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集贤院赠李献仁(曾于常山联官)

燕代官初罢,江湖路便分。
九迁从命薄,四十幸人闻。
迹愧趋丹禁,身曾系白云。
何由返沧海,昨日谒明君。

作品评述

《初入集贤院赠李献仁(曾于常山联官)》是唐代崔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燕代官初罢,江湖路便分。
九迁从命薄,四十幸人闻。
迹愧趋丹禁,身曾系白云。
何由返沧海,昨日谒明君。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崔峒初次进入集贤院赠送给李献仁(曾于常山联官)的情景。诗人在燕代(指代官职)刚刚罢免之后,离开朝廷,踏上了江湖之路。他在官场中屡次调迁,命运多舛,但能够幸运地活到四十岁,这成为人们所知。他对自己的官场经历感到羞愧,渴望能够追随仙人进入丹禁之地,摆脱尘世纷扰。然而,他苦于如何回到广阔的沧海,只能在昨天向明君进言。

赏析:
这首诗词以崔峒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命运变迁的思考和对官场生涯的忧虑。崔峒初罢官后,选择了离开朝廷,独自踏上江湖之路,这种离去象征着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官场的失望。诗中提到他九次调迁,命运多舛,但能够活到四十岁,这表明他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并不如意,却也感到幸运。他对自己的官场经历感到愧疚,渴望追随仙人进入丹禁之地,追求超脱尘世的境界。然而,他也面临着如何回到辽阔的沧海的困惑,这里暗示着他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最后一句表达了他希望通过向明君进言来寻求改变的愿望。

整首诗词通过对崔峒个人经历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命运的思考和对官场生涯的疑问。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追求和困惑,展现了对超越尘世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的复杂性。

诗词推荐

秦女侣萧史,日夕吹参差。崇台骑彩凤,渺渺不可追。天地以永久,那识人间悲。妾泪不可忍,此生长别离。

汲汲复营营,东西连两京。关繻古若在,山岳累应成。各自有身事,不相知姓名。交驰兼众类,分散入重城。此去应无尽,万方人旋生。空馀片言苦,来往觅刘桢。

陛兵偏近羽林营,夜静仍传禁号声。应笑执金双阙下,近南犹隔两重城。

草阁临春浦,蓬扉惊曙鸦。水明残夜月,云傍隔溪花。

月明正午一声雁,山静如秋两袖风。鹤与苍头齐睡着,无人知我此山中。

意到景自到,荣荣窗下花。一张彭泽琴,一瓯阳羡茶。

小艇悠扬只信风,岸边霜叶似花红。不同雪夜雪安道,侬自看山到剡中。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步步溪山转几重,五云深处敞琳宫。峰慈秀拥神仙门,门径清无世俗风。尽静棋声深院裹,月明琴弄夜堂中。丹成仙子无馀事,祗待蟠桃信息通。

庆历故家忠惠后,性酷喜文疎嗜酒。飘风聚雨蛙蚓寂,草玄献颂龙蛇走。古人道大何不容,回空赐殖同升堂。若遇韩门亲指画,岂有不在籍湜行。水心可怜地如掌,读罢君诗一惆怅。文星今直正莆中,去觅掀天无底浪。

骑鹤峰前第一人。不应著意怨王孙。当时艳态题诗处,好在香痕与泪痕。调雁柱,引蛾颦。绿窗弦索合筝?。砌台歌舞阳春后,明月朱扉几断

夜久叶露滴,秋虫入户飞。卧多骨髓冷,起覆旧绵衣。

病叶常先霣,寒潮只暗生。扶衰赖药石,随意出柴荆。细路牛栏湿,疏篱绩火明。枯荣不须计,千古一棋枰。

过山秋雨响临池,深夜书斋枕独欹。正似蓬船倚江浦,梦回牢落听潮时。

蟠桃花发景争新,流水漂香几换春。洞口霞光长蔽日,须知中有武陵人。

日轮浮动羲和推,东方一轧天门开。风神为我扫烟雾,四海荡荡无尘埃。

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鬓边旧白增新白,树底深红换浅红。漏刻已随香篆了,钱囊甘为酒杯空。向来行乐城东路,青草池塘乱活东。

白日街头独自行,夜间屋里独自卧。山高不碍白云飞,竹密不妨流水过。

移春小槛绿樽前,记得花头数尺圆。传语郑庄修故事,锦薰笼畔过年年。

典郡治中总得贤,郊原一出万人传。山行野渡时时雨,妇饷夫耕处处田。说与老农无罪岁,但当力作有逢年。驱儿播种贫家事,可奈西畴只仰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