曾乾。
润浮石榻常疑雨,清逼田衣故作寒。
开径何烦童子扫,敲门只许故人看。
若为消得南州热,借我吹笙坐碧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