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赠项子谦

月色净加水,奈此清兴何。
谁人当领此,隔屋呼项佗。
驾言先我出,追随费经过。
履声适相逢,欢然甜亭茶。
乾坤何浩荡,水月光相磨。
醉归巷无人,群儿自前呵。

作品评述

诗词《月夜赠项子谦》是宋代蔡幼学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月光如水晶般清澈明亮,惋惜这样的美景无人分享。谁能领略此景,我将叫醒隔壁的项佗。我先上路,你紧随其后。脚步声相接,一同欢乐地品茶。广阔的天地何其浩瀚,水与月亮交相辉映。陶醉地回到无人的巷子,孩子们自发地欢呼。

诗意:
这首诗以月夜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感叹和对共享美好时刻的期待。诗人希望能有人与他一同欣赏月光,特别是他提到的项佗,可能是他的朋友或知己。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美景以及与项佗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和共享美好时刻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月夜的美景和人们的欢乐。通过诗中的对话和行动,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愉快的场景,展示了友情和共享美好时刻的重要性。

诗中使用了一些意境丰富的表达,如"月色净加水"形容月光的清澈明亮,"乾坤何浩荡,水月光相磨"则通过广阔的天地和水与月亮的相互映衬,营造出宇宙间的壮丽景象。同时,诗中的动作描写也很生动,如"隔屋呼项佗"、"驾言先我出,追随费经过"等,使诗情更加具体鲜活。

整首诗以简短的词句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美好时刻的向往,给人以愉悦和温馨的感受。它呈现了宋代诗歌清新明快的特点,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独特关注。

作者介绍

蔡幼学(1154-1217),寿64岁,字行之,瑞安新城人。1172年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卒谥文懿,病逝京都,归葬永嘉洋岙山。他是永嘉学派巨擘陈傅良的弟子,关系密切,学术观点相近,遂成为永嘉学派继承者。

蔡幼学的生平

  年青时曾从师陈傅良。两人是同乡,志趣相投,且都负文名。一时“声价喧踊,老旧莫敢齿列。”十八岁时,应礼部试,考取第一名。后几次选拔,文皆过于师。

  一回孝宗亲自策士,拟将幼学列为首选。廷对时,这位初生之犊却说,“陛下资虽聪明而所存未大,志虽高远而所趋未正,治虽精勤而大原不立。即位之始,冀太平旦暮至。奈何今十年,风俗日坏,将难扶持;纪纲日乱,将难整齐;人心益摇,将难收拾;吏慢兵骄,财匮民困,将难正救。”孝宗看罢四个“将难”对策,心中不悦,宰相虞允文尤恶之。幼学遂而下第,遣为广德军教授。

  过了几年,当时执政荐他入朝,孝宗也答应,问“年几何矣?何以名幼学?”参政施师点答,“孟子云,‘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故幼学其名,行之其字”。孝宗伫思良久慨然道,“今壮矣,可行之已。”即授予敕令所删定官。幼学入朝,适温州大水,为解百姓之困,上疏请求赈济,朝廷从之。

  光宗立,以太学录召,改授武学博士。逾年升秘书省正字兼实录院检讨官。又过数年,宁宗即位,幼学得器重拟要进擢。时宰相韩侂胄用事,为排除异己,施行“伪学”之禁。蔡幼学与朱熹、陈博良、叶适等五十九人,尽入“伪学”查禁之列,“并令省部籍记姓名,与闲慢差遣。”幼学见京中朋类将散,自己也被罗织,便力求外补。遂而特除提举福建常平,外放至福建。当时朱熹居建阳,幼学每事咨访,又被御史刘德秀劾罢,任闲职凡八年。

  嘉泰二年,“伪学”之禁渐弛,幼学起如黄州。旋又召为吏部侍郎,再迁国子司业、宗正少卿,皆权中书舍人。中书舍人为六房(吏、户、礼、兵、刑、工)承办文书和起草诏令官员,位较重。侂胄诛后,余党尚塞正路,幼学次第弹劾,窜黜尤众,号称职。嘉定间,幼学除龙图阁待制、知泉州,旋又进福建路安抚使。在任关切民瘼,敢为民请命。当时提举司命令百姓以田高下藏新会子,若不如令,便要抄没其资产。新会子是纸币,因滥发而价值大跌,同时又不能作交纳赋税用。幼学愤然,“罔民而可,吾忍之乎!惟有去而已”。要求罢去这坑民之苛令。

蔡幼学的诗词特点

  清代苏广蘅塘退士孙洙选编的《唐诗三百首》里没有一首瑞安人的诗,但是,晚清大词家朱孝臧(祖谋)编的《宋词三百首》里却有温州瑞安人的作品,它便是蔡幼学的《好事近·送春》。这也是该书中惟一入选的瑞安籍作者的词。

  蔡幼学不但是永嘉学派的重要人物和南宋时力主抗金的爱国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学家,但为其在学术上和政治上的光辉业绩所掩盖,他在《宋史》中被编入《列传·儒林》之目。因此,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虽然他的散文、诗、词都写得很好,很有自己特色,但保存下来的文学作品却非常少。他的《育德堂集》、《西坦集》早就失传。现在我们能读到的只有五言的古体和律诗6首,及被朱孝臧编入《宋词三百首》里的《好事近》词一首。

  从这些被保留下来的7首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蔡幼学的诗风朴实,平易近人,不刻意雕琢,无艳丽虚浮之辞。他虽与“永嘉四灵”处于同一个时代(十一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又生活在温州地区,但诗风与“四灵”迥异,而又与“江西诗派”不同。他写诗不猎奇,不立异,不用典故,不发议论。现存的6首诗和1首词都是用白描手法,平易的语言,记述眼前之情之景,能于细微处写出大自然的美丽和人性的善良和纯真。孙锵鸣在他的《东嘉诗话》中说“蔡幼学之诗‘冲和粹雅’,置之《止斋集》中,亦不能辨。”的确,笔者也觉得他的诗风受其业师陈傅良影响很大。

  其次也可以发现蔡幼学诗词的思想内容是健康向上的,处处体现出儒家面对现实的入世观念。正如叶适在《蔡幼学墓志》中所写的:“公幼以文显,无浮巧轻艳之作。既长,益多阐教化、养性情,花卉之炫丽,风露之凄爽不道也。”其诗在写景中常闪耀着哲理光辉,抒情中不忘勉励之语。譬如他的《早至湖心小园》的这首五言古诗:“凉月在木末,我行出林坰。林坰何所事,爱此朝气清。池荇浥风露,洒洒醉梦醒。来禽俯清泚,相照脸色赬。悠然到瓜田,钩蔓亦轩腾。万物咸得宜,吾生亦何营。”本来是记游写景之作,但经过他的笔触,却使人们看到的万物都呈现了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引人奋进的色彩。

诗词推荐

蓬瀛归未得,偃翼清溪阴。忽闻瑶琴奏,遂舞玉山岑。舞罢复嘹唳,谁知天外心。

草荒泥磴滑,老病厌扶持。雨逐云先后,路随山险夷。天寒禽自浴,屋漏榻频移。吟事愁无绪,梅花意亦悲。

清秋好天气,禾黍已登场。群心思答神*,吉日复辰良。神既来兮庭宇,飒飒西风吹雨,仙伏俨长郎。巫觋传神语,出户舞伥伥。*肥*,沥桂酒,奠椒浆。一年好处须记,此乐最难忘。风外渊渊箫鼓。醉饱满城黎庶,健倒卧康庄。夜久群动息,风散一帘香。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人生七十为稀有,强健如公有几人。况是上元灯火夜,儿孙楚楚贺生辰。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好是鹤鸣阴,居然子和声。休云气所感,自是物之情。

静悄悄处跳得出,闹浩浩处可横身。闹浩浩处挨得行,静悄悄处堪驻足。

颇闻十六渡,客子良间关。一雨落涧谷,湍气怒潺潺。我来属秋晚,霜叶初斓斑。窈窕行竹舆,鸣禽相与闲。複岭互交锁,浅濑随回湾。路断一罅通,石磴危跻攀。时见荷锄者,行歌语蛮蛮。采山有薇蕨,结庐有茅菅。安知避世人,不曾巢其间。何时一枝筇,溯流到黄山。桃源事荒怪,谁谓

赤符主祚,长发其祥。灵源自远,帝运重光。载洁务豆,恭荐令芳。致成翼翼,降福穰穰。

如此光阴冉冉何,青萍失手意蹉跎。门前流水溪山在,帘外落花风雨多。百岁身名头半雪,十年世事泪悬河。相逢莫问升沉事,且对尊前听浩歌。

越裳济海喜天晴,五叶戈船不度兵。尧舜远方皆乐国,汉唐诸将本书生。

水市南头昼掩扉,衰容垂柳共依依。雁来高阁春归尽,雀下闲门客过稀。对酒花枝怜独卧,盍簪芳草念多违。凭君为问清吟处,何日相从赋《采薇》。

有客去游丞相阁,无人来问孝廉船。

新堤杨柳斜,游冶肯还家。珠弹光流月,春衣色胜花。幕遮芳草路,骑并美人车。何处菱歌起,仍怜似若耶。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甫入乌台宾客贺,举朝侧耳听抨弹。臣方抗奏婴龙颔,上已批依免豸冠。皦日方中宁有蔽,佞山一拔了无难。追攀老艾吾安敢,聊喜词臣不辱官。

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披衣出门应,府记欲得钱。语穷乞请期,吏怒反见尤。旋步顾家中,家中无可为。思往从邻贷,邻人言已匮。钱钱何难得,令我独憔悴。

眼中宿草感怀长,听彻啼鹃送洛阳。萍世生涯随日异,花崖门径尚风光。心知父志能全我,文得家传早擅场。天也有人方寸事,本根深处自流芳。

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淡薄秋光,恰似此日游情。休嗟鬓丝断雪,喜闲身、重渡西泠。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舲。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旧隐新招,知住第几层云。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