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孟浩然的《岘山送萧员外之荆州》
拼音和注音
zì gǔ dēng lín chù , fēi jīn dú àn rá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自古:(副)从古以来:~到今。
登临:(动)登山临水,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黯然:(形)①昏暗的样子:~无光。②心神沮丧、情绪低落的样子:~神伤。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原诗
岘山江岸曲,郢水郭门前。自古登临处,非今独黯然。亭楼明落照,井邑秀通川。涧竹生幽兴,林风入管弦。
再飞鹏激水,一举鹤冲天。伫立三荆使,看君驷马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