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二首

长江无六月,大地绝纖埃。
暑向风前退,秋从雨后来。
问桐知叶落,修桂待花开。
畴昔扁舟兴,分明欲唤回。

作品评述

《长江二首》是苏泂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长江在不同季节中的景象和变化。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长江无六月,大地绝纤埃。
长江在六月没有存在,大地上没有一丝尘埃。
这句诗意呼应了长江的壮美和独特性,强调了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的特殊地位和无与伦比的气势。大地绝尘埃,形容了长江的清澈和纯净。

暑向风前退,秋从雨后来。
夏天退去在风前,秋天从雨后而来。
这句诗意表达了季节的变迁,夏天的酷暑逐渐消退,秋天随着雨水的降临而到来。作者通过描绘季节的转变,展示了大自然的律动和变化。

问桐知叶落,修桂待花开。
问梧桐知道叶子何时落下,修剪月桂等待花朵开放。
这句诗意通过对梧桐和月桂的描绘,表现了一种耐心和等待。梧桐是一种树木,其叶子在秋天纷纷落下,而月桂则是一种常绿植物,花朵在适当的时候绽放。作者通过这两种树木的比喻,暗示了人们在等待中的坚持和期待。

畴昔扁舟兴,分明欲唤回。
曾经扁舟的兴起,明明想要召回。
这句诗意回顾了过去,提到了扁舟的兴起。扁舟是长江上的一种传统船只,它象征着过去的时光和往事。作者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憧憬,希望能够重新召回那些美好的回忆。

《长江二首》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长江的壮丽景色和季节的变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岁月流转的思考和感慨。诗中使用了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意更为深远和富有哲理。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长江的雄伟和壮丽,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和时间的流逝。

作者介绍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産》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着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柟、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余。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余》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史籍。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妙年能致身,陈力复安亲。不惮关山远,宁辞簿领勤。过江云满路,到县海为邻。每叹违心赏,吴门正早春。

法空为座,金刚为体,板如痴脱空无底。信心无二,吞山纳水。

雪中独爱此花开,莫笑花飞委绿苔。骨里有香吹不散,明年依旧领春回。

作麽生,是什么。狮子当门,猛虎据坐。千人万人,一个半个。石火电光中,掣断黄金锁,拟议依然还蹉过。

夜深偷入魏军营,满寨惊忙火似星。百口宝刀千匹绢,也应消得与甘宁。

卷轴年深碎破时,我能补苴以完之。惊逢大桁重华典,喜见由庚束皙诗。王会周篇汲郡冢,儒生秦颂泰山碑。装潢作手今无敌,消得朝天驲骑驰。

结发钦前辈,风流日渺然。从今我邻邑,不见此癯仙。揽辔范清韶,分符黄颍川。江湖终白首,那得尽公贤。

小雨明复闇,余寒去又来。新苔缘砌上,残杏过篱开。垂老身余几,逢春心尚孩。江天近寒食,林外过轻雷。

要行便行,要坐便坐。六处神通,是个什麽。把定时一物不为,放行时杀人放火。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去年腊月正兹时,曾逐宾尘献寿诗。今岁威仪多胜旧,子孙显达福累□。

赠子椰心簟,波纹细欲流。来浮南海远,好伴浙西游。睡处知温凊,行时便卷收。不知风雨夜,能忆故人不。

榕树阴中一苇横,鹧鸪声里数峰青。南人到此亦肠断,不是南人作麽生。

送岁可无诗。得团栾、忍不开眉。不记去年今夕梦,江东怀抱,江西信息,舍北妻儿。五十扊扅炊。待五十、富贵成痴。百年苦乐乘除看,今年一半,明年一半,更似儿时。

骑鸾玉府尽仙真,短羽愁攀天汉滨。诗懒便应推老手,饮豪独未后诸宾。宫壶银箭刚知夜,笼烛金华已报春。倒载微吟笑儿稚,时清宁是习池人。

土化吴王甲,骨朽越王兵。五月菖蒲草,千年檇李城。蒲根蛙怒嚎,城中乌夜鸣。吴越灭已久,客心空屏营。落日孤亭间,悠悠锺磬声。

台山邑万衣,户以酒为天。不惮甑生尘,所原酒如泉。多疾自曲糵,致夭非天年。因思禁酒法,积粟民沛然。

社近楼台昼已长,丰年颇减簿书忙。雨催树绿吹箫陌,日射尘红击鞠场。农事渐兴初浸种,吏衙早退独焚香。晚来别有欢然处,检教儿书又一箱。

层层细剪冰花小。新随荔子云帆到。一露一番开。玉人催卖栽。爱花心未已。摘放冠儿里。轻浸水晶凉。一窝云影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