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

卓然精明念不起,兀然灰槁照不灭。
方定之时慧在定,定慧寂照非两法。
妙湛总持不动尊,默然真入不二门。
语息则默非对语,此话要将周易论。
诸方人人把雷电,不容细看真头面。
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江东三语掾。

作品评述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卓然精明念不起,
兀然灰槁照不灭。
方定之时慧在定,
定慧寂照非两法。
妙湛总持不动尊,
默然真入不二门。
语息则默非对语,
此话要将周易论。
诸方人人把雷电,
不容细看真头面。
欲知妙湛与总持,
更问江东三语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虔州景德寺内的荣师湛然堂,表达了对这位高僧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苏轼通过对荣师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崇高的境地。

首句"卓然精明念不起,兀然灰槁照不灭",意味着荣师湛然的智慧超越凡人,即使面对苦难和困境,依然能保持清醒和坚韧。他的精神境界高远,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消磨。

接下来的两句"方定之时慧在定,定慧寂照非两法",表达了荣师湛然的定慧境界。无论是在冥思默想的状态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他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的闪现。他的定慧境界超越了表面的对立,达到了非对立的境地。

"妙湛总持不动尊,默然真入不二门",这两句诗描绘了荣师湛然作为禅宗高僧的境界。他深入禅定,保持着超然的状态,不受外界的干扰。他默然寂静,真正参悟了禅宗的核心思想,进入了超越二元对立的境地。

随后的两句"语息则默非对语,此话要将周易论",表达了荣师湛然的智慧和博学。他的言语超越了表面的对话,融合了周易的哲学思想。他的话语要被理解为对周易的阐释和论述。

最后两句"诸方人人把雷电,不容细看真头面。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江东三语掾",展示了荣师湛然的威望和深远的影响。他的境界和智慧如雷电般震撼人心,但只有真正有眼光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和欣赏。苏轼呼吁想要了解荣师湛然和他的教义的人们,应该去请教江东地区的三位有智慧的官员。

整首诗词通过对荣师湛然的境界和智慧的描绘,表达了对于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它也启发人们思考禅宗哲学和人生的真谛,呼吁人们超越表面的对立和干扰,追求内心的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

卓然精明念不起,
兀然灰槁照不灭。
方定之时慧在定,
定慧寂照非两法。
妙湛总持不动尊,
默然真入不二门。
语息则默非对语,
此话要将周易论。
诸方人人把雷电,
不容细看真头面。
欲知妙湛与总持,
更问江东三语掾。

中文译文:

挺拔而精明的心思无法触动,
孤独而苍凉的身影照耀不灭。
在冥想的时刻慧明始终如一,
定慧的宁静照耀非二分法。
妙湛的智慧总是持守不动的尊严,
默默地真切地进入了不二法门。
言语的存在与消失并非对话,
这番话题要借用周易来论述。
众方位的人们都将雷电奉为至宝,
不容许微观真相的观照。
若想了解妙湛与总持之道,
还需询问江东三位智者。

诗意和赏析: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是苏轼写给虔州景德寺内的荣师湛然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荣师的崇敬和推崇之情。通过描绘荣师湛然的境地和智慧,诗中蕴含了深刻的诗意和哲理。

诗的前四句表达了荣师湛然精明和苍凉的形象。他的心思高度纯净,无法被凡俗的事物所触动。他的存在犹如一束光芒,即使在孤独苍凉的环境下也不会熄灭。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荣师湛然的定慧境界。在冥想的时刻,他的智慧始终稳定不变,定慧的宁静照耀着他,这种境界超越了对立的二分法。

妙湛总持的境界是指荣师湛然超越尘世的智慧和坚定不移的尊严。他默默地实践着真理,真切地领悟了不二法门。

下面的两句表明荣师湛然的言语超越了表面的对话,需要借用周易来进行深入的论述。他的言语既不是凡俗的对话,更像是对周易的解读和阐发。

最后两句提到众人都将雷电视为至宝,但却不能真正细致地观照其本质。若想了解荣师湛然和总持的境界和智慧,需要向江东地区的三位智者请教。

整首诗通过描绘荣师湛然的境地和智慧,表达了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赞美和追求。诗中融入了禅宗思想和哲学,呼唤人们超越表面的对立和干扰,寻求内心的宁静和真理。它也反映了苏轼对荣师湛然的敬仰和对道德智慧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天地如转磨,屑屑今古人。一落大化手,团品惟其新。不幸积不用,衮衮同埃尘。日月行何穷,过尽千万春。人生占几许,百岁犹比晨。君求灊山潜,舍去两朱轮。愿效陶渊明,翦纱为破巾。山前溪多鳞,山下酒甚醇。看云举大杓,杓造舒州民。李白尝爱之,死生曾与均。此志我亦有,更将

避兵穷岭海,我岂文休孙。慨彼鸣凤郊,化为逐鹿原。北吹战尘腥,南接瘴雾昏。森然一彗孛,敢近六龙暾。转舟大藤峡,脱死鳄与鼋。缆袅苍崖树,落日衔未吞。忽得素书尺,若闚黄裳坤。招我以隐沦,雉泽遗尘樊。游心太易初,攈逐万化根。耿光百世后,乐此不亡存。宁知虎符下,拥公

何事休官早,归来作郑人。云山随伴侣,伏腊见乡亲。南亩无三径,东林寄一身。谁当便静者,莫使甑生尘。

有时候,有时喜,有时观音面,有时夜叉觜。或现鼠尾龙头,或现鼠头龙尾。偏要检非,不要检是。是金不博金,是水不博水。

一市万人聚,四冲千里遥。胡然不作邑,兼自可成桥。群盗去无迹,诸家压不骄。由来天下事,浮议易倾摇。

昨来非有意,今去亦无心。阙下抛新院,江南指旧林。瓶添新涧绿,笠卸晚峰阴。八字如相许,终辞尺组寻。

休要逢人诵六经,红泉往事已凋零。向来未坏恭王壁,到处閒摇普化铃。几岁寒窗头也白,两篇新什眼空青。还乡旧识多农贾,那得柴门自掩扃。

置马步岩间,岩前得平地。肴蔬取行簏,粗饱有遗味。

晓入姑苏市,阊门系短篷。老人元不食,买饼餇山童。

微迳透重峦,茅堂竹叶冠。方瞳映骨静,秀气逼人寒。夜火装丹灶,晴霜醮石坛。不须惊浅俗,轻举入云端。

太初冥冥,孰究孰营。羲仪图之,靡丽於成。有圣惟勋,疏之瀹之。斧其不条,而荒度之。匪世不阜,匪穹不佑。可燕可守,而勋以不有。乃逊於华,与世为公。何以告之,曰允执其中。华述厥志,亦以命文命。庇克念厥绍,以共阐厥盛。皇皇惟天,而勋则之。绝德与功,绍者克之。我瞻我

籍通金马门,家在铜驼陌。省闼昼无尘,宫树朝凝碧。荒街浅深辙,古渡潺湲石。唯有嵩丘云,堪夸早朝客。

朔风凛高秋,黑雾翳白日。汉兵来伐胡,饮马长城窟。古来长城窟,中有战士骨。骨久化为泉,马来吃不得。闻说华山阳,水甘春草长。

满园林、瘦红肥绿,休休春事无几。杜鹃唤起三更梦,窗外露澄风细。浑不寐。但目看、一帘夜月移花未。推衾自起。念岁月如流,容颜不驻,镜里留无计。人间事。休说贱贫富贵。天公长把人戏。萧裴曹郭今何在,空有旧闻千纸。君谩试。数青史荣名,到底三无二。浮生似寄。争似得江湖

东轩清节乐春蔬,传到孙支百载余。一朝拂袖竟归去,应嗤介甫未忘鱼。社日何曾梦蹴蔬,遯翁波及实君余。菜根牢咬真吾事,明义从知合舍鱼。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舟兀东风怯晓寒,绿杨堤畔见青山。溯流不碍朝天去,掉鞅何当拜命还。半世光阴忧患裹,他时勋业笑谈间。儿童似觉吾衰老,只欲西归便丐閒。

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绵花。

束带还骑马,东西却渡船。林中才有地,峡外绝无天。虚白高人静,喧卑俗累牵。他乡悦迟暮,不敢废诗篇。

柔橹轻飞过别滩,老夫吹帽受风寒。江流屈曲如蛇转,赢得青林四面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