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刘因的《欢饮》
拼音和注音
dāng qí huì yù shí , qǐ wú shì xiāng wé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相违:互相避开。彼此违背。
无事: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无所事事。无须;没有必要。无端;没有缘故。
刘因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原诗
同类天地中,相亲理所宜。
前后亿万年,而我生此时。
前予既不及,后孰能待之。
同时四海内,遍识将无期。
所识既无几,赏心又当谁?
政有赏心人,会遇亦复希。
当其会遇时,岂无事相违。
今朝好风色,不饮君何辞。