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郑二侍御归新郑无碍寺所居

何事休官早,归来作郑人。
云山随伴侣,伏腊见乡亲。
南亩无三径,东林寄一身。
谁当便静者,莫使甑生尘。

作品评述

《寄郑二侍御归新郑无碍寺所居》,这首诗是唐代皇甫冉所作。以下是对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为何早早辞去官职,回来做一个普通百姓。
云山作伴,共度时光;蒙蔽厨烟,重逢故乡亲人。
在南边的田地里,没有修整的小径;靠东边的寺庙里,安身立命。
谁能安静安定下来,不让身心浑浊如尘埃。

诗意: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皇甫冉辞去官职回到故乡新郑,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他与云山分享时光,与故乡亲人相聚。身处田地里无波澜的状态,心灵栖息在寺庙之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皇甫冉避世归隐的心境和追求宁静淡泊的愿望。他选择了回归故乡,远离官场的喧嚣与繁忙,享受云山的陪伴,向往故乡的自然与与人情。他将自己比作寄居在东林寺庙中,远离尘嚣的隐士。最后,他呼吁那些追求宁静的人,不要让外部的浮躁与纷扰进入内心,保持心灵的纯净和宁静。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新,抒发了皇甫冉的归隐情怀。通过对田地、寺庙和隐士的描写,展示了他追求宁静和返璞归真的心愿,意味着作者在尘世中寻找碎片似的时间,向往宁静不羁、纯净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对亲情的依恋,以及对内心境界的追求。整首诗给人一种宁静淡泊、超然物外的氛围,体现了唐代文人士人世间的矛盾和追求。

作者介绍

皇甫冉,字茂政,润州丹阳人,晋高士谧之后。十岁能属文,张九龄深器之。天宝十五载,举进士第一,授无锡尉,歷左金吾兵曹。王缙为河南帅,表掌书记。大历初,累迁右补阙,奉使江表,卒于家。冉诗天机独得,远出情外。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皇甫冉,字茂政,润州丹阳人。晋高士谧之后,十岁能属文,张九龄深器之。天宝十五载,举进士第一,授无锡尉,歷左金吾兵曹,王缙为河南帅,表掌书记。大历初,累迁右补阙,奉使江表,卒于家,冉诗天机独得,远出情外。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皇甫冉字茂政,安定执行,避地寓居丹阳。天宝十五载卢庚榜进士。大历二年卒,年五十四(据独孤及撰《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补诗一首。(復出一首)

诗词推荐

往岁因痰壅,几为病废人。金丹如不服,粉骨已成尘。去死仅一线,更生又五春。再深诗里债,笔砚日相亲。

个中别是一乾坤,蔼蔼祥云拥洞门。天柱遥知锁金阙,绛桥仍想接崑崙。仙人幻出珊瑚木,玉女妆成锦绣墩。石室霜台更奇绝,桃源从此不须论。

秀骨青松不老,新词玉佩相磨。灵槎准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个。奠枕楼东风月,驻春亭上笙歌。留君一醉意如何。金印明年斗大。

金钗坠地鬓堆云,自别朝阳帝岂闻。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万方庆嘉节,宴喜皇泽均。晓开蓂叶初,景丽星鸟春。藻思贞百度,著明并三辰。物情舒在阳,时令弘至仁。衢酒和乐被,薰弦声曲新。赓歌武弁侧,永荷玄化醇。

地与南荒接,梅花合早开。如何长至后,不见一杖来。政尔缘霜早,多应待雨催。檐边有独树,日绕故千回。

犹得吾师继颂声,百篇相爱寄南荆。卷开锦水霞光烂,吟入峨嵋雪气清。楚外已甘推绝唱,蜀中谁敢共悬衡。应怜无可同无本,终向风骚作弟兄。

人情何翅抵黄间,鴥彼鸿冥杳莫攀。宠辱可惊浮世事,是非不到好溪山。怒鹏已较三千里,老马宁思十二閒。丘壑傥容诗入社,肯将宗派继还还。

衰病自怜无酒趣,尘容犹赖有诗情。

邻家争插红紫归,诗人独行嗅芳草。丛边幽蠹更不凡,蝴蝶纷纷逐花老。

好风残腊尽,春意动园林。柳色独青眼,梅花同素心。江湖方转徙,岁月自侵寻。忍别山阴去,徘徊忆旧吟。

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行山稍已倦,径作坦腹卧。茗至即仰啜,即复起端坐。拓窗眼豁然,如见天宇大。金碧何太丽,玉雪不受涴。向来宴豢人,魂兮复谁些。积沙东西移,怒潮日夜簸。烟表越树细,云端海鹊过。人生仅如尺,倏忽分寸挫。万古一悲歌,悲歌孰予和。

然知心去速,其奈雪飞频。莫喜无危道,虽平更陷人。远郊光接汉,旷野色通秦。此去迢遥极,却回应过春。

翠微深处著亭台,抖擞红尘双眼开。岚影剩添杯色好,泉声不带市喧来。竹间啼鸟破山寂,天际孤舟界浪回。占断鹞峰无限景,何妨杖屦日徘徊。

翠袖佳人寒倚竹,素衣仙子昼看花。村墟忽有殊尤观,茅屋俄成富贵家。

瓜果初陈月殿高,双星今夜会云曹。笑来好事惟乾鹊,甘为他人髡顶毛。

艳态还幽,谁能洁净争妍。淡抹疑浓,肯将自在求怜。终嫌独好,任毛嫱、西子差肩。六郎涂涴,似和不似依然。赫日如焚,诸馀只凭光鲜。雨过风生,也应百事随缘。香须道地,对一池、着甚沉烟。根株好在,淤泥白藕如椽。

一笑重逢二十年,自怜镜影已华颠。谩言世上谁知我,落在人间恐愧天。理到平时无一事,行须实处著千鞭。但教千里民安乐,莫使虚名为世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