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卢录事山亭

山色满公署,到来诗景饶。
解衣临曲榭,隔竹见红蕉。
清漏焚香夕,轻岚视事朝。
静中看锁印,高处见迎潮。
曳履庭芜近,当身树叶飘。
傍城馀菊在,步入一仙瓢。

作品评述

《杭州卢录事山亭》是唐代诗人朱庆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杭州卢录事山亭

山色满公署,到来诗景饶。
解衣临曲榭,隔竹见红蕉。
清漏焚香夕,轻岚视事朝。
静中看锁印,高处见迎潮。
曳履庭芜近,当身树叶飘。
傍城馀菊在,步入一仙瓢。

译文:
山色遍布公署,到来便有丰富的诗意景致。
解开衣服临着曲榭,透过竹林望见红蕉。
晚上清脆的钟声,焚烧香燃的香味,清晨轻盈的岚气,眺望着忙碌的官事。
在宁静之中看着锁印,站在高处看到迎潮的景象。
拖着鞋子靠近庭院的芜草,树叶在身边飘舞。
城市旁边依然留有菊花,踏入如仙境的山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唐代时期卢录事在杭州山亭中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描绘山色遍布公署、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及官事的繁忙与宁静交织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环境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解衣临曲榭"和"隔竹见红蕉"描绘了诗人在山亭中解开衣服,临近曲榭,透过竹林看到远处的红蕉。这些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山亭清幽环境的赞美和享受。

诗中的"清漏焚香夕,轻岚视事朝"则描述了晚上清脆的钟声和焚香的香味,以及清晨轻盈的岚气,意味着诗人在山亭中过着宁静而美好的生活。这些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山亭生活的宁静和清新之情。

诗中的"静中看锁印,高处见迎潮"表达了诗人在宁静中观察着印章的锁印,站在高处看到迎潮的景象。这些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事和社会繁忙的观察和思考。

最后两句"曳履庭芜近,当身树叶飘。傍城馀菊在,步入一仙瓢"描绘了诗人在山亭中漫步,感受着庭院中的芜草,树叶随风飘舞。诗人提到傍城依然有菊花存在,暗示着即使身处城市,也能体验到山亭般的宁静和仙境般的美好。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山亭中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宁静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诗词展现了诗人对山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宁静和美好生活的赞美。

作者介绍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朱庆馀的轶闻故事

  在唐代,大凡参加进士考试的,有一个虽不成文但却颇为实用的风行性做法,那就是考生在试前往往凭着某位很有声望的人士引荐,致使他很快地便被主考官关注,从而顺利取得功名。当时流行着的所谓行卷,①亦即考生用自身的作品先行通过有关得力人士的揄扬并提高其知名度的做法,就是一个并不怎么好的社会风气下的产物;虽然其中真正有水平的才子,却也不在少数。
  这里要讲述的主人公委实是有真才实学的,他的诗作还被收入著名的诗歌选本《唐诗三百首》,然而,这作者的名字却是一个令人惶惑的谜。有说他名朱庆余,字可久的;②有说他名可久,字庆余,且以字行的;③当然,也有称“《唐书》作朱庆”的。④如今,我们就根据通行说法,称他“名朱可久,字庆余,以字行”当为可靠些——本文就以此来行文吧。另外,他的籍贯也有多种说法,有说他是浙江人,也有说他是福建人的;但我们从跟朱氏同时的诗人张籍、姚合等人的诗里看出,他当属浙江人无疑。
  在厘清这些看似题外的话之后,我们现在便可以“直奔主题”了。正在京城赶考的考生朱庆余跟著名诗人张籍有幸邂逅,两人在交谈后,张对朱的才学很是欣赏,遂让朱把新近所写的作品加上旧作一起拿来给他。朱从书囊中搜索出26篇诗文呈给张,张把它们放在自己怀里,便匆匆忙忙地走了。紧接着,张就对同僚们极力赞扬朱。由于张当时在社会上已有着很高的声望,许多人急忙把朱的作品缮写过来以便让自己吟诵;这好似现在人们购买某些流行歌曲碟片的那份劲头儿。因此,朱的名声刹那间便大振起来。
  然而,此前尽管已交过了诗文稿,但心中仍觉得并没有多少把握的朱庆余,在试后那段等候揭晓的日子里,不觉有些忐忑不安;不知该次考试他究竟能否被录取。于是,朱便写了一首题为《闺意》的七言绝句,把它呈给张籍来试探试探考试结果;当然,张大人如有可能讲句好话以便让朱顺利通过,那就再好不过了。⑤他这首用新婚夫妇那种旖旎风光里才会写出来的好诗,亦即上文便已提到的,其全篇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诗里的舅姑是指公公和婆婆,也就是丈夫的父母了;为了讨取长辈的欢心,新媳妇可谓尽情打扮妥贴,以便在凌晨谒见时能取得“高分”。这无疑是朱庆余探问自己用心写就的诗文是否合式,以至于能否被主考官赏识而终被录取了。
  张籍看了朱庆余这首用婉转手法写就的诗作,不觉笑了一笑;有意思的是,轻捋着胡子沉吟着的张,随后也同样用美人来比拟考生这一委婉的手法来回答着考生朱君: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⑥
  该诗的意思是说,您就不必担心了,像您这样有水平的考生,试官一定会青睐有加的。
  果然不出所料,已经得到张籍宣传和引荐的朱庆余,就在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一举考取了进士。但张籍这深深赏识人才的佳话,也得以永久地流传了下来,成为后人赏拔人才的绝佳范本。
  按:① 具见宋人程大昌《演繁露》。② 如《唐才子传》;但它说朱氏“以字行”,这分明跟事实不合。③如《新唐书·艺文志》等。④ 如《唐诗三百首》注;但这显然属于错误的引用。⑤ 诗题一作《近试上张水部》。水部指曾任水部员外郎一职的张籍,这是以官名借代人的修辞手法。⑥ 时人,一作“人间”。

朱庆馀的文体风格

  朱庆余诗学张籍,近体尤工,诗意清新,描写细致。内容则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云:“张洎序项斯诗云:‘元和中,张水部为律格,清丽浅切,而巧思动人,字意清远,惟朱庆余一人亲受其旨,沿流而下,则有任蕃、陈标、章孝标、司空图等,咸及门焉’。”《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朱庆余诗集》1卷。《全唐诗》收其诗177首,辑为2卷。

诗词推荐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飘蓬多塞下,君见益潸然。迥碛沙衔日,长河水接天。夜泉行客火,晓戍向京烟。少结相思恨,佳期芳草前。

笑掇巍科是管君,等闲马上换京官。扶摇九万从今易,植立千年自古难。多办衣裘御风雪,紧操维柁过泷滩。中朝知旧如相问,试把吟篇举似看。

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话晚晴。特地作团喧杀我,忽然惊散寂无声。

故园千里月,流照入秦关。弓影同看曲,刀头未卜还。迷云度容与,映水咽潺湲。莫遣青楼去,摧残少妇颜。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版本一)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

自从夫子仙山去,闻说山中分外清。半夜洞天松月白,野猿吟和读书声。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相见不虚图,分明付与渠。汝醉我扶起,我倒汝相扶。交互为宾主,相将入帝都。高歌大笑九衢里,天上人间我唯尔。

宜笑宜颦掌上身。能歌能舞恶精神。脸边红入桃花嫩,眉上青归柳叶新。娇不语,易生嗔。尊前还是一番春。深杯百罚重拚却,只为妖饶醉得人。

玉山已失旧端明,何事令人骨屡惊。拆石有声传建业,陨星无处吊南刑。春风未作山川暖,江水何心日夜顷。泪落中宵肠万结,眇然湖海寄吾生。

雪絮飘池点绿漪。舞风游漾燕交飞。阴阴庭院日迟迟。一缕水沈香散后,半瓯新茗味回时。_闲万事总忘机。

哭愿吾皇不共天。

朔风飕飕著古梅,寒枝冷落俟春回。可怜雪萼无人问,乞借阳和早放开。

我生我生何不辰,孤根不识桃李春。天寒日短重愁人,北风随我铁马尘。初怜骨肉钟奇祸,而今骨肉相怜我。汝在北兮婴我怀,我死谁当收我骸。人生百年何丑好,黄粱得丧俱草草。呜呼六歌兮勿复道,出门一笑天地老。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抆泪别妻子,登山望归舟。舟远望不及,岩溜鸣咿嗄。足繭坐绝顶,晚色忽已稠。凄其杜宇声,问我胡为留。抚襟独浩叹,泪下不可收。三年足别离,此泪良有由。区区驹隙中,为形役不休。为形役尚可,为人役何求。渊明独何人,我乃如拘囚。亲老方倚门,甘旨谁供羞。子幼未知学,择师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红墙半旧粉墙新,泥塑金涂各有神。僧道不须閒计较,等为和靖守坟人。

特立群峰表,危然势不倾。禅心情似洗,坐看月华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