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条蜡梅

南衙柔软北萦纡,霜碧霜青各立株。
但得东皇均一笑,黄梅吹蜡白软酥。

作品评述

诗词:《软条蜡梅》
朝代:宋代
作者:李石

软条蜡梅,是一首宋代李石的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冬日中的景象,以蜡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展现了蜡梅的柔软、清冷和美丽。

诗词中的“南衙柔软北萦纡,霜碧霜青各立株”,表达了蜡梅的柔软而婀娜的形态,以及在冰冷的冬日中它们独自矗立的景象。南衙和北萦纡是两个地点,代表了南北两个方向的蜡梅,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寒冷的画面。

诗词的后半部分“但得东皇均一笑,黄梅吹蜡白软酥”,给人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感觉。东皇均是指黄帝的一个化身,这里用以象征春天的到来。当春天来临时,黄梅吹起,蜡梅变得柔软、白色而酥软,给人以希望和喜悦。

整首诗词通过对蜡梅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冬日景色的独特感受和情感。它抓住了蜡梅的特点,以及在严寒中的坚韧和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希望。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巧妙地将自然景色和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它集中表达了冬季景色的寂静与美丽,以及对春天的憧憬和渴望,给人一种静谧而细腻的感受。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不须举扇障西风,且付黄花一笑中。渐喜卢{皴去皮加兔}成两毙,仍愁蜂蚁起群雄。未能长策辕从北,果有真儒辙岂东。老我数奇何所用,快教儿辈学从戎。

公之南矣,潭人是怀,洪人是留。议夺朱幡,亟哉还休。御者既靷,钱者既挽。俄驰顷驱,僄其未返。洪人曰{左口右焉},吾土山川。有真有仙,可伴长年。

潮水来,岩头没。潮水去,矢口出。

静看瀺灂几游鳞,争似玄裳缟袂生。几度有书招不至,应惭侧翅傍他人。

夜雨稀闻闻耳雨,春花微见见空花。自怜他日盲宰相,今复痴聋作富家。

细雨落檐花,帘卷金泥红湿。楼外远山横翠,染修眉愁碧。旧游春梦了无痕,香尘暗瑶瑟。凭仗青鸾飞去,问新来消息。

吾子有嘉德,譬如含薰兰。清风不来过,岁晚蒿艾间。古来百夫雄,白首在涧盘。非关自取重,直为知人难。

本求仙郡是闲居,岂向郎官更有书。溪石谁思玉匠爱,烟鸿愿与弋人疏。自来江上眠方稳,旧在城中病悉除。唯见君诗难便舍,寒宵吟到晓更初。

满坐喧喧笑语频,独怜方丈了无尘。灯前便是观心处,要似观心有几人。

儿时挟弹长安市,不信人间果有愁。行遍江南江北路,始知愁会白人头。

闽谱余尝第状元,年来虽见仅名存。贡存天宝犹徒扰,赋似相如亦妄论。每羡朝阳私沃壤,正愁秋雨妬芳樽。降衣玉质今何夕,照我西归十二轩。

体不勤劳谷不分,毅然植杖俯而耘。从前一向空担板,大道元来亦未闻。

地出城隅辟故台,斩茅删竹受良材。春塘梦草成诗后,画栋飞云式燕开。一境山形天际望,四时风物坐中来。府公经构民偕乐,鱼鸟犹知喜躍回。

沉沉色与露滴,泥泥香随日烘。满眼艳妆红袖,紫绡终是仙风。

画堂银烛映歌钟,醉眼俄惊火树红。白玉屏深留晚艳,绛纱笼暖护春丛。阑干清泪非因雨,狼藉残煤总为风。更忆禁垣归路静,金莲随马散文虹。

晏来知养气,度日语时稀。到处留丹井,终寒不絮衣。病乡多惠药,鬼俗有符威。自说身轻健,今年数梦飞。

一山秋色同谁看,又复相寻出郭来。邻笔种成高碍月,井泉汲少近生苔。忽惊寒事砧初动,不辨晨光户尽开。君爱苦吟吾喜听,世人谁更重清才。

肃帝核玄玄,增封上配天。端居长礼斗,秘祝总祈年。皂纛宫娥绣,青辞国史编。星冠南乡拜,鹤盖绕龙涎。

昨夜南京,今朝北*岳,倏焉忽然。遇洞中有酒,渴来好饮,君山作枕,醉后高昵。出入无迹,往来不定,半似痴呆半似颠。随身处,有一襟风月,两袖云烟。人间漂荡多年。又排办东华第二筵。把玉楼推倒,种吾琪树,黄河放浅,栽我金莲。击碎珊瑚,翻身蓬岛,稽首虚皇御座前。无难事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