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汪正夫梅

诗入鸡林白傅才,当年曾佩左符来。
尊前依旧江山好,不见章台驿使梅。

作品评述

《和汪正夫梅》是宋代郑獬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诗入鸡林白傅才,
当年曾佩左符来。
尊前依旧江山好,
不见章台驿使梅。

诗意: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与汪正夫共同赋诗。诗人在鸡林白傅才的作品中,表达了自己曾经持有官印的经历。他回忆起过去的岁月,欣赏着面前依然美好的江山景色,但却没有再见到汪正夫的梅花作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诗人对友人汪正夫的思念之情。首句“诗入鸡林白傅才”直接点明了诗人是在欣赏白傅才的梅花作品,并将自己的心境融入其中。第二句“当年曾佩左符来”表达了诗人曾经担任官职,具有权力和声望的经历。接着,诗人用“尊前依旧江山好”来形容眼前景色的美好,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稳定的欣喜之情。然而,最后一句“不见章台驿使梅”暗示诗人未能再见到汪正夫的梅花作品,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和友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眷恋,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梅花象征着坚韧和纯洁,代表着友情的深厚和持久。诗人通过梅花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和怀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诗词推荐

时丰公事少,笔砚任横斜。环郭江山秀,人情等物华。

昕陛延贤日彻曛,金莲阅奏夜常分。馀闲手点唐文粹,春昼长时分外勤。

穷乡何处觅新丰,身世悠悠醉梦中。未学伏波尸马革,且随甫里问龟蒙。檐头喜有桑榆日,兵后那无草木风。亦欲飞神游八极,扁舟坦卧不须篷。

万念头头灰冷,三田日日春妍。晓起珠岩漱瀑,夜深玉海升烟。

古初无毫楮,羲画何繇传?孰知文字理,已具《河图》前。神农洎苍颉,俯仰极人天。穗书与鸟书,创制分后先。龟麟锡禹时,盘铭著汤年。岐阳纪石鼓,史籀称独贤。矫若蛟龙蟠,郁若锁钮联。科斗聿行漆,形体因自然。一从孔壁废,重为经籍怜。秦相约籀古,撰次《苍颉篇》。小篆遂名

蟾蜍石上一株松,疑见黄山第几峰。偃蹇枝柯何代物,相看应笑我龙钟。

昊天盖高,祀事为大。严配皇灵,亿福来介。

群英日零谢,并蒂发奇芳。愿以附驿使,为兄寿且昌。

岁暮风霜惨,村深草棘稠。力衰行每蹇,衣薄鼻多鼽。久矣当长往,悠然尚小留。儿童报炊熟,得饱且忘忧。

居下位,常恐被人谗。只是曾填青玉案,何曾敢作望江南。请问马都监。

官术犹能手不龟,子之为术亦如之。价增三倍玉麟雇,言订千金木石诗。鸥鹭寻盟吾自计,鷃鹏舆论界发尔何为。异时蓬蓽来相验,直说太平卿相谁。

香苞素质。天赋与、倾城标格。应是晓来,暗传东君消息。把孤芳、回暖律。寿阳粉面增妆饰。说与高楼,休更吹羌笛。花下醉赏,留取时倚阑干,斗清香、添酒力。

黄鸟新声变,青山霁色妍。预为寒食地,晴放海棠天。

岸压邮亭,路欹华表,堤树旧色依依。红索新晴,翠阴寒食,天涯倦客重归。叹废绿平烟带苑,幽渚尘香荡晚,当时燕子,无言对立斜晖。追念吟风赏月,十载事,梦惹绿杨丝。画船为市,夭妆艳水,日落云沈,人换春移。谁更与、苔根洗石,菊井招魂,漫省连车载酒,立马临花,犹认蔫红

五日上堂,朝朝入室。三八念诵,丛林规式。美食不中饱人吃。

风飘雨洒帘帷故,竹映松遮灯火深。宿客不来嫌冷落,一尊酒对一张琴。

豫章之东湖,有公之居。西山荐图,啤酒凤滴蜍。伊波之余,而无以昌其书。呜呼。

欲雪天还惜,不风寒自生。灯摇无定影,火作始然声。又遣庭闱讯,悬知骨肉情。履端犹几日,有梦未归程。

灵台暮宿意多违,木落花开羡客归。江海几时传锦字,风尘不觉化缁衣。山阳会里同人少,灞曲农时故老稀。幸得汉皇容直谏,怜君未遇觉人非。

镜中失画双青鬓。懒更占花信。小梅半谢雨垂垂。未许轻红破蕾、缀桃枝。社前归燕穿帘语。似说人憔悴。自缘老去少欢悰。不是春寒料峭、怯东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